教学科研1

  •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14日,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运用”的讲座。相关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30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张向东主持。文军指出,内生动力问题是在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推动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有效联结。随后,他结合典型案例,从价值层面、主体层面、行动层面及结构层面等四方面对传统内生发展模式做出思考,并提出“新内生发展模式”的概念。最后,文军就新内生发展模式的本土化问题进行讨论,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个体化和数字化趋势的影响下,乡村社会的发展形态正在由一个相对“确定性”的路径走向“不确定性” ,而这种“不确定性”对传统社会秩序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社会发展的活力因子。在提问交流环节,文军教授与学院师生进行了积极互动,他耐心地回应了师生的提问,现场氛围热烈,学院师生受益匪浅。(社会事业学院 何守晨 胡稚翊)
    2022-11-15
  • 报 告 人:吉林大学田毅鹏教授报告名称: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社会政策体系构建报告时间:2022年11月17日 19: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报告人简介: 田毅鹏教授,政治学博士,社会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哲学社会学院院长。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民政部城乡社区建设咨询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吉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主要荣誉称号有:“宝钢优秀教师”(2005);“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2010至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
    2022-11-15
  • 十秩峥嵘薪火相传,百年师大风华正茂。值此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为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壁垒,激发不同学科团队间的合作意愿,摆脱惯性思维,抓住科研范式变革的机遇,凝练孕育一批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化学学科围绕“化学与生物医药”主题开展系列交叉融合创新论坛。讨论最新学科进展,交流新思想和新方法,分析学科的增长点以及学科交叉中的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化学与生物医药研究的交叉融合,提升化学学科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迈上新台阶,为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学科交叉论坛的实施将助力化学在高水平学科建设上展现更大作为,再攀高峰,有力驱动“双一流”学科创建。
    2022-11-14
  • 11月12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第三期思政名师大讲堂。本期邀请河南省教学名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濮阳市实验中学教师王继敏在腾讯会议上作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实践解读》的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160余人参与。报告由于建东副教授主持。围绕报告主题,王继敏结合中小学思政课相关政策法规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求》的出台背景。他围绕真实的教学案例,介绍了课标研读、教材解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的详细内容,提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王继敏对学科思政班的同学提出四点希望,勉励大家成为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思政课教师。报告尾声,于建东总结指出王继敏的报告内容充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参会师生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指导。(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刘震)
    2022-11-13
  • 11月12日上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重点学科第二十二期哲学沙龙在线上举行。本期沙龙邀请学科成员李小龙博士进行题为《古代道教对瘟疫的认知与应对》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60余人参与。报告由李广宇博士主持。围绕报告主题,李小龙首先以图表的形式回顾了国内学界对疫情的研究情况。他从语义学视角分析瘟疫病名的演化过程,说明了古代医家如何看待瘟疫的病因、传播途径和对治情况。他对道教祛除瘟疫时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宗教仪式进行归纳,阐释了古代道教对瘟疫的认知与应对所蕴涵的时代价值。报告尾声,张树业、吴艳、张军龙和程永凯分别进行了评议。李广宇总结指出,李小龙的报告同当下的社会发展需求相呼应,彰显较强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深化与会者对瘟疫知识的理解。(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王光远)
    2022-11-13
  • 报告人:浙江大学冯友军教授报告题目:细菌脂代谢:粘菌素耐药与毒力报告时间:2022年11月15日16: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110134151报告人简介:冯友军,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耐药细菌领域知名青年科学家。近年来,领导课题组专注于细菌脂代谢与致病/耐药机制研究,尤其在脂质A与生物素的新功能探索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以通讯作者在Sci Adv, Nat Commun, Adv Sci, Cell Rep, eLife 和PLoS Pathog等专业刊物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受邀为Trends Biochem Sci与Trends Microbiol撰写综述),累计引用9600余次(h-index:48)。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累计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包括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与2项重点项目)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2项。担任Gut Microbes、mSystems与Virulence等国际期刊编委。
    2022-11-13
  • 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刘宁宁研究员报告题目:靶向真菌-宿主互作的新型抗真菌药物靶点鉴定和机制研究报告时间:2022年11月15日13: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110134151报告人简介:刘宁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中心主任助理,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任上海市毒理学会理事、欧洲微生物学会会刊Access Microbiology编委、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真菌微生物组专刊主编、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专刊主编、Frontiers in Genome Editing真菌领域编委、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Gut Microbes、Protein Cell等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病原学与防控体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如Nature Microbiology、Cell Research、Nature Pro
    2022-11-13
  • 报告人:南京师范大学陆玲教授报告题目:烟曲霉耐药分子机制的解析及新药靶的发掘报告时间:2022年11月15日08:3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110134151报告人简介:陆玲,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国际曲霉学术委员会以及抗曲霉病委员会成员、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学专业委员会成员;国际丝状真菌和微生物学专业杂志(FGB,FBB,JM)编辑部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中德组织间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若干项、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等省部级和企业合作项目。长期从事真菌遗传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研究,尤其对于丝状真菌霉菌的分子遗传工作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成果,在国际同行中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成果成为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并在国际大会发言;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有关丝状真菌功能基因的系列论文,包括PNAS,PLOS Genetics, mBio,AEM 等,并被Faculty 1000评述;编
    2022-11-13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