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会议名称:首届中原基础外语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研究高端论坛会议主席:梅德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会议时间:2022年5月29日会议地点:腾讯会议
    2022-05-20
  • 报 告 人:中国人民大学 李迎生 教授报告题目:国家社科基金选题与论证报告时间:2022年5月24日 8:3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2022-05-20
  • 报 告 人:郑州大学 韩恒 教授报告题目:论文写作与投稿报告时间:2022年5月22日 9: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2022-05-20
  • 5月19日上午,暨南大学徐繁荣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应邀为物理学院师生作题为“Heavy-Flavor-Conserving Hadronic Weak Decays of Heavy Baryons”的线上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此次报告会。报告中,徐繁荣简要介绍了粲重子弱衰变的相关实验进展和理论研究现状。他着重介绍了考虑重味守恒的粲重子弱衰变过程,讲解了采用流代数方法分析包含旁观者夸克W交换贡献的S波和P波振幅,并对一系列粲重子的两体非轻衰变过程做了详细讲解。报告内容丰富,讲解细致认真,有助于师生了解粲重子弱衰变的具体计算方法和相关物理热点问题。报告结束后,徐繁荣和与会师生进行互动,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物理学院陈丽丽张浩兴)专家简介:徐繁荣,暨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08至2010年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培养,2010年于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5年先后在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研院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7月入职暨南大学物理学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标准模型、
    2022-05-20
  • 应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5月19日上午,上海大学牟成博教授(博导)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作了题为《基于布鲁斯特光纤光栅及碳纳米管的超快光纤激光器》的专题学术讲座。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院长王长清主持。牟成博介绍了超快光纤激光器在通信、测量、传感、成像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他讲述了超快光纤产生的脉冲具备的高峰值功率和短脉宽特点,及在探索极端物理条件下的现象时的重要作用,并从全光纤偏振光纤光栅及碳纳米管功能薄膜两个方面为学生介绍超快光纤激光器的进展。该讲解拓展了学生对超快光纤激光器的应用认知,同时也为同领域青年教师指点迷津,拓宽了以后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讲座结束后,与会老师和学生就讲座内容、研究热点、申请攻读上海大学研究生所需条件等方面进行在线提问。牟成博对提出的问题均作了详细解答,并鼓励青年老师前往上海大学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学生们前往攻读研究生深造。(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徐世周)专家简介:牟成博,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2005年在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取得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在英国阿斯顿大学光子技术研
    2022-05-20
  • 5月19日晚,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电子科技大学汤志伟教授在线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赋能与创新:数字经济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讲座,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主持。汤志伟指出在百年变革、政策红利与数字化发展三种机遇叠加的背景下的数字经济相关的问题。他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着数据开放与安全、算法黑箱与技术伦理、数字经济新模式与行政管理旧体制、核心技术缺失与“卡脖子”风险、产业数字化转型困境五种压力与挑战。通过对数字经济进行系统分析,汤志伟指出信息技术创新是数字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数字交易市场盈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并从”脉络”“底子”“骨骼”“血液”“格局”等方面提供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设性思考。报告尾声,与会师生就报告内容与汤志伟进行了探讨和交流。韩万渠总结指出,汤志伟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对数字经济进行了阐释,寓理于例的报告为我们理解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马文韬)
    2022-05-20
  • 5月19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裴亚莉教授应邀为文学院作题为“一个旧问题的当下价值:再谈‘电影的文学性’”的线上讲座。学院师生在崇文楼504教室通过腾讯会议参与线上学习。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陈鹏主持。裴亚莉教授以张暖忻、李陀于1979年发表的著名文章《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为切入,指出“电影史上长久以来存在着‘戏剧电影’和‘文学电影’之争”。随后,她通过国内外大量的作家创作及电影文本作品,分析了电影是如何影响20世纪以来的文学写作的,表明“电影化了的文学和文学化了的电影”构成“完全互信”的关系。她强调,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创作,以长镜头语言、景深镜头获得一种“文学性的电影”,各代际导演之间也存在着细微差别。当下的电影导演用文学性的方式进行电影拍摄,如何找到“文学性”与“电影性”之间的平衡是关键所在。最后,裴亚莉对同学们提出的“文学电影与普通电影有何区别”等问题做了详细解答。陈鹏副院长对裴亚莉教授的讲座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裴教授通过对“电影的文学性”的解读,为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师生进行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视野。专家简介:裴亚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评
    2022-05-20
  • 报 告 人:南京大学 童星 教授报告题目:中国社会建设话语体系建构报告时间:2022年5月25日 17: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2022-05-1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