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18日下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梁尔源研究员为学校师生作题为“青藏高原高山树线结构与格局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王海磊主持。梁尔源简要介绍树轮生态学与气候学、高寒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相关研究进展,讲解喜马拉雅山南坡春季降水对阔叶树种高山树线上升速率的调控机制,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非气候因素对青藏高原树线爬升速率的影响。他阐明变暖引起的水分胁迫限制了高山灌木的更新,概括总结高寒生态系统树轮生态学与气候学的创新性成果。报告结束后,梁尔源就林线动植物互作、高寒生态系统种间关系等话题与参会师生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介绍:梁尔源,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高寒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研究,发现了干旱胁迫导致的喜马拉雅山高山树线,揭示了种间关系调控了青藏高原高山树线爬升速率,阐明了变暖引起的干旱胁迫限制了高山灌丛种群的更新。获2021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NAS、Nature Ecology Evoluti
    2022-05-19
  •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5月18日上午,新联学院在平原湖校区图书信息楼6楼会议室,举办了科研项目申报专题讲座,学院相关领导、职能部门及40多名教师参加此次活动。会议由学院院长张长伟主讲。张长伟围绕参会教师在科研项目申报中选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其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部地区农村残障儿童家庭照料风险及政策支持研究》为例,从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预期成果和参考文献七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他重点强调如何选题、如何整理研究内容、如何归纳思路方法和如何突出创新之处,把真正适合项目申报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及注意事项传达给在座的参会人员。此次讲座有利于提升学院青年教师的科研认知、科研热情和科研水平。(新联学院 林喜竹)
    2022-05-19
  • 5月18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举办2022年第七期“生命科学前沿系列论坛”。本期论坛邀请武汉科技大学季斌副教授、东南大学杨小丽教授、郑州大学万俊峰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校内外300余名师生通过云端参与。论坛由学院副院长王海磊和学术骨干李祎共同主持。季斌作题为“菌-藻颗粒污泥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菌-藻颗粒污泥技术的背景,阐释了菌-藻颗粒污泥去污的原理及优点,并通过经典案例讲解了此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杨小丽作题为“农村污染水体截源治污及生态修复技术”的学术报告。她分析了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水系河塘淤塞阻隔、水生态系统功能脆弱等问题,提出从外源污染水体截源以及内源生态修复两个方面进行治理,并详细阐述了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要点。万俊峰作题为“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他讲解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机理及应用现状,阐述了真菌对细菌颗粒污泥的强化作用及其机理。本期论坛内容侧重水生态环境。报告结束后,三位专家与学院师生进行深入交流,并就师生感兴趣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生命科学学院 李 祎)
    2022-05-19
  • 报告人:北京理工大学黄佳琦教授报告名称:高比能锂硫电池固液界面调控策略研究报告时间:2022年5月22日17: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会议室腾讯会议601719619密码123456报告人简介: 黄佳琦,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人才。2007年及2012年分别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及博士学位。2016年入职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独立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主要面向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的锂硫及金属锂等新体系电池应用需求,开展其中界面电化学转化机制,界面关键能源材料等相关研究。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Sci. Bull.等期刊发表研究工作100余篇,h因子为90,70余篇为ESI高被引论文。曾获评2016年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2018年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2020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8-2021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
    2022-05-19
  • 报告人:广东工业大学 马琳教授报告名称:准二维半导体的载流子超快动力学研究报告时间:2022年5月22日8:3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一楼会议室腾讯会议632467716报告人简介:马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0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应用物理专业。2014-2016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为Michael R. Wasielewski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高效光能转换材料与器件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机理,探索突破传统光能转换器件效率瓶颈的新方法,在JACS, J Mater Chem A, Chem Mater, Nature Chem等国际期刊共发表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论文单篇引用超过170次2篇,被Science, Nature Chemistry, Nature Energy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多次正面引用。论文总引用3400余次, h指数28。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校青年百
    2022-05-19
  • 报告人:吉林大学石英教授报告名称:压力下分子激发态超快动力学报告时间:2022年5月22日15:0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一楼会议室腾讯会议623335954报告人简介: 石英,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至2008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被吉林大学优秀人才引进,2012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液相体系中分子激发态质子转移、电荷转移超快动力学以及纳米材料载流子超快动力学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在J. Phys. Chem. Lett.,Nanoscale,Appl. Phys. Lett.,Phys. Chem. Chem. Phys.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被SCI正面引用16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项目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1项。
    2022-05-19
  • 报 告 人: 华南师范大学 周爱光 教授报告题目: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报告时间:2022年5月20日 15: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2022-05-19
  • 报 告 人: 北京大学 郝光安 教授报告题目:体教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报告时间:2022年5月19日 8: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2022-05-1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