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 告 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舒伯阳 教授报告题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技巧报告时间:2021年12月21日 14:00报告地点:旅游学院会议室
    2021-12-17
  • 报 告 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舒伯阳 教授报告题目:中国旅游标准化的实践创新报告时间:2021年12月21日 8:30报告地点:旅游学院会议室
    2021-12-17
  • 12月15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少杰教授在崇智楼503室作了题为“元宇宙热潮引发的社会学想象力创新”的线上学术讲座。学院相关教师、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教授高中建主持。刘少杰以“激荡的元宇宙热潮”为切入点,指出元宇宙被人们追捧,为当下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他从“元宇宙的心理支持与技术支持”“元宇宙的社会基础和空间状态”“社会学想象力的历史反思与时代创新”三个方面来阐释元宇宙热潮与学科理论发展方向的关系。讲座中,刘少杰着重强调元宇宙四重空间的属性,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够不局限于实证社会学的学习,要对现象社会学予以足够的重视以适应时代发展。此外,他重提米尔斯社会学想象力的三大认知,期望当今的社会学研究能够坚守该原则。最后,刘少杰鼓励教师和学生直面当代社会空间的深刻转变,超越以工业社会为基础的理性崇拜的传统社会学思维方式。讲座结束后,刘少杰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就相关问题做出了专业解答。(社会事业学院李卓远)
    2021-12-16
  • 12月15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钟智翔教授在线作了题为“如何成为‘一带一路’所需的高水平、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学术讲座,学院师生300余人参会学习。讲座由学院院长刘国兵主持。报告中,钟智翔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推进了中国与多个国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合作,社会各界对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剧增。他通过考察分析,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所需外语人才的四种类型,并梳理了这四种人才类型所需的知识结构,提出加强多语学习、增加知识储备、选择主副攻方向、提升综合素质、注重专业应用性、掌握一门技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成才路径。讲座结束后,钟智翔教授在线与师生进行了热情互动,并耐心解答提问。通过此次讲座,学院师生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高水平、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家简介:钟智翔教授,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外语学科专家组组长、外语学科首席专家、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
    2021-12-16
  • 12月15日上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萨格达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陈运香一行莅临文学院指导工作。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此次交流会在崇文楼二楼党建书屋进行。交流会上,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与相关教师集体观摩2021年“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线上交流活动。学院院长赵黎波从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概况、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对学院进行了介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赵扬对学院工作目前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她分析了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现状,将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国内高校进行对比,有针对性地指出国际化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陈运香对学院国际化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并详细解答了与会师生的疑问。本次交流会的开展,肯定了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工作方面的积极探索,明确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并细致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为学院国际合作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文学院武波张国斌)
    2021-12-16
  • 报告人:四川大学郭孝东教授报告题目: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化进展报告时间:2021年12月19日 8:30报告地点:东校区实训楼1115会议室报告人简介: 郭孝东,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访问教授。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储能材料生产工艺开发、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其研究贯穿材料结构设计及可控制备、小试实验到工艺放大过程中的关键化工问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ngew. Chem. Int. Ed.、Adv. Sci.、Energy Environ.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总引用达50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韶关市创新团队项目等纵向课题,承担企业横向课题十余项。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获授权专利15件。先后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四川省有色金属学会青年科技人才奖、化工学会侯德榜青年科技奖、“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2021-12-16
  • 12月15日下午,应物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新文为我校师生作题为“重离子诱发小团簇碎裂动力学”线上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师生参加。马新文在报告中介绍了用重离子诱发小团簇研究的背景、进行此研究的实验技术、重离子诱发小团簇碎裂的机制、氦原子二聚体的理论研究以及近期的进展。报告中讲述了极光的产生、原子与分子进行碰撞会发生的三种情况等,还介绍了氢键体系以及范德瓦尔斯体系,为与会师生拓展了视野,扩充了知识面,帮助与会师生了解物理前沿的内容。报告会结束后,马新文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马新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子物理中心主任。2000年度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十二五大科学装置实验终端负责人、中科院战略性先导B项目课题负责人、暗物质卫星“悟空”号载荷分系统副指挥。主要从事粒子与原子分子碰撞超快动力学、强库仑场中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和离子激光谱学实验研究,以及原子谱学在核物理中的应用和相关大型实验装置研制。在PRL、Nature子刊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2
    2021-12-16
  • 12月15日下午,学校研究生教育督导组来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检查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学院相关负责人、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检查工作。学院院长苗雨对督导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督导组本学期开展的工作表示感谢,并对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学院副院长高福根向督导组汇报了学院近年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学制规划、教学技能比赛和毕业论文安排的整体情况。导师代表王振平针对督导组关于学院教育实习和2021版培养方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一回答。研究生代表就教育实习、分类培养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督导组对学院的研究生工作给予了积极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就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改进和教学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宝贵意见并希望学院教育硕士充分借助校外实践机会,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此次检查工作有助于推动学院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同时学院也会向兄弟学院学习好的经验做法,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马迎宾)
    2021-12-16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