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 告 人:北京理工大学 董毅 教授报告题目:微波光子频率传输技术报告时间:5月27日 14:3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报告人简介: 董毅,男,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IEEE(国际电子电工学会)LEOS(Photonics)分会会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专委会理事。所在学科为光学工程,主要从事微波光子学和光相干测量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速光传输与宽带光接入、光电测量技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0余篇,他引6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4项。近六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前沿探索项目,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科学仪器专项、天文联合项目,航天科技创新(重点)基金等项目11项,先后荣获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先进个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12年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
    2021-05-26
  • 报 告 人:山东大学 郑雨军 教授报告题目:基于规范不变距离开体系量子速率极限报告时间:5月27日 8:3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报告人简介: 郑雨军,博士,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199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10月—2000年4月,在以色列希伯莱大学分子动力学中心访问,2000年4月—2001年7月,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1年8月—2005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和圣巴巴拉分校做博士后、访问研究员,2012年—201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教授。2005年8月受聘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在Phys. Rev. Lett.,Nature Commun., Phys. Rev. A,Phys. Rev. E, J. Chem. Phy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项目12项。先后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2021-05-26
  • 报 告 人:河北大学 冯太傅 教授报告题目:Quantum Computation in Grassmann manifolds报告时间:5月28日 9:0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报告人简介: 冯太傅,1969年生,内蒙古赤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于中科院理论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6年,先后在南开大学、中科院高能所、芬兰Jyvaskyla大学和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初回国后被大连理工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全职引进河北大学工作。现为河北省量子场论精细计算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任中国高能物理学会会员,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李政道青年学者,理论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Eur. Phys. J. C., Nucl. Phys. B等国际粒子物理领域核心期刊审稿人。
    2021-05-26
  • 报 告 人:辽宁大学 宋朋 教授报告题目:SERS光谱技术在分析检测和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报告时间:5月28日 8:3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511报告人简介: 宋朋,博士,辽宁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表面等离激元诱导分子反应、功能性材料分子的激发态电荷/质子转移动力学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多年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已在SCI收录的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封面文章1篇),编写出版英文专著1部,受邀撰写本领域综述文章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共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荣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获辽宁省、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0余次;入选辽宁省首届“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辽宁大学杰出青年、辽宁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辽宁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辽宁省和沈阳市科技评审专家。
    2021-05-26
  • 5月23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韩志明教授在文渊楼121教室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无间道:评好人与抓坏人——社会治理的个人画像》的学术报告。学院MPA班学生、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主持。韩志明通过电影《无间道》中两个卧底的故事引出报告主题,进而对国家关于社会治理的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认为,社会治理的终极对象是个人,与社会治理相关的事务和问题也是由人导致的。他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示了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好人”与“坏人”,并通过概括传统社会中四种经典的社会管理模式,阐释了当代社会治理中发挥“好人”功能的机制,以及如何构建面向“坏人”的社会治理体系。报告最后,韩志明和与会人员进行互动,并就所提问题进行了解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马文韬)
    2021-05-26
  • 报 告 人:厦门大学 徐鹏 教授报告题目:基因组选择在鱼类复杂性状选育中的应用报告时间:5月26日 14:30报告地点:东区实训楼203报告人简介: 徐鹏,美国奥本大学博士(2007),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特聘教授,致力于鱼类遗传学和遗传育种研究。迄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获得者;已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学术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89篇,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05-26
  • 5月21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林向民教授应水产学院邀请在学院202会议室作了题为“嗜水气单胞菌赖氨酸酰基化修饰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共计60余人聆听报告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孔祥会主持。林向民首先讲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一个动态的、可逆的翻译后蛋白质化学修饰,包括乙酰化、琥珀酰化、糖基化等蛋白修饰在细胞的生长代谢、信号传导以及抗逆性等多个关键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他从三个方面开展讲座:(1)嗜水气单胞菌酰基化修饰蛋白图谱的建立及功能研究;(2)嗜水气单胞菌赖氨酸2-羟基异丁酰化修饰组学及其对宿主-病原菌互作的影响;(3)发现一类新型细菌去酰基化酶嗜水气单胞菌CobQ。林向民和与会师生进行了亲切交流,并回答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此次报告会为师生带来了细菌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使学院师生获益匪浅,受到了师生的高度赞誉。专家简介:林向民,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导,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期刊客座编辑,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期刊审稿
    2021-05-25
  • 报 告 人:新乡医学院张红星教授报告题目:自我认知与幸福快乐报告时间:2021年05月27日15:00报告地点:田家炳教育书院819会议室
    2021-05-2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