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 告 人:华中师范大学 赵呈领 教授报告题目: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满意度研究报告时间:2019年12月1日14:00报告地点:物理北楼A603室
    2019-11-28
  • 11月26日上午,应我校邀请,海南师范大学梁伟教授来我校交流讲学,并在生物西楼206会议室作题为“鸟类卵色的多态性及其进化”的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及部分学生共8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梁伟从早成性与晚成性鸟类的生活史开篇,简述了不同的鸟类有不同的孵卵育雏行为,且鸟卵的形状、大小、卵壳厚度及卵色等各有差异。他结合鸟类进化史,从爬行类到鸟类,卵色由白色进化为不同的颜色,并介绍了针对卵色多样性及其进化有不同支持度假说(警戒色、隐蔽色、性选择、结构假说等)。梁伟结合国内外相关鸟类卵差异研究的多个案例,重点从鸟类巢寄生现象入手,展示了在全世界鸟类分布中,中国鸟类巢寄生现象最为丰富。他提出,巢寄生行为是某些鸟类将卵产在其他鸟巢中,由寄主代为孵化和育雏的繁殖行为,杜鹃的巢寄生行为促进寄主的卵色不断进化,但尚未有公认的假说能很好地解释卵色差异现象。最后,梁伟展示了其团队对杜鹃巢寄生行为与其卵色和大小差异的研究进展,推测在选择压力下,杜鹃可发生高度模拟行为来产下与寄主相匹配的卵以便更好存活,其较厚的卵壳可预防不同巢穴中的病原污染和外部机械破坏。梁伟的报告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2019-11-27
  • 11月25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童星在东区综合教学楼104室作了题为“社会保障的学科地位、历史发展与未来展望”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与学生100余人到场聆听。讲座由社会事业学院副院长张晨寒主持。讲座中,童星围绕“社会保障的学科地位”“从社会保障的界定看发展趋势”“社会保障实践与学科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讲解。在谈及社会保障实践时,他引用大量史实,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等方式对中国不同时期社会保障的特点进行阐述。针对社会保障学科的发展趋势,童星表示社会保障学科发展趋势取决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公共管理学科未来的“裂变式”发展对社会保障学科是“利好”的。人物简介:童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多名学生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称号。现任南京大学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社会风险研究基地主任。兼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教学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现代民政研究院院长以及多个江苏省学术团体(机构)的副会长(副
    2019-11-26
  • 11月23日下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审、《青年研究》副主编张芝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作了以“学术阅读与学术表达”为主题的讲座,学院教师代表、学生200余人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社会事业学院副院长陈妍娇主持。讲座中,张芝梅以学术论文写作为切入点,围绕“读什么”“怎么读”“怎么写”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她从哲学、经济学、逻辑学、本学科的学术史、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五个方面入手,生动具体地论证了社会科学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学习。张芝梅从“把握基本框架结构”“针对重点阅读文献”“对照他人成果判断”三方面系统讲解,帮助师生了解自己需要读什么书以及怎么读书。在谈及学术表达时,她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深刻系统地分析了学术写作的方法与技巧,鼓励学生梳理书本逻辑,提高思辨能力,拓宽思维,创新观念,积极提高自身学术表达能力。讲座结束后,张芝梅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耐心专业地解答师生们的问题, 现场气氛热烈。个人简介:张芝梅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审,《青年研究》副主编。主要学术著作:《美国的法律
    2019-11-25
  • 11月23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胡献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作了题为“党的青年工作变迁逻辑的认知与研究”的讲座。学院专业教师、学生共计200余人聆听了讲座。本次讲座由社会事业学院院长高中建主持。讲座上,胡献忠围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的社会变迁,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论述“党的青年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七十年党的青年工作变迁的三大逻辑”以及“七十年党的青年工作变迁的七个特征”等问题。他从青年工作的概念出发,指出党的青年工作包括执政党、国家与社会三个层面,并深入分析了政治时空变迁、社会时空的变迁、青年族群的代际变迁对青年工作的具体影响。谈及如何开展青年工作研究,他提出要规避历史虚无论、悲观失败论、唯青年论和盲目乐观论,以大历史观去观察、研究和把握,用多学科维度来助力青年工作研究。据悉,本次讲座为2019年河南省青少年研究会年会暨新时代社会治理与青年发展高端论坛系列讲座之一,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将继续开展相关研讨会与讲座。(社会事业学院 周茜茜 范笑笑/文 逯玉琪/图)
    2019-11-25
  • 11月23日下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段塔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作了以“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对当代家庭建设的借鉴作用”为主题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携学生200余人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社会事业学院副院长陈妍娇主持。讲座中,段塔丽围绕“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问题的提出”“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基本内涵”“当代中国家庭建设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当代家庭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及“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对当代家庭建设的重要启示”五方面展开详细讲解。针对当代中国家庭建设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她分析道,传统家庭伦理是一种道德规范,现代的核心家庭私有化、家庭功能的外移、个人本位至上、权利与义务的分离、婚姻替代模式的出现与夫妇冲突加剧等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家庭功能不断减弱,家族意识日渐淡薄,孝道伦理难以维持。在谈及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对当代家庭建设的启示时,段塔丽表示,家庭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家庭关系和谐,家庭建设的关键是子女教育,家庭建设的重任是老人赡养。讲座结束后,段塔丽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现场气氛热烈。专家简介:段塔丽,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
    2019-11-25
  • 11月24日,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卢又华教授在东区综合教学楼403室作了题为“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讲座。学院教师、学生150余人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陈妍娇主持。讲座中,卢又华分享了美国精神卫生实务工作的成功经验,尤其是精神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WSM)手册的使用情况,并根据自身实践经历,讲述她在中国一些地区推广的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卢又华以“如何帮助慢性精神病成人患者管理病情(中国健康自我管理手册)”为核心,从“健康自我管理项目发展的背景”“健康自我管理项目的内容”“健康自我管理项目的目标”“健康自我管理项目实施细则”“健康自我管理项目的推广”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讲解。在谈到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时,她强调社会工作者要以人为本,以优势视角看待精神病患者,教授其沟通技巧,并积极开展小组活动、团体活动等,建立其社会支持网络。作为一名华裔美国人,卢又华将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与西方精神疗法相结合,向在场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九口吐气”与“走步功”,鼓励师生将其运用在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去。讲座结束后,卢又华与在场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并就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予以耐心解答。专家简
    2019-11-25
  • 11月23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成员、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风笑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作了题为“社会变迁中的青年与青年问题”的学术讲座。学院专业教师、研究生及2019级全体学生共计二百余人参加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高中建主持。风笑天以“前面的话:我与青年”为切入点,简要介绍自己的青年岁月,并从“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年”“社会变迁是认识青年问题的重要背景”“四十年来我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方面”及“社会变迁背景中的青年问题”四方面对青年问题展开详细解读。他结合自身经历,列举实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论证中国社会变迁之快。在谈及四十年的社会变迁时,风笑天表示,当代青少年一来到中国社会,就乘上了社会现代化的高速列车,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又使得年轻的一代在接受和了解最现代的科学技术方面大大地走在了他们父辈的前面。在社会变迁背景中的青年问题上,他从教育、文化、婚姻、就业问题出发,引出青年亚文化这一重要概念。专家简介:风笑天,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成员。1993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
    2019-11-2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