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永研究员报告名称:仿生氧化化学的理论模拟报告时间:12月08日10:3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专家简介:王永,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所特聘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金属蛋白酶及其仿生功能化合物构效关系及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在细胞色素P450蛋白酶促进的药物代谢机制及非血红素仿生功能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出色的工作,在NatureCommunications、JACS、Angew.Chem.Int.Ed、ACSCatalysi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
    2017-12-04
  • 报告人: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石英教授报告名称:液相体系分子激发态超快动力学研究报告时间:12月08日09:3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专家简介:石英,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分子激发态超快动力学过程,比如质子转移、电荷转移等,在ScientificReports,RSCAdvances,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量子调控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ITER重大国际合作专项。
    2017-12-04
  • 报告人: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书彬教授报告名称:OptimaldecayratesandsmallglobalsolutionstothedissipativeBoussinesqequation报告时间:12月09日15:00报告地点:数学院107专家简介:王书彬,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偏微分方程,流体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
    2017-12-04
  • 报告人:华中师范大学赵呈领教授报告题目: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教师变革与发展报告时间:2017年12月05日19:00报告地点:田家炳812室
    2017-12-03
  • 11月30日,应我校法学院承办的2017年河南省远程教育研修班邀请,中国技术交易所策略长、北京大学教授张宇枢在新乡宾馆作了题为“企业知识产权实战人才之培育”的学术报告。报告伊始,张宇枢引出“人何时需要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用意”两个问题,指出了知识产权的性质:知识产权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武器,而非锦上添花的装束品。他以苹果手机为例,指出了掌握核心技术方与加工组装方在利润分配上的巨大差距,展示了我国急需重视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的现状。针对当前企业知识产权实践人才培育的大背景,他提到,兼具法学、商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与实战能力强的人才炙手可热,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规划、开拓市场,还能帮助企业作知识产权分析,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张宇枢从检索与阅读、法律事务、知识产权分析及行政事务四个维度展示了完整知识产权工作的分工与管理,并从每个维度的具体构成要件细致分析了人才所必备的技能。张宇枢提出KTOTC概念,以说明培育知识产权实践人才的措施和方法。K代表knowledge:即通过内在充实和管理,外在的专家和团队,通过分析数据资料获取知识;T代表transcend:即紧随科技发展、环境演变的
    2017-12-02
  • 11月29日,应我校邀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明亮教授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17报告厅作了以《“人工智能+”与信息科学交叉研究的探索和思考》为题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师生代表百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中,徐明亮对信息学科、人工智能以及近年的研究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强调,信息学科是整个科学之中持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对所有学科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为郑州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支撑和全局性带动作用。新一代人工智能代表信息学科整体发展的前沿最高综合水平,具有跨学科的综合集成、前沿探索、交叉融合等深刻原始创新特征,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颠覆性技术。基于此,郑州大学信息科学交叉研究中心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紧密瞄准世界科技与未来产业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聚焦“智能+重大需求”,重点面向国防军工、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重要应用领域,贯穿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装备与系统、产业化应用四个层次,开展重大应用驱动的学科交叉、前沿探索、军民融合和成果转化,初步形成了“数据驱动、人机融合、自然交互、智能推演”的特色创新理论与方法技术体系。此外,徐明亮介绍了郑州大学信息科学交叉研究
    2017-12-01
  • 11月30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西北大学刘文哲教授在生物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瘿椒树雄全异株种群的维持与演化”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代表共200余人聆听了此次报告。此次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李建军主持。报告中,刘文哲讲解了瘿椒树雄全异株种群的维持与演化,以叙述故事的形式,从研究背景、瘿椒树――雄全异株、父本分析过程、瘿椒树雄全异株种群的维持机理、繁育系统的演化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其中,刘文哲指出雄全异株是指种群中雄性个体和两性个体共同存在,瘿椒树具有花果同期的特点,其特点对雄性的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刘文哲与大家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的故事和心得体会。报告结束后,刘文哲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师生的踊跃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讲解,气氛十分活跃。此次报告促进学院师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刘文哲,博士,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1997获西北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参与完成的“沙漠野生蜜源植物老瓜头的开发利用研究”于1994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香科植物分泌囊研究”于2001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
    2017-12-01
  • 11月29日下午,应教育学院邀请,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定功教授在东教2—302教室为教育学院师生作了题为“生命教育的基本主张”的学术报告。教育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聆听了报告。教育学院“对话美丽生命,绽放精彩人生——幸福人生”领航工程是教育学院学生工作特色品牌项目。王定功结合自身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实际,针对学院“对话美丽生命,绽放精彩人生——幸福人生”领航工程品牌项目,从生命教育何来?生命教育何谓?生命教育何为?生命教育何往?四个方面来阐述生命教育。王定功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他提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借助生命资源,唤醒、培养人们的危机意识与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意义活动”的观点,与学院品牌项目“丰富育人文化,奠基幸福人生,培育和谐人才”的目标相契合。生命是教育思考的原点,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求。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本次报告既是学生对生命教育相关理论的学习过程,又是夯实“幸福人生”领航工程品牌项目理论基础的举措。(教育学院孙小文陈兴东)
    2017-11-3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