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告人:中国海洋大学李志清教授报告题目:法国文学之现实主义报告时间:2017年12月14日9:0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Commonroom
    2017-11-30
  • 报告人:中国海洋大学李志清教授报告题目:法国文学之浪漫主义报告时间:2017年12月13日9:3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Commonroom
    2017-11-30
  • 报告人:北京大学潘钧教授报告题目: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报告时间:2017年12月5日8:0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
    2017-11-30
  • 报告人:法国佩皮尼昂大学NicolasPEYPOCH教授报告题目:基于文化视阈下的中法旅游经济学研究报告时间:2017年12月16日9:3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Commonroom
    2017-11-30
  • 11月28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术教授在我校数学南楼107会议室作了题为“流体动力学偏微分方程若干问题的最新进展”的学术报告。河南省特聘教授郭宗明、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等共三十余人参加了报告会。王术介绍了不可压缩流体力学方程的物理背景,展示了在高维轴对称情况下解的整体存在性和正则性,结合物理和数学中相对应的边界层理论,给出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他们的收敛性结果。并给出了从物理中导出的半导体模型以及漂移扩散模型解的整体存在性,这些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电磁扩散和表征雾霾的数学建模,也可以涵盖生物数学中的一些扩散现象。本次报告是对千禧问题(流体力学模型适定性)最新进展的现场阐释,提供了处理流体力学方程的一些最新研究思路,解释了物理中本质规律和数学理论。值此研究生学术活动月期间,本讲座拓展了青年学者以及研究生的研究视野,提高了数学研究的鉴赏品位。讲座结束后,王术就讲座内容与教授和现场师生展开了细致的交流。(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杨新光苗山根)
    2017-11-30
  • 11月20日,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华南农业大学葛良法教授在生物报告厅作了研究生学术活动月首场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共200余人聆听了讲座。葛良法以“控制豆科重要农艺性状关键基因的挖掘与功能研究”为题,以蒺藜苜蓿、紫花苜蓿和中国黄豆三种作物作为实验材料,讲解了在对植株器官建成及大小的关键基因BS1、叶型决定基因PALM1以及根尖重力反应的基因NGR突变后性状表现,以及这些基因的克隆、结构、功能及应用。报告为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报告结束后,葛良法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学生的踊跃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葛良法,博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豆科作物和牧草中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关键基因的挖掘和豆科作物的遗传改良。代表性成果包括:1.克隆到了控制植物根系结构和根尖重力反应的基因NGR(相关论文在F1000上受到了高度评价);2.克隆到了控制豆科作物器官建成及大小的关键基因BS1,并对之作了深入的功能与应用研究;3.克隆和解析了叶型决定基因PALM1、PHAN等基因。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NaturePl
    2017-11-30
  • 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安学教授报告名称:电磁超材料及其在隐身中的应用研究报告时间:12月01日15:30报告地点:物理北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专家简介:张安学,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副系主任、中国天线学会副主任委员、电磁散射与逆散射专业组委员、电波科学学报编委。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总装探索项目、总装预研项目及企业合作研究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6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第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一项。现为“IEEETrans.OnAP”、“IEEETrans.OnGE”、“中国科学”、“电子学报”、“电波科学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审稿人。研究兴趣涉及5G通信多天线技术、无线信道测量与估计、超宽带雷达系统及其目标成像,射频/微波/毫米波/太赫兹器件、天线与电路设计、超材料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智能天线设计、微波测试理论与系统设计等。
    2017-11-30
  • 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饶元副教授报告名称:从社会物理计算到社会智能报告时间:12月01日14:30报告地点:物理北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专家简介:饶元,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系语言研究所(LTI)访问学者,IBM公司访问学者,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系,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CIMS中心-用友软件公司从事联合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曾担任用友软件公司SOA创新中心主任,多年软件企业工作经验。2009年获得北京市海淀区创新十年“优秀博士后”荣誉,2011年获得陕西省首届“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并于2012年获得IBM访问学者进行合作交流,并2次获得IBM中国优秀教师奖教金;2015年-2016年,美国CMU大学计算机系LTI研究所访问学者。主持或者参与国家863、自然基金、火炬计划等,以及陕西省协同创新项目和科技攻关等项目,申请软件著作权2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40篇,其中SCI/EI检索近30篇,目前是《电子学报》、《通信学报》、《InternationalJo
    2017-11-3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