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告人: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雷震教授报告题目:SharpOneComponentRegularityforNavier-Stokes报告时间:2018年5月5日15:00报告地点:数学南楼103雷震,河南商城人,现任复旦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副院长,曾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member。雷震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及其控制理论。他提出了“强零条件”的概念,独立证明了二维不可压弹性力学方程平衡态附近经典解的整体存在性,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优青、青年拔尖、青年长江、国家杰青等荣誉。
    2018-04-23
  • 报告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德炉副教授报告题目:显著性物体检测与分割的一些方法报告时间:2018年4月29日10:00报告地点:计算机学院103会议室曾德炉,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导,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IEEE等著名会刊,如IEEETrans.NeuralNetworks,IEEETrans.ImageProcessing,IEEE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Letters,IEEESignalProcessingLetters,及ICCV,CVPR等视频处理模式识别顶级会议,并参与多个国际期刊审稿,包括IEEETIP,IEEEITS,IEEETNNLS,IEEESMCB。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等;主持横向项目多项。
    2018-04-23
  • 报告人: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杨祖元教授报告题目:相关源信号盲分离及其在医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报告时间:2018年4月29日11:00报告地点:计算机学院103会议室杨祖元,教授、博导,国家“优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然后分别前往日本会津大学和澳大利亚Deakin大学继续深造,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信号盲分离方面的研究工作,归国后作为特聘教授加入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目前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重点研究弱稀疏情况下的相关信号盲源分离,出版英文专著1本,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其中一区论文7篇,IEEE期刊论文14篇,包括IEEETrans.NeuralNetworksandLearningSystems、IEEETrans.ImageProcessing、IEEETrans.Systems,manandCybernetics等。1篇论文入选2011年IEEE计算智能社区年度焦点论文(PublicationSpotlight)。部分研究成果作为代表作获教育部科技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广东省科技奖励一等奖。博士毕业论文获评全国百篇
    2018-04-23
  • 报告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智恒教授报告题目: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与应用报告时间:2018年4月29日9:00报告地点:计算机学院103会议室周智恒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民盟广东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智能网络通信与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协广州科技园(国家级)孵化器创业导师,广州市统计学会理事,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广东省自动化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研究领域: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等。曾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8项;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获得两次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研究成果曾在第十五届高新科技交易会、第九届中国文博会中展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重点项目子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基金、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及企业横向等项目30多项。
    2018-04-23
  • 报告人: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报告题目:本体的追寻与主体的生成报告时间:2018年4月26日8:20报告地点:文学院报告厅
    2018-04-23
  • 报告人: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报告题目:中国电影批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报告时间:2018年4月26日19:30报告地点:文学院报告厅
    2018-04-23
  • 报告人:TheUniversityofNewcastleWangmuJiangshan教授报告名称:The2-good-neighbordiagnosabilityofCayleygraphsgeneratedbytranspositiontreesunderthePMCmodelandMM*model报告时间:2018年4月28日8:30报告地点:数学楼S-107
    2018-04-23
  • 4月20日下午,应商学院邀请,全国知名经济学家、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史晋川教授在商学院119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基于新技术与旧制度视角的观察”的学术报告。商学院部分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史晋川以经济学研究有关“后发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出发点,引申出了本次报告的主题。他从“问题提出”、“案例刻画”、“深入思考”三个方面深刻论述了基于新技术与旧制度的角度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重要问题。史晋川围绕林毅夫与杨小凯双方论争的焦点问题“制度与技术的内在互动关系”,通过讲解中外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移动新媒体的内层原因,对技术红利与制度问题进行了新的解读。他指出,原创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想在世界经济中成为领跑者,就必须利用新技术突破旧制度下的管制壁垒,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从而实现技术与制度上的双重红利。互动环节,史晋川就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度与经济之间的联系等问题为在场师生进行详细解答。(商学院张勤勤冯丹/文窦明星/图)
    2018-04-23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