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2月6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江浪研究员到我校在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进行讲学。江浪围绕有机半导体微纳晶材料制备、器件构筑以及有机单晶电荷传输机理等热点问题,作了一场题为“高性能有机晶态材料与器件”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报告会。江浪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通过分子设计、外加诱导力和温度调控等策略,实现了有机微纳晶材料的可控制备;针对目前有机单晶尺寸小、熔点低,从而难以构筑光电器件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机微米线掩膜”技术和“分子晶体刻蚀”技术,解决了有机小尺度单晶光电器件构筑的难题,获取了高迁移率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发现分子紧密堆积方向的迁移率更高;同时,采用上述技术实现了溶液法制备大面积高性能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与阵列以及振荡器电路;通过制备高质量单晶有机半导体、消除焦耳热效应和接触电阻影响,获得了有机半导体材料中迁移率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加深了对有机单晶电荷传输机理的理解。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报告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江浪研究员进行了详细解答。江浪,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在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
    2017-12-11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丽华教授报告名称:基于离子液体的蛋白质深度覆盖分析报告时间:12月12日14:3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专家简介: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本科学位。2000年在大化所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张玉奎院士。1999-2003年3月先后在德国和日本访学。2003年4月至今在大化所工作;现为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组长,中科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中组部“万人计划”;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12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奖项。兼任AnalyticalBioanalyticalChemistry主编和Proteomics等杂志编委。曾任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任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负责人。近年来紧密围绕国家蛋白质科学领域研究的实际需求,侧重于发展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和相互作用分析的新材料、新
    2017-12-11
  • 报告人: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康丽英教授报告名称:SolutiontoaForcibleVersionofaGraphicSequenceProblem报告时间:12月15日09:00报告地点:数学学院报告厅专家简介:康丽英,上海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1986年于河北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于郑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4.10---2005.11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已在国际期刊《JournalofGlobalOptimization》、《JournaloftheOperationalResearchSociety》、《JournalofCombinatorialOptimization》、《ComputersOperationsResearch》、《TheoreticalComputerScience》、《DiscreteAppliedMathematics》、《JournalofGraphTheory》等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被SCI收录近30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
    2017-12-08
  • 12月8日上午,应音乐舞蹈学院邀请,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黄虎在学院楼作了题为“音乐地理研究的实践与反思”的讲座。音乐舞蹈学院部分相关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报告中,黄虎从音乐与地理、我的音乐地理研究实践以及研究报告反思三个方面对音乐地理研究进行了详细讲解。他提出,音乐与地理是一个诱人的话题,中国音乐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此特点对音乐与地理之间的合作具有一定的影响。随后,黄虎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的故事和心得体会。讲座结束后,黄虎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师生的踊跃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音乐舞蹈学院王晓坤)
    2017-12-08
  • 12月5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北京大学教授潘钧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从语言的临摹性谈起”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潘钧以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加藤周一的作品《日本文化における時間と空間》作为本次讲座的题目。讲座围绕「今=ここ」这一时间、空间概念,从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入手,结合日语学习中的难点和若干有趣的语言现象,对比了英语、日语及汉语语言表达的内在差别。讲座使同学们对日语和日本文化的实质有了崭新的理解和认知,激发l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讲座结束后,潘钧就日语教学、研究方法及两国文化等与在座师生进行了座谈。(外国语学院陈淑芬李方舟)
    2017-12-07
  • 12月6日上午,应环境学院邀请,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环境监测尖端人才、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大气灰霾研究与治理领域的首席专家多克辛教授在环境学院二楼报告厅作了题目为“河南省大气灰霾追因与防治对策”的学术报告。环境学院相关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会议。多克辛围绕目前的环境热点问题——大气灰霾污染,详细阐述了我省大气污染现状、大气灰霾污染程度和特征,介绍了在监测研究中采用的地面、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立体检测手段,以及运用的污染物排放清单、PM2.5源解析、大气质量数据模型等不同方法,从多个角度对河南省大气灰霾的成因、特征以及影响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梳理,解析了我省大气灰霾污染的主要来源,提出了针对我省灰霾污染现状实施的多种污染物PM2.5、PM10、SO2、NO2、NH3的协同防治对策,实现灰霾污染的有效控制。在讲解过程中,多教授措辞严谨、深入浅出,与会人员受益匪浅。(环境学院闫旭)
    2017-12-07
  • 报告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付科教授报告名称:AveragingPrinciplesforFunctionalDiffusionswithTwo-timeScales报告时间:12月08日16:00报告地点:数学楼107专家简介:吴付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11月生于河南邓州,2003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主要从事随机微分方程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2014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5年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近年来,在SIAMJ.Appl.Math.,SIAMJ.Numer.Anal.,SIAMJ.ControlOptim.,Numer.Math.,J.DifferentialEquations,Automatica和IEEETAC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全部为SCI收录。共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出版一部专著(与胡适耕教授和黄乘明教授合著:随机微分方程,科学出版社,2008)和一
    2017-12-06
  • 报告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教授报告题目:“理论之后”的中国英美文学研究:热点、趋势和问题报告时间:2017年12月23日8:0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Commonroom
    2017-12-0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