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2月2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蒲国良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本场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牧野论坛第六讲,报告在东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以及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河南工学院相关教师近200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报告开始前,副校长孙先科代表学校向蒲国良颁发了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聘书。蒲国良的报告题目是“比较社会主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在报告中,蒲国良分析了社会主义比较研究中的主体、目的、客体、内容和方法。尤其指出在社会主义比较研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一是比较研究不是简单地罗列,更不能犯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二是比较的概念要始终保持内涵一致,不能在比较的过程中偷换概念;三是比较的标准要前后一致;四是比较的对象要有可比性;五是比较所依据的资料要经得起推敲,不能犯似是而非的错误,更不能犯无中生有的错误。报告会结束后,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楼会议室,蒲国良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了专题辅导。蒲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6-12-29
  • 12月21日下午,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育学院王勉教授应邀在我校东区B楼302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的趋势》的学术报告,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20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由教育学院副院长李醒东主持。在讲座中,王勉结合自身经历从“什么是学前融合教育”“为什么要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以及“如何实施学前融合教育”三个方面对学前融合教育进行讲解,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学前融合教育对残疾儿童的归属感、社交关系、身心发展和开发自身潜能等方面的影响。王勉还指出正常儿童通过和残疾儿童的合作学习,相互帮助也会在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有利发展。王勉指出,虽然学前融合教育中存在教师不能满足所有孩子需求和时间分配不均等担心与挑战,但还是要充满信心。王勉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又不乏幽默,事例生动,亲切自然,对特殊儿童教育敏锐的观察力体现出他对现实教育的思考,令师生受益匪浅。(教育学院刘晓红李梦阳)
    2016-12-26
  • 12月23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华山教授受邀在东区B楼302教室作了题为《教育与特殊教育中的社会文化历史观》的学术报告。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200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熊建萍主持。刘华山分别从“维果茨基及其文化—历史发展论”“教育领域中的文化—历史观点”与“缺陷学中的文化—历史观点”三方面深入剖析了社会文化历史观在学校教育和特殊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刘华山分析了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区别,着重介绍了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中的中介性原理,通过列举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加深了同学们对该理论的理解。对于特殊教育问题,刘华山则通过缺陷理论,以盲童和聋哑儿童为例,解释社会文化在个体发展的作用,最终提出“缺陷是一种社会错位”“缺陷补偿主要是社会补偿”和“缺陷儿童教育应是社会的教育”的观点,引发了在座师生的深入思考和激烈讨论。讲座后,刘华山现场答疑解惑,与在场师生互动讨论。刘华山丰富的知识内涵与精彩的学术报告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教育学院熊建萍王兰)
    2016-12-26
  • 报告人:湖南师范大学唐贤清教授报告题目:佛经中的词汇问题报告时间:2016年12月25日8:00报告地点:文学院会议室
    2016-12-23
  • 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李运富教授报告题目:中古时期的汉字研究报告时间:2016年12月25日10:00报告地点:文学院会议室
    2016-12-23
  • 题目:孔子的智慧主讲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刘强时间:2016年12月25日19:00地点:东区B楼302主办:校团委承办:文学院
    2016-12-23
  • 报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吴福祥教授报告题目:汉语史的几个问题报告时间:2016年12月25日8:30报告地点:文学院报告厅
    2016-12-23
  • 报告人:北京大学杨荣祥教授报告题目:关于汉语词类的历史演变的思考报告时间:2016年12月25日15:3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Commonroom
    2016-12-23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