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郭照立教授在学院楼南楼103会议室作了题为“Discreteunifiedgaskineticschemeformultiscaleflowandheattransfer”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等50余人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党委书记刘文安主持。郭照立结合自己团队在玻尔兹曼方程(Boltzmannequation)的应用和数值计算格式的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玻尔兹曼方程在满足不同平衡态分布的情况下分别对应于不同尺度的流动。其中这些流动的尺度可以包含连续状态(传统的Navier-Stokes方程)到稀薄气体。他利用玻尔兹曼方程的具有双曲型方程的特征线和物理上的守恒特性,提出了在时间上具有二阶精度的数值格式,并举例说明了该格式的的有效性、捕捉间断的能力以及高效性。专家简介:郭照立,1994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职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流动的介观物理模型和数值方法(Latti
    2018-06-04
  • 6月1日下午和晚上,应外国语学院邀请,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在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乡土语言的土味层级及其翻译和研究——以方言翻译及其研究为主”和“翻译上的鉴与赏——兼谈文化传播的启示”的学术讲座。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百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在下午的讲座中,周领顺从乡土语言的界定和研究问题入手,介绍了静态语言方言的土味层级和动态语境使用者的目的和预期,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对比分析了层级划分与动静结合的意义。在晚上的讲座中,周领顺分析了英译汉“好不好”和翻译批评问题,并结合自身经验,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这两场讲座的开展有助于提升翻译系师生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对进一步提高翻译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大有裨益。(外国语学院陈淑芬高佳宝)
    2018-06-04
  • 6月2日上午,应法学院邀请,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栾春娟在模拟法庭作了一场题为“知识产权科研选题与工具方法”的专题报告。法学院百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会由法学院院长王鹏翔主持。栾春娟从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入手,围绕着“共性技术测度”、“技术会聚”以及“专利运营模式”三个方面全面展开论述。她指出,“探索技术会聚网络结构与创新趋势识别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把握技术发展的国际趋势十分重要,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部署提供了决策参考,并以“纳米-生物-信息技术”为例进行了简要分析。她强调,目前国内外对于这三项课题的研究比较匮乏,是函待解决的重要难题,尤其是对于专利运营模式的研究,对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推动强国战略的实施非常有利,需加以重视,多加培养专业型人才,弥补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人才方面存在的缺口。她认为,我国现在存在着科学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并以美国为对比,通过美国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趋势图,展示了中国与其存在的巨大差距。栾春娟教授从专业的角度、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并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告诫在场同学要多进行学术性研究、多产
    2018-06-04
  • 6月1日上午,应美术学院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晓陆教授在美术学院多媒体教室作了关于“力与美的互动——技术、艺术与人类文明”的讲座。美术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学生代表聆听了讲座。周晓陆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开场,解释了对艺术的定义——按照审美规律的创造就是艺术,以及阐释了美学的核心端点:适合的就是美。他围绕主题,从艺技互萌、艺领技随、技艺相当、技渐先艺、技长艺弱五个阶段讲解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并不忘根据参加讲座的学生专业情况,特地分析了设计在技术与艺术之间扮演的角色。在理论阐释之后,周晓陆向同学们展示了凭借自己多年考古经历以及丰富的阅历收集到的相关图像资料,理论与实例相结合,令同学们对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临近讲座尾声,他对同学们提出了两点期望,一是希望讲座可以激发同学们对艺术地重新思考,二是做到问题阶段化思考。最后,周晓陆与在场美术学院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现场气氛热烈。(美术学院杨连新潘颖颖)
    2018-06-01
  • 5月29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导师肖旭东教授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上海高压科学技术先进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陈晓嘉教授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作学术报告。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有关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该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杨宗献主持。肖旭东作了题为“Cu(InGa)Se2solarcells:fromlaboratoryresearchtocommercialization”的学术报告,给参会者介绍了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背景,及其团队在该方向所做的系统工作,并为大家介绍了其将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的情况。陈晓嘉则为与会师生介绍了超导中存在的一些复杂的现象,并通过精巧的实验设计研究了高压环境下超导特性的影响情况,阐释了超导体中超导现象的影响机制。报告会结束后,肖旭东和与会师生就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研究问题及产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陈晓嘉和与会师生就超导体中存在的复杂物理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王显威刘宁)
    2018-06-01
  • 5月27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OklahomaStateUniversity博士生导师GaryG.Yen教授在学院楼S107作了一场题为“State-of-the-artevolutionaryalgorithmsformanyobjectiveoptimization”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报告。GaryG.Yen从神经网络、遗传进化等方面出发,介绍了计算智能(CI)的产生背景以及人工智能与计算智能之间的差别。他指出人工智能与计算智能并非等价,人工智能需要以各方面的学科知识为基础,而计算智能则更多依靠的是大量的收集数据,对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剔除掉旧的数据,保留有用的数据,不断进行调整,并举例介绍了计算智能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GaryG.Yen最后讲解了群体智能方面的知识。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讲座内容与国外的学习生活情况与GaryG.Yen进行了交流。专家简介:GaryG.Yen现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IEEEFellow和IETFellow。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控制、计算智能、进化多目标优化、健康监测以
    2018-05-30
  • 5月27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梁静教授在数学楼S107作了一场题为“多模态多目标优化问题及基于进化计算的解决策略”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报告。梁静以群集智能为切入点,介绍了蜂群算法、蜘蛛算法、粒子群算法等群集算法以及粒子群算法的发展背景、寻优过程以及算法流程。她从单目标问题的求解延伸到对多目标多模态的求解,详细介绍了通过求解决策空间中的非支配解,同时考虑决策空间和目标空间,将非支配解对应到目标空间中,得到相应的Parato最优前沿,最后将非支配解排序,并利用距离选择机制进行选择。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讲座内容、报考博士、科研提升等问题与梁静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专家简介:梁静,博士,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群集智能算法研究及应用研究,兼任SCI期刊IEEETransactionsonEvolutionaryComputation,IEEE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Magazine副编辑等。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省教育厅创新人才项目一项等。(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汪春峰苗山根)
    2018-05-30
  • 4月27日,应法学院邀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法学会刑法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康均心教授在校东区模拟法庭,为法学院部分教师、2017级本科生作以“从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为主题的讲座报告。康均心首先从详尽的案例数据出发,简要介绍了2006年“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和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响应成果,讲解了两者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方面的相同点以及在部署主体、政治站位、战略部署等方面的不同点。康均心指出,从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是形成有效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是全面彰显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追求;是维系社会长治久安,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回应。康均心强调,打黑除恶迈向扫黑除恶的路径选择,必须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厘清“扫黑除恶”的法律政策界限、立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把握扫黑除恶的广度和深度、秉持群众路线实现打击与预防黑恶势力的目的、重视程序正义平衡扫黑除恶与保障人权等四个方面。法学院副院长于庆生指出,康均心教授的讲座对“从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的政策背景、行动响应、考量因素、重点指向、行动必然、路径选择等进
    2018-05-3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