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杨林研究员报告名称:硅光通信与互连:一种变革性技术报告时间:9月10日上午10:0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报告人简介:杨林,男,1973年9月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半导体材料与光电学院教授。1997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物理教育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赴日本北海道大学集成量子电子学中心留学,历任研究机关研究员和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员。2007年9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3年“百人计划”终期评估获“优秀”,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支持。主持了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家“863”、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预研(公开)、新品(公开)、型谱(公开)等项目20余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2项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转让),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9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100篇,SCI引用120
    2018-09-08
  • 报告人:中国海洋大学李志清教授报告题目:19世纪法国文学报告时间:2018年9月13日09:3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Commonroom
    2018-09-06
  • 报告人:中国海洋大学李志清教授报告题目:20世纪法国文学报告时间:2018年9月12日09:3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Commonroom
    2018-09-06
  • 报告人:广东工业大学安太成教授报告名称:环境毒害污染物的光催化净化机理与应用研究报告时间:8月29日15:30报告地点:环境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报告人简介:安太成,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现任广东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院长,广州市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广东省光催化技术集成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新兴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与健康效应、光化学与光催化迁移转化与风险消减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开展有关环境水体和大气中毒害有机物的环境催化净化消除与污染控制原理及其区域健康风险削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如PNAS、EnergyEnviron.Sci.、Environ.Sci.Technol.、Appl.Catal.B-Environ.、WaterRes.和Environ.Sci.Nano)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70余篇,发表论文被SCI引用5500余次,S
    2018-08-23
  • 报告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廷林教授报告名称:水源水库水质演变特征及水质污染原位控制技术报告时间:8月7日08:30报告地点:环境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报告人简介:黄廷林教授,男,汉族,工学博士,中共党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特聘教授、博导、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市政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副主任,陕西省水利学会环境水利研究会理事,IWA会员。
    2018-08-04
  • 报告人:中国海洋大学高会旺教授报告名称:大气物质沉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报告时间:8月6日15:00报告地点:环境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报告人简介:高会旺,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现任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中英海洋环境研究联合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环境科学与工程)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上层海洋与低层大气研究计划(SOLA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海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约200篇。
    2018-07-31
  • 报告人:大连理工大学全燮教授报告名称:电子供体/电子介体強化废水厌氧处理技术报告时间:8月3日08:00报告地点:环境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报告人简介:全燮,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入选首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计划、入选国家级“千百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先后任国家“十一五”863计划“资源与环境”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十五”“水污染控制技术”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环境科学与工程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了高级氧化还原技术和废水处理强化技术研究,以及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担任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Scientific
    2018-07-31
  • 报告人: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夏四清教授报告名称:膜技术在污水处理及资源化中的应用研究报告时间:8月6日09:00报告地点:环境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报告人简介:夏四清,1986年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夏教授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研究工作,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和2010年世博会专项基金等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94篇,其中SCI收录170余篇,h-index32,他引28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夏教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环保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被授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和上海环境奖励金一等奖等荣誉;获得上海市曙光跟踪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2018-07-3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