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告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鑫教授报告名称:ChemicalBiologyofProteinAggregationintheStressedProteome报告时间:7月30日10:0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508报告人简介:张鑫,2001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01至2004年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张鑫目前任职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系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PNAS,CellReports,JACS和Angew.Chemie等高水平期刊上。张鑫获得的奖项主要有:2011年“海伦·海·惠特尼”奖(HelenHayWhitneyFellowshipAward);2012年“美国化学学会诺贝尔奖得主签名奖”(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NobelLaureateSignatureAward);2014年“Burroughs-Wellcome基金成就奖”(TheBurroughs-WellcomeFundCar
    2018-07-26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韩洪宪研究员报告名称:人工光合成太阳能燃料报告时间:7月27日09:0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508报告人简介:韩洪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太阳能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科技部“人工光合成太阳能燃料创新团队”负责人。2003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理学博士毕业,2003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博士后,2003-2009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项目研究员,2009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人工光合成太阳能燃料。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光催化、光电催化反应过程机理的研究,为理性构筑高效光解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体系提供新的理论、思路、方法和策略。在NatureCommun.,EnergyEnviron.Sci.,Angew.Chem.Int.Ed.,J.Am.Chem.Soc.,Acc.Chem.Res.,Chem.Rev.等杂志上合作发表论文60余篇,他引4000余次。承担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多项
    2018-07-23
  • 报告人:哈佛大博士生导师Prof.StevenHuan.Liang副教授报告名称:正电子成像技术及其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报告时间:7月27日9: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报告人简介:StevenHuan.Liang教授目前就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主要从事放射性核医学(RadiochemistryandNuclearMedicine)、分子成像(MolecularImaging)和正电子成像技术(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的研究。StevenHuan.Liang1999年-2003年在天津大学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2004年-2010年在加拿大著名高校UBC师从MarcoCiufolini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2012年在哈佛大学E.J.Corey教授(诺奖得主)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至今,StevenHuan.Liang在哈佛医学院获得AssociatedProfessor教职并开展独立研究。从独立工作以来,StevenHuan.Liang在NatureCommunication、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
    2018-07-10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郝郑平研究员报告名称: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与酸性气减排控制研究进展报告时间:7月12日15:30报告地点:环境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报告人简介:郝郑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室主任。中科院大学岗位教授、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材料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主要从事有关工业污染减排控制、催化科学、纳米材料、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政策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的工作。在工业污染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酸性气体、温室气体等)排放、转化反应机理、污染控制材料、减排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多项污染控制材料与减排技术,并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在JACS,AFM,EST,ACSC,CC.,JPC,APC,JMC,JHM等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40多篇,申请与授权发明专利40多件。指导培养出博士28名,硕士8名,其中全国优博1名、中科院优博2名、院长特别奖1名。
    2018-07-10
  • 报告人: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光明教授报告名称:数学科研表达报告时间:7月18日09:00报告地点:数学学院学术报告厅报告人简介:王光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任,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学报》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全国高等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数学方法论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全国高等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2018-07-10
  • 报告人: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育教授报告名称:光控二芳基乙烯发光水凝胶报告时间:7月13日17: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报告人简介:刘育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197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1年获日本姬路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进入南开大学任教授。199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承担和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重大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是功能分子设计与合成、分子识别与组装、配位反应热力学、纳米超分子体系构筑。在冠醚、环糊精和杯芳烃等人工受体的超分子化学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该领域已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在3.0以上的论文50多篇,SCI收录200多篇,主编《超分子化学——合成受体的分子识别与组装》和《纳米超分子化学——从合成受体到功能组装体》专著2部,参编专著6部。
    2018-07-09
  • 报告人: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帅志刚教授报告名称:面向能源的量子化学研究报告时间:7月13日18: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报告人简介:帅志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3年中山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1989年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复旦大学任研究助理,期间,1990–2001在比利时UniversityofMons-Hainaut博士后研究。之后,2002–2008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今:清华大学化学系,百人计划、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科学化学》,《科学通报》,《化学进展》,《分子科学学报》,WIRESComputationalMolecularScience(Wiley),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A/B/C/Lett(ACS),ChemicalPhysicsLetters(Elsevier)等杂志编委或顾问编委会成员。曾任
    2018-07-09
  • 报告人: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子建教授报告名称:InorganicBiomedicalCompounds:CoordinationChemistryandApplications报告时间:7月14日15: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报告人简介:郭子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4年郭子建获意大利国家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6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至1999年分别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作访问学者和研究员。1999年回国,在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973等项目的资助,Chem.Soc.Rev.,DaltonTrans.,J.Biol.Inorg.Chem.,J.Inorg.Biochem.,CoordChemRev等杂志副主编。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学生物学,从事金属及其配合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设计构筑了系列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建立和发展了相关的体内外荧光成像方法,观
    2018-07-0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