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3月25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慧卿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防控与地方实践”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院长李洪河主持,校内外两百余位师生参与此次报告。围绕报告主题,张慧卿从中国共产党卫生工作方针的确立出发,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卫生工作方针、基本原则和中共中央领导人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指示。她阐述了新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历程,并以南京市为例详细介绍传染病防控的地方实践。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疫情防控的效果,她提出疫情防控的几条基本经验,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卫生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等。张慧卿结合当下形势认为全民动员是人类战胜疫情的重要武器,只有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齐心协力才能最终战胜疫情。报告尾声,张慧卿和与会师生进行交流互动。李洪河总结指出,张慧卿的报告资料详实,为我们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防控与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源。(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马文韬)
    2022-03-26
  • 3月2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学期思政课“每周一讲”在平原楼108会议室举行。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本次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刘永强、荆恒磊进行了教学展示。两位教师分别围绕“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进行了授课,介绍了《纲要》课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等课程的区别,明确了《纲要》课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门帮助大学生增长人生智慧的人文素质课。学好《纲要》课,能帮助大学生了解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大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学院开展2022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大提升”活动,各教研室每周开展集体备课会,开展“每周一讲”活动。思政课教师紧扣新版思政课教材,围绕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开展深入交流研讨,做到“人人练、章章练、节节练”,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和育人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郭豪栋)
    2022-03-24
  • 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基地”揭牌仪式在新乡市十二中举行。新乡市教育局、学院相关负责人,新乡市十二中班子成员及全体教师参加揭牌仪式。仪式上,新乡市十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郭芳致辞,他介绍了十二中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并表示学校将以成立教研基地为契机,在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下,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学校的重点项目,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探索思政改革路径,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使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新乡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建在讲话中强调,课程思政工作要上接天,下接地,要了解党的政策,要理直气壮地去讲,要借助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力量,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培养出课程思政方面的专家;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达到有机融合,共同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服务。学院院长蒋占峰为全体教师做了一场精彩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题讲座。他指出,全体教师要善于学习、加强研究,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
    2022-03-22
  • 3月19日上午,历史文化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题论证会在学院205会议室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李雪山教授、李洪河教授、杨玉珍教授、李永贤教授出席会议并指导。学院负责人以及拟申报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选题的教师参加此次会议。论证会上,与会专家围绕选题的学术意义与价值、总体框架、主题思路、学科选择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指导。意见建议全面中肯,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对进一步提高选题论证质量、完善选题设计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此次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选题论证会是学院组织开展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体申报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后续学院还会在项目论证和申报工作方面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推进学院高水平项目实现新的突破,带动学院教师的学术内驱力,为促进学院科研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供助力。(历史文化学院 李晓白)
    2022-03-19
  • 为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题的论证质量,3月17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学院楼214会议室举行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题论证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申报2022年重大项目选题的教师参与此次论证会。会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学院院长李洪河结合申报论证经验,对选题的格式、内容和注意事项等共性问题进行了详细指导。在和申报者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他对各个选题进行了细致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此次论证会有利于优化申报教师的选题文本和推进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申报进程,为学院再战佳绩打下了良好基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2022-03-18
  • 3月16日上午,旅游学院与封丘县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在封丘县公路局五楼会议室联合举行封丘县全域旅游统计数据测算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封丘县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和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此次签约仪式。会议伊始,封丘县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恒战介绍了封丘县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需求。院长刘英基代表学院发言,他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和办学特色,提出本着校地合作、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担当、主动作为,进行与文旅融合新形势相适应的旅游统计与分析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不断夯实封丘县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统计基础,争取发布一批能够咨政建言、服务产业发展和引导社情舆论的封丘县全域旅游统计数据成果。刘英基与杨恒战签订《新乡市封丘县全域旅游统计数据测算项目》合作协议。长期以来,学院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社会服务兴院”的办学理念,以服务社会为已任,积极搭建旅游理论与服务社会的平台。此次与封丘县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开展深度合作,对服务地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学院余超)
    2022-03-18
  • 3月18日下午,中共医疗卫生史前沿系列讲座2022年第1讲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牧野讲堂开讲,赣南医学院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善玖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二百余人参与,报告由学院院长李洪河教授主持。围绕报告主题,刘善玖以《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党的二大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卫生工作方针为例,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卫生工作方针进行解读,指出中国共产党早期卫生工作的总原则是“不准丢下一个伤病兵”。他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卫生工作的具体政策,包括“预防第一”“中西两法治疗”“免费为老百姓看病”“医治敌方伤兵”“加强政治工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等六条”,并详细讲解了“预防第一”方针中开展卫生运动的举措。刘善玖指出,回顾中国共产党卫生工作方针的发展历史,可见我们党百年来的卫生工作方针始终遵循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基本理念。李洪河总结指出,刘善玖至今仍不断深入田野、深入群众中搜集医疗卫生史资料,是医疗卫生史学界研究的前辈;他的讲座让与会人员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卫生工作的方针,为师生进
    2022-03-18
  • 3月16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沈诚教授在音乐舞蹈学院501演奏厅作《民族器乐艺术当代发展的“守正创新”实践思考》专题讲座。学院主要领导、部分教师、研究生及中华优秀传统实验班同学们参加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张伟主持。讲座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民族器乐艺术当代发展背景,发展特征,并以“民族室内乐”为例,详细地讲述创作、表演(演奏)、传播、教育的深层意义,即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中实现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是民族音乐自身发展对世界音乐的中国贡献,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正创新”的积极回应和具体实践。最后沈诚为师生倾情奉献了板胡乐曲《莽原情》《河北花梆子》《红军哥哥回来了》等作品,演奏精湛、生动细腻、韵味浓郁、音色饱满,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校特聘教授赵塔里木对沈诚的讲座表示感谢,他总结指出,“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里面贯穿的是中西的关系,过去和现在的关系,传统和未来的关系,我们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沈教授的演奏,饱含着中华民族音乐的情怀真正地把中国民族精神在音乐中表达出来。我们应当加强民族音乐学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2022-03-17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