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为进一步提升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申报质量,积极推动学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4月12日下午,商学院召开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论证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雪山出席会议并讲话,社科处、历史文化学院、商学院相关负责人及20余位骨干教师参加论证会。本次论证会邀请了我校8位知名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申报的12位教师后期资助项目申报材料进行了深入论证。论证会由商学院党委书记李志前主持。会议伊始,李雪山对商学院在国家级项目申报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高度肯定,对学院未来科研实力的提升充满信心。社科处处长李永贤对学校“十四五”规划中国家级项目指标编制进行解读,着重强调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论证的关键细节。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苏全友分享了历史文化学院后期资助项目的经验,提出加强国家级项目申报的闭环管理。商学院院长杨玉珍强调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希望全体教师积极双申报,最好多申报,广大教师“人人都是发动机,个个都是助推剂”,共同助力学院的快速发展。论证会的第二阶段,各后期资助项目申报人逐一汇报了项目的研究进展、研究框架、修改内容、创新点以及与博士论文
    2022-04-13
  • 4月12日下午,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办学项目——体育教育专业线上视频会议在国际教育学院会议室举行。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此次会议。会上,学院副院长董海和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科斯蒂耶娃·娜塔莉亚、教学主任斯特凡年科·阿拉·亚历山德罗夫娜就项目学生赴白方深造学习的面试、录取、以及硕博连读等问题进行了商讨和规划。双方正式启动迎接教育部2023年中外合作办学体育教育专业评估与延期筹备工作。董海指出,中白合作的体育教育专业项目基础扎实,开局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能够在科研和互派留学生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此次线上教学会议的举办,对进一步深化合作、保障体育教育专业项目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教育学院张梅)
    2022-04-13
  • 应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高建军教授(博士生导师)于4月9日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作了题为《MICROWAVE MODELING AND MEASUREMENT FOR DEEP-SUBMICROMETER MOSFETs》的专题学术讲座。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王长清主持。高建军简要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微波学科发展历史、微波研究团队及研发平台,并就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他介绍了MOSFET的基本理论,包括基本原理、器件建模、设计手段、应用水平等,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该讲解有助于与会人员加深对MOSFET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的认识,提升从事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生的认知,拓宽青年教师未来在该领域进行科研工作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讲座结束后,与会老师和学生就讲座内容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提问。高建军教授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均作了详细解答,并鼓励青年老师和研究生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徐世周)专家简介:高建军,1991年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毕业,获得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得电子工业部第十三研究所微电子学硕士学位。
    2022-04-11
  • 4月7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作题为《人口研究前沿问题》的学术报告。各高校师生以线下线上融合的方式参加。报告由院长魏雷东主持。翟振武针对人口领域呈现出的问题“多”、空间“大”的特点,结合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等人口研究的重要新领域,重点从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政策研究、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人口流动与迁移研究等方面,运用鲜活的数据和案例深入分析人口研究前沿问题现状的成因与发展趋势,对人口问题、生育政策、老龄社会进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理论阐释和政策解读。翟振武的讲座生动精彩,学术氛围浓厚,在座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会后,翟振武与师生积极互动,对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专家简介:翟振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在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生育率、老龄化等领域研究造诣深厚,目前兼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委员会
    2022-04-08
  • 为落实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部署要求,外国语学院积极开展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本学期教研活动采用“观摩课”方式,以教研室为单位每周组织至少两位老师讲课,教研室全体成员集中观摩、研讨,交流经验,共同提高。近日,各教研室教研活动陆续拉开序幕。英语系语言教研室李素枝教授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就如何上好视听说课进行了详细讲解;文学教研室王彩琴教授以如何实现与高中英语课程完美对接为题,就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等进行了讲解;大学英语教研室王景芳、张文莉等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外任务等几个方面分享了个人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与会人员积极讨论,集思广益,气氛热烈。外国语学院扎实推进系列教研活动,旨在落实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部署要求,强化基层教学组织传、帮、带功能,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深刻性、前沿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能。(外国语学院孙士超)
    2022-04-06
  • 4月2日上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重点学科第十六期哲学沙龙在学院413会议室及腾讯会议上同步举行。本期沙龙邀请学科组成员田甲乐副教授做题为《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西方知识民主化》的学术报告,惠永照博士、陈永庆博士担任评议人,李广宇博士担任主持人。哲学重点学科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40余人参与。报告环节,田甲乐首先从20世纪以来面临的现代性危机和科技风险为例,引出西方知识民主化的主题。他分析认为,西方知识民主化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虽然能够达到一部分目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视阈关照这一议题,可以发现资本和公众的政治地位对知识生产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借鉴马克思主义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探索知识民主化道路,在共产主义的信念下进行知识协同发展,知识民主化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报告尾声,惠永照和陈永庆围绕报告主题的不同维度分别进行了阐释,与会师生进行了讨论交流,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田甲乐)
    2022-04-03
  • 4月1日下午,中共医疗卫生史前沿系列讲座2022年第4讲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牧野讲堂开讲,首都师范大学王冠中教授在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健康治理的历程及经验》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院长李洪河主持,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围绕报告主题,王冠中从“为什么要关注国民健康治理”这一问题出发,分别从“人类健康主要威胁已由传染性疾病向非传染性慢性病转变”等五个方面对当下中国国民健康治理背景进行了分析。接着,他分别从三个阶段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健康治理的历程,并对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的具体内涵、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的形成过程进行阐述,讲解了化解突发公共健康危机风险的举措。王冠中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健康治理经验,提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亟待正视的六个问题,对“未来国民健康治理”的实施进行了展望。李洪河总结指出,王冠中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史料充足,使与会师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健康治理问题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嘉欣赵婧铬李广宇)
    2022-04-02
  • 3月28日下午,中共医疗卫生史前沿系列讲座2022年第3讲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牧野讲堂开讲。《苏区研究》杂志主编、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万振凡在线上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血吸虫病与鄱阳湖区域生态环境变迁》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院长李洪河主持,校内外百余位师生参加。会议伊始,万振凡以鄱阳湖区域血吸虫病的流行为例,对“虫、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展开分析。他结合官方文献、地方志、墓志铭和专业医书等史料证明民国以前湖区“生态系统”基本平衡;民国期间血吸虫病逐渐增多,对湖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万振凡详细阐述了建国后鄱阳湖区通过环境改造消灭血吸虫病的主要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李洪河总结指出,万振凡的报告资料详实,把虫和人的关系置于鄱阳湖区域,细致地展现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变迁,为我们进行疫病方面的研究总结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郝丽娟 李广宇)
    2022-03-2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