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2022年1月18日,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学副院长吴先球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一贯穿二融合”物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教学研讨线上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物理学院副院长夏从新教授主持。吴教授首先针对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改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二级认证与三级认证的衔接进行了讲解。吴教授从课程如何支持思政、科研如何反哺教学、过程化考核实施、样板课程如何遴选等方面为参会教师做了切实、生动的讲解。会后,物理学院相关教师就课程评价体系、中学教学融合模式、国际交流等与吴教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此次线上报告为我院物理学师范专业认证整改打开了思路。专家简介:吴先球,博士,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广东省教学名师,主讲《近代物理实验》获2019年国家级一流课程,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主持参加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从事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远程控制实验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获2000年度广东
    2022-01-19
  • 1月15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第三届本硕博牧野论坛成功举行。论坛邀请到知名期刊及高校的多名编辑和教师担任评议人,来自北京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本硕博学生及学院各专业师生共三百余人在线参与。开幕式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副教授主持。论坛第一阶段,院长李洪河教授致欢迎辞。他对参加本届论坛的评议专家和同学表示感谢,随后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学科建设情况,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论坛第二阶段,由《中国行政管理》主编解亚红教授、西南大学李飞龙教授和湖南大学陈力祥教授分别作主旨演讲。论坛第三阶段为分论坛发言。此次论坛共收到来稿300多篇,入围79篇,分别在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哲学、中共党史四个分论坛进行。经过一整天的发言与评议,会议圆满落下帷幕。此次论坛提升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加强了学院与全国其他院校的学术交流,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据悉,为给师生提供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本硕博牧野论坛每学期一次,真诚欢迎全国各大院校、不同培养层次的同学参与交流。(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柴琳琳 李广宇)
    2022-01-16
  • 1月15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主编解亚红教授在线作了题为《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的学术使命与关注重点》的主题报告,校内外师生200余人参与学习。报告由学院院长李洪河教授主持。解亚红首先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作了简要回顾,介绍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创建过程、研究进展以及《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的发展历程。接着,她从专业编辑的视角指出研究内容的碎片化、研究方法的固定化和研究视野的局限化是当前行政管理研究存在的三大问题。随后解亚红从学科使命、国际经验、我国的发展情况三个方面总结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的学术使命与关注重点。讲座尾声,解亚红鼓励与会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回到实践、回到经典、回到自己,快乐写作。(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柴琳琳)
    2022-01-16
  • 1月15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船山学刊》执行副主编、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力祥教授应邀在线作了题为《王船山对孝道沉沦的哲学反思》的学术报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参与学习。报告由院长李洪河教授主持。报告中,陈力祥从道德滑坡与孝道沦陷的因果关系切入主题,指出振兴人道、重拾廉耻对于重振孝道的重要作用。他首先从人道的基本内涵出发,介绍了王船山阐发人道的哲思过程;接着他详细分析了王船山论述孝道沉沦的四个逻辑层次,即人道圮坏、全缺之分、人心离玩、耻跌宕孝等四个层面对孝道的遮蔽。最后陈力祥指出,船山的孝道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挽救道德危机、文化危机以及政治危机的一次可贵的伦理反思。此次报告陈力祥引经据典,厚积薄发,使与会师生对船山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为我们重振孝道思想、践行孝道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哲学反思。(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周慧情)
    2022-01-16
  • 1月7日上午,文学院在会议室举行第二期“卫风论坛”。论坛邀请社会科学处处长李永贤和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峰与老师们分享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体会。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论坛。李永贤在分享时指出,项目申报对教师个人、学院学校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申报是凝聚研究方向和专业方向的过程,要从自己学术研究的兴趣出发,不断凝聚自己的研究内容,为项目申报做好准备。在具体申报过程中,要在选题、问题意识、语言表达、论文框架、创新点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具体操作工作,要将个人学术研究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要求有机结合,适应项目申报的规范,推进项目申报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李峰从苦练内功和加强学术交流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尤其是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的体会。他指出,一定要对项目申报的成果精心打造,成果的论述要精练、要讲求逻辑和层次感,要有学术史的梳理和学术的切磋等。在文献引用上要注意规范和体现学者素养,成果的表达中要客观、中立、简明、精致。在项目申报过程中,要理性对待,坚持不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内功,提炼升华自己的研究成果,成功推进项目申报。院党委书记段勃结合自己项目申报过程分享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体
    2022-01-07
  • 为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弘扬中华秦汉历史精粹,历史文化学院于12月31日晚在崇德楼205教室举办历史文化学院秦汉史研习班师生见面会。历史文化学院秦汉史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研究员出席本次见面会,研习班全体学生参加。会议伊始,研究中心主任李峰向大家介绍了历史文化学院在秦汉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阐明了秦汉史研究中心成立的背景及意义。副主任贺科伟讲解了关于研习班的培养方案以及课程安排,希望同学们能熟悉传世史料和出土文献史料。最后,由研习班老师代表于秀情讲话,她强调了治学实践的重要性,指出同学们要掌握秦汉史的基本脉络治学方法,培养正确史学观念。同时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实践,完成作业,课后认真钻研。此次历史文化学院秦汉史研习班师生见面会搭建了师生交流的平台,有利于研习班的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也是历史文化学院在学生培养方面做出的又一创新举措,为学院学生发展搭建高水平平台。(历史文化学院原方)
    2022-01-01
  • 12月31日,应物理学院邀请,福州大学陈惠鹏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基于垂直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光电器件的研究”线上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由物理学院副院长夏从新教授主持。陈惠鹏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垂直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和优势,以及课题组在柔性有机光电器件中的研究工作。垂直结构有机晶体管与传统平面结构相比具有更短的沟道长度、更高的电流密度、更快的开关速率和更好的空气稳定性等优势。基于该垂直结构陈惠鹏教授课题组采用喷墨打印方法构筑了一系列高性能光电器件,包括柔性光电探测器、柔性非易失性存储器、量子点发光场效应晶体管、有机铁电神经突触等,展示了垂直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良好的应用前景。报告会结束后,陈惠鹏教授与我院师生就有机垂直场效应晶体管的沟道长度、源漏电极的制备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陈惠鹏,男,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应用物理和电子信息工程双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美国塔夫茨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地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
    2021-12-31
  • 12月31日,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胡袁源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有机半导体掺杂调控研究”线上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有机半导体的化学掺杂是实现高性能有机光电器件及进行有机半导体电荷传输研究的关键技术,然而,如何利用高效掺杂实现对有机半导体电学性质的调控和器件性能的提升一直是本领域面临的难题。胡袁源教授主要汇报在有机半导体掺杂机理和掺杂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发展了一种新掺杂机制。基于该掺杂机制的P型掺杂剂能够对一系列具有不同能级的有机半导体P掺杂,且具有高掺杂效率。进一步,基于上述掺杂机制发掘了一类新的N型掺杂剂,展示了其在N型有机薄膜晶体管和热电器件的应用。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掺杂技术实现了对单一有机半导体的PN调控,并初步展示了溶液法制备的有机PN结在器件物理和器件构筑方面的潜在价值。报告会结束后,胡袁源教授与我院教师及学生就有机半导体掺杂调控研究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胡袁源,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硕士学位,2015于剑桥大学卡
    2021-12-3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