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1月26日下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师范大学贺寨平教授线上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社会心态: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学术讲座。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研究生及本科生参与此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海龙主持。贺寨平从社会心态的起源切入,结合前人对社会心态定义,引出“负面心态”这一概念。他通过对黑格尔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尼采的充满怨恨心态、霍弗的劳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决定心态论等理论的阐述与分析,指出不管人力资本还是社会资本,对心态的影响都以社会承认为中介;社会承认对于不满和不幸心态的影响受到了人力资本的调节,但对于抑郁和不平心态,没有任何作用。贺寨平提出心态研究方法的具体模型,并借助不满、不平、不幸福、抑郁等心态的研究结果来验证此模型的正确性。他就心态的影响因素,提出自己的见解。报告结束后,贺寨平与在场师生进行互动,并针对在场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社会事业学院张盼盼 夏甜甜/文 周霞芬/图)
    2021-11-27
  • 11月25日上午,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在数学楼报告厅举行线上留学经验交流会,全院约100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交流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吴耀武主持。本次活动邀请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在读硕士、我院2018届优秀毕业生裴玉洁主讲。裴玉洁讲到,在国外求学需要努力克服生活、语言等方面的困难,不断适应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变化。在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同时,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沉甸甸”的荣誉对提高申请成功率也很有帮助。河南师范大学的学风很好,毕业生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完全能够满足在国外继续深造的要求。最后,她和导师戴夫·施耐德(DaveSchneider)教授就留学目的地和专业的选择、申请注意事项、如何融入新环境等问题,一一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裴玉洁,2018年毕业于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现就读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并将于2022年秋季入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攻读统计学博士学位。曾荣获2018-2020 年环球粮食安全研究所(Global Institute for Food Secur
    2021-11-26
  • 11月25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李迎生教授在崇智楼503室作题为“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线上线下同步学术讲座。学院相关负责人及百余名学生参与此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海龙主持。李迎生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反贫困制度演进讲起,详细介绍我国体制改革减贫、扶贫开发单项突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双轮驱动、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衔接、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等五个阶段的内容。他指出,后脱贫攻坚时代的贫困治理面临新的形式,反贫困制度需要改革创新,这是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李迎生以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三个关键词讲述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报告结束后,李迎生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讲座在参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结束。(社会事业学院袁舒晴徐熙媛)
    2021-11-26
  • 11月23日上午,浙江大学王云路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词汇核心义研究”的线上讲座。学院主要负责人,百余名专业师生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参与线上讲座学习。讲座由学院崔应贤教授主持。王云路从古人造字及古人用字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她结合东汉著名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和清代“小学”大家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具体的实例,通过比较《尔雅》《释名》等不同时代的文献,深入浅出地讲解古人是如何造字的和如何用字的。王云路指出,古人造字赋予了汉字造字义的基础,后人又在生活实践中拓展汉字的意义,这就是汉字的特征义,也是词汇的核心义。通过引用《汉书》《战国策》《庄子》等讲述“奋”“缝”等字的造字义与特征义,王云路提出:“核心义作为词的抽象特征存在于一个词内的多个角度,完全不同的词可以抽象出类似的特征义,而同义词或近义词可以抽象出不同的特征义”。她强调指出,许慎和段玉裁对汉字词汇意义的研究贡献巨大,他们保护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前人精神,深入汉字的核心义研究,让汉字研究增添新的成果。崔应贤对王云路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他指出,师生应从多个角度分析词汇核心义,在学习前人的基础
    2021-11-24
  • 11月24日,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宁传刚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基于低温离子阱和慢电子成像方法的高分辨光电子能谱学”线上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宁传刚教授第一部分介绍了过渡族镧系锕系电子亲和势并且介绍了得到电子亲和势的方法:传统的阈值光脱附方法、光电子干涉条纹法。接着讲述了偶极束缚和光电子角分布,并提出理论预测极性分子的偶极束缚激发态。报告中呈现了一些的前沿知识,如负离子可以被激光冷却,拓展了我们对负离子的认识。报告结束后,宁传刚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讲座在参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专家简介:宁传刚,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清华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博士学位;2009.6-2011.1分别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和布朗大学做访问学者,2012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主要用光电子谱学和质谱方法研究原子分子团簇的结构和性质。研究组搭建了高分辨的低温慢电子速度成像谱仪,其能量分辨率可以好于0.1meV,精确测量了二十多个过渡族、镧系、锕系元素的电子亲和势,并确定了相应负离子的能级结构,这大大拓展了人们对负离
    2021-11-24
  • 11月24日,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韩永昌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H+C2Hx (x=2,4)体系势能面构建与碰撞诱导漫游反应机理”线上学术报告,物理学院师生参加了报告会。韩永昌教授在报告中第一部分介绍了过渡态理论、漫游机理,讲述了漫游机理的发现与发展,非常清晰明了地讲述了普通的过渡态理论和漫游机理的不同,后续从振动频率区别过渡态和漫游反应机理。第二部分举出了H+C2H4 → C2H3+H2中的特殊漫游机理以及H+C2H2 → C2H+H2中的漫游机理,并用动图生动地描述出传统的TS机理和Roaming机理的不同。第三部分在H与C2H2分子反应时,根据漫游路径上的中间体不同,划分为“A”和“V”两种类型的漫游。讲座内容丰富,讲解细致认真,各位老师及同学在这次会议中学到了很多,在会议最后韩教授和现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专家简介:韩永昌,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分别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和美国埃默里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原子与分子物理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相关的理论研
    2021-11-24
  • 11月24号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荆杰泰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基于原子系综的量子光源及其应用”线上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荆杰泰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量子光源在量子物理基础科学和量子信息前沿应用中的重要进展,课题组基于原子系综的量子光源的产生及其在实现量子信息协议,尤其是构建全光量子器件方面的系列实验工作。最后讨论了光学轨道角动量复用、空间复用的四波混频、量子噪声特性等在量子信息方面的重要应用。报告结束后,荆杰泰教授与学院师生就基于原子系综的量子光源及其应用在理论和实验方案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荆杰泰,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聚焦于高品质量子光源的实验构筑及其在量子信息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尤其致力于发展提升量子光源纠缠容量、光束数量、量子噪声特性的新原理、新方案、新技术。基于原子系综先后构筑了高容量、多节点以及低噪声的量子光源并用于实现了相关量子信息协议,尤其是构建了系列全光量子器件。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自然科学重大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及
    2021-11-24
  • 11月23日下午,软件学院教学团队在综合实训楼413会议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相关任课教师参加。教师段德全担任主讲。段德全简要介绍了此章节需讲解的主要内容,强调了知识结构与课程目标,并结合学生同步学习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展开延伸。教师王川提议可以代入软件开发的实战过程,为同学们介绍不同的编程语言及程序设计思路,采用类比的方法向学生讲解解释执行和编译执行的区别。教师张聪品将《编译原理课程》中的图表和微课内容引入,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素材。教师袁培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介绍了课程思政相关元素。教师李永波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特征进行生动表述,并结合市场需求,对软件测试的方法、重要性、职业要求进行分享。与会教师踊跃发言,思路开拓,现场气氛热烈。此次备课活动是学院本学期开展的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分享交流、梳理研讨,加强了老师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丰富了授课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授课效果。(软件学院杨路路李淳)
    2021-11-24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