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25日上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陈靓教授应邀在外语楼智慧教室作了题为“美国本土裔文学的语言核心与转换策略”的讲座,学院有关学科负责人、青年教师、研究生等六十余人聆听了本次报告。讲座由学院教授梁晓冬主持。陈靓指出,在当代美国本土裔文学中,族裔性的建构及重构是文学策略和文化身份塑造的关键问题,也是目前美国本土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核心所在。他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向在场师生具体阐述了阿诺德·克鲁帕特提出的世界主义和戴尔·海姆斯的民族志诗学的基本内涵。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陈靓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并就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外国语学院王华鑫/文 王振/图)
    2021-05-26
  • 5月22日晚,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潘苏东教授在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以“高考新政与中学物理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50余人参加此次报告会。潘苏东带师生回顾了我国高考的发展之路,从改革开放初的“文六理七”到江苏高考的改革,高考在我国教育一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把个人的发展与考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指出,这种教育制度导致了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制约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出现文理偏科等一系列的问题。潘苏东向师生简要阐述了高考新政带来的影响,着重分析在高考新政给物理课程带来的困境以及这些困境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高考新政下中学物理课程的应对策略。报告结束后,潘苏东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解答。专家简介:潘苏东,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中物理教育衔接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等职。主持2017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考新政下提升高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物理
    2021-05-26
  • 5月22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徐虎来我校讲学。本次报告在物理南楼508报告厅举行,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报告会。徐虎以“金属氧化物表面反应及催化机理研究”为题,介绍了此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金属氧化物表面结构和催化机理等。徐虎带领在场师生了解了金属氧化物材料的优越性,以及在新能源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他描述金属氧化物稳定的表面结构和O2、H2O的表面反应,展示了金属氧化物吸附行为及相应的催化原理。报告结束,徐虎还与学生互动,对学生提问进行了解答。专家简介:徐虎,教授,2005年获得山东大学学士学位,2010年从中国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长期在德国不莱梅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从事访问研究。从2011年8月起,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2020年10月至今,成为南方科技大学教授。2017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半导体功能材料基础性质研究,内容包括金属氧化物表面和纳米材料,硅纳米材料结构和电学性质等,以及金属氧化物表面和纳米结构的表面反应
    2021-05-26
  • 5月22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武汉大学王倜研究员在物理南楼511教室以 “杂化钙钛矿的超快光学成像及光谱研究” 为题作了学术报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王倜首先介绍了超快光学显微术在纳米级的空间尺度以及飞秒级的时间尺度上研究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载流子动力学性质的研究背景。他深入讨论了“杂化钙钛矿材料中的热声子瓶颈效应”“不同阳离子掺杂对热载流子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和“表面缺陷对杂化钙钛矿单晶微米片中载流子输运行为的影响”三个话题。该研究揭示杂化钙钛矿材料中基本载流子的动力学性质,对钙钛矿作为功能材料的器件性能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报告结束后,王倜研究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解答。专家简介:王倜,2013年获武汉大学博士学位。2013-2018年先后在University of Kansas和Purdu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至今为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超快激光光谱学,包括利用超快激光技术研究二维材料、有机材料和新型太阳能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的超快动力学,以及其在空间上纳米尺度和时间上飞秒级别的输运、转移与分
    2021-05-26
  • 5月22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湖北大学魏政荣教授在物理南楼511教室以 “飞秒软X射线吸收光谱及其在分子动力学中的应用” 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魏政荣首先简要介绍了多束脉冲超快光谱以及飞秒软X射线吸收谱等光谱技术。他重点介绍了“强场下分子振动波包的产生机理”“碘甲烷分子在强场下的光解动力学”和“强场下分子化学键的超快断裂过程”这三个具体应用。魏政荣阐述了飞秒软X射线吸收光谱技术在键松动产生的振动波包的机理、自旋轨道耦合态的选择性和在跟踪化学键的断裂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报告结束后,魏政荣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提出的相关问题给解答。专家简介:魏政荣,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人才计划”特聘教授,湖北省“百人计划”青年百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飞秒超快光谱学。近年来发展了多束脉冲超快光谱以及飞秒软X射线吸收谱等光谱技术,并利用这类新型光谱技术研究了分子的超快异构化、化学键的断裂、强激光场中波包的产生等原子分子领域的研究热点。先后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J. Phys. Chem. Le
    2021-05-26
  • 5月23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韩志明教授在文渊楼121教室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无间道:评好人与抓坏人——社会治理的个人画像》的学术报告。学院MPA班学生、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主持。韩志明通过电影《无间道》中两个卧底的故事引出报告主题,进而对国家关于社会治理的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认为,社会治理的终极对象是个人,与社会治理相关的事务和问题也是由人导致的。他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示了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好人”与“坏人”,并通过概括传统社会中四种经典的社会管理模式,阐释了当代社会治理中发挥“好人”功能的机制,以及如何构建面向“坏人”的社会治理体系。报告最后,韩志明和与会人员进行互动,并就所提问题进行了解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马文韬)
    2021-05-26
  • 5月21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林向民教授应水产学院邀请在学院202会议室作了题为“嗜水气单胞菌赖氨酸酰基化修饰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共计60余人聆听报告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孔祥会主持。林向民首先讲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一个动态的、可逆的翻译后蛋白质化学修饰,包括乙酰化、琥珀酰化、糖基化等蛋白修饰在细胞的生长代谢、信号传导以及抗逆性等多个关键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他从三个方面开展讲座:(1)嗜水气单胞菌酰基化修饰蛋白图谱的建立及功能研究;(2)嗜水气单胞菌赖氨酸2-羟基异丁酰化修饰组学及其对宿主-病原菌互作的影响;(3)发现一类新型细菌去酰基化酶嗜水气单胞菌CobQ。林向民和与会师生进行了亲切交流,并回答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此次报告会为师生带来了细菌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使学院师生获益匪浅,受到了师生的高度赞誉。专家简介:林向民,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导,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期刊客座编辑,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期刊审稿
    2021-05-25
  • 5月21日下午,应水产学院邀请,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彭博教授在水产学院202会议室作了题为“代谢重编控制水产耐药菌的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共计70余人聆听报告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孔祥会主持。彭博教授提到细菌性疾病的危害,抗生素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水产养殖业中细菌耐药的现状。他介绍课题组从病原和宿主两个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从病原角度开展了丙氨酸/葡萄糖逆转细菌耐药性的机制研究,重点介绍P循环调节细菌能量代谢逆转细菌耐药的新发现;从宿主的角度开展血清抗性细菌代谢组学及其重编的研究。最后,彭博介绍了小分子代谢物调节鱼体过度免疫反应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代谢分子为潜在的新型水产动物免疫调节剂,为控制人类和水生动物养殖病原菌感染提供了新思路。报告会后,彭博教授与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会师生积极发言、热烈讨论。此次报告会内容丰富,对于提高学院教师和同学们的学术水平具有极大帮助。专家简介:彭博,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支持。主要从事病原菌耐药性及其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细菌耐药代谢组及其重编机制的研究,发现耐药菌具有
    2021-05-2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