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27日上午,我校校友、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司长王谦,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返校作题为“意料之中vs意料之外——‘七人普’数据解读与分析”学术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共计一百余人聆听此次报告会。讲座由院长魏雷东主持。王谦以“人口普查”的概念为切入点,从人口普查的地位和作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意料之中的结果以及如何看待意料之外等三方面对报告作出详细解释。他从统计意义上指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了当前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面对诸如流动人口和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所带来的社会管理方面的挑战,他谈到要结合相关专业知识,用数据说话,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口相关战略、以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他指出,不要被过去的思维定式和以往的数据束缚,要对数据“意料之外”的变化做出“情理之中”的解释与分析,要从新数据中捕捉人口迁移流动的新变化,研究新问题,发现新特点,做出新判断。此次对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的解读,紧贴时代背景,内容丰富。讲座结束后,王谦同在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并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解答。(社会事业学院 胡靖燕 袁舒晴)
    2021-05-28
  • 5月28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年研究》编辑王兵在崇智楼210室作题为“社科期刊论文的基本结构、构成要素及操作建议”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20余人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海龙主持。讲座中,王兵以《青年研究》编辑部的工作经验为切入点,联系具体实例,对社科期刊论文的基本结构、构成要素进行深刻解读,并给出详细的要素操作建议。他列举出社科期刊论文的基本构成要素,对论文的标题、摘要、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成果等九个重点要素进行深入剖析。他通过展示各要素实际操作中的不当示例和正确示例,鲜明地指出论文中提出的现实问题、做出的假设、引用的文献以及最终的结果和讨论应一一对应。讲座结束后,王兵与在场师生积极交流互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社会事业学院 马奋扬)
    2021-05-28
  • 2021年5月25日下午,旅游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第三场名师名家讲座在东综102教室如期举行。为了紧密结合学院学术活动月主题——新格局、新使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博士生导师梁留科作了一场题为“‘三新’引领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近300人参加。活动由学院院长刘英基主持。梁留科以其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中的大众旅游与智慧旅游,以及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中的全域旅游提案开篇,沿着新时代、新矛盾,旅游发展需要新方向、新作为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逻辑,提出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需要新理念引领、新格局谋划以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研判。他从互联网+等旅游发展新阶段的七个时代特征出发,全方位剖析需求侧在全域化、智慧化、大众化等方面的发展态势,深层次揭示供给侧存在的供给无效、供给短板等系列现实问题,并基于旅游供需矛盾现状与合理化、结构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家的特殊国情,提出建设以全域发展、全域旅游为中心的中国特色旅游理论体系,形成了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理论为支撑,面向新阶段的新业态、新平台等新供给体
    2021-05-28
  • 5月26日下午,新乡医学院教授张红星做客润心讲堂,在求是中楼302报告厅开展题为“自我认知与幸福快乐”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全体教师及各学院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周社刚主持。张红星由狐狸与葡萄的故事引出自我意识对于心理健康的基础性作用,从自我意识及其功能、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不和谐现象以及推动自我意识发展三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讲解。他结合典型案例、科研实验等分析了虚荣、攀比、强迫、焦虑等大学生常见自我意识不和谐现象,指出要接纳自己、接纳他人、悦纳现状、善于沟通,不断的拓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意识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促进。张红星思路清晰、语言幽默,讲座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受益匪浅。此次讲座,以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为主线,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目的是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收获幸福,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周婷)专家简介:张红星,女,教授,医学博士,精神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原千人计划-中原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河
    2021-05-28
  • 5月24日下午,应我校水产学院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周琼教授在水产楼202会议室作了题为“河流及其附属水体的食物网研究”的学术报告。水产学院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共计70余人聆听此次报告会,会议由水产学院副院长李学军主持。周琼教授的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蓄水对三峡库区食物网结构和重金属生物富集的影响;(2)季节性的水文变化对通江湖泊食物网碳利用与营养生态位的影响;(3)食物资源与水位变化对河流食物网和内源/外源碳的影响;(4)长江上游珍稀保护鱼类的濒危机制研究。他的报告详细阐述了长江水体中食物网的结构以及影响食物网的相关因素,让聆听报告的师生深入了解研究食物网对水域保护的重要性。报告结束后,周琼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并细致解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专家简介:周琼,男,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中国生态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会委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综合生物系访问学者,欧盟人才项目克罗地亚University of Zagreb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渔业资源评估与保护、淡水生态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西北地区重点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科技部基础性工
    2021-05-27
  • 5月24日下午,应我校水产学院邀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安理工大学潘保柱教授在水产楼202会议室作了题为“黄河水生生物区系分布格局及历史演化”的学术报告。学院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共70余人聆听本次报告会,会议由水产学院副院长李学军主持。潘保柱教授的报告主要内容为探索黄河干流水文泥沙及水环境特征,调查水生生物分布格局与历史演化及其驱动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明晰水质和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时空格局;探明浮游植物生物地理格局;解析鱼类资源量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揭示近40年来黄河水生生物演变规律。报告结束后,潘保柱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热烈互动,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专家简介:潘保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及重点项目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淡水生态、生态水利、生态修复、河流生态水沙综合管理。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1项、陕西省千人计划科研项目1项、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1项、陕西省水利厅科研项目1项等;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篇;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21-05-27
  • 2021年5月2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雷应我校水产学院邀请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东区实训楼203会议室进行,水产学院师生共计8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水产学院副院长孟晓林主持。王雷研究员以“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智能精准养殖”为题,从我国水产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入题,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以互联网和大数为媒介,以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组、水产动物微生物组为数据支撑,发展智慧渔业的实施方案、项目实例和企业推广,并展望了未来智慧渔业发展的方向。本次报告加深了水产学院师生对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发展智慧渔业的理解。报告结束后,王雷研究员与水产学院师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并对师生们的提问进行耐心解答。专家简介:王雷,男,博士,研究方向为水产养殖学,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责任研究员,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甲壳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棘皮动物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免疫、病害防治及水产品安全控制研究,近年来侧重于对虾生态养殖模式和智能化装备及智慧渔业平台等研发。已完成国家级重大课题十余项,两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五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项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承担十一五“
    2021-05-27
  • 5月24日下午,应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国家优青、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钮大文教授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作了题为“Site-Selective Modification of Glycosides and Polyhydroxylated Natural Products”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近百余人聆听了本次报告。教授钮大文围绕糖类化合物选择性官能团化反应,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实现了糖类羟基的选择性芳基化反应,发展了铜/硼双催化不对称炔丙基化反应,并先后实现了烷基醇的不对称炔丙基化反应和糖环羟基选择性不对称炔丙基化反应。报告会结束后,教授钮大文与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座成员积极发言、热烈讨论。专家简介:钮大文,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2006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2008-2013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Thomas R. Hoye课题组,从事天然产物全合成及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获博士学位。此后麻省理工学院Stephen L. Buchwald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自2015年8月任
    2021-05-27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