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18日上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上海科技大学教授翟晓芳来我校讲学。报告在物理南楼报告厅举行,学院的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翟晓芳教授以“复杂氧化物界面磁性的对称性控制”为题,详细介绍了氧化物界面磁性研究的背景、进展,以及存在的一些重要待解决问题,深入浅出介绍了她们近年来完成的几项重要工作,并分别介绍了过渡金属氧化的结构调控和相变问题、通过掺杂和空位缺陷调控氧化物及界面的磁性问题以及强自旋轨道耦合对氧化物的磁性影响问题。报告结束后,翟晓芳与学生们交流了上海科技大学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方面的经验,并对师生们的提问进行了耐心解答。专家简介:翟晓芳,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物理系,2009-2019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和副研究员。2020年1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任常任教授、研究员、课题组长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复杂氧化物薄膜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 Adv., Proc. Natl. Acad. Sci. USA, Nat. Commun
    2021-05-24
  • 5月22日上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张洪茂教授在生物东楼报告厅作题为“种子扩散:植物对鼠类的操控”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共8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由学院副院长王海磊主持。张洪茂主要围绕植物如何操控鼠类来提高种子传播效率等科学问题展开报告。他从大年结实与定向扩散偶联作用提高种子传播适合度、种子营养及气味衰减假说等角度阐述解释了植物对鼠类的操控机理,提出植物吸引与防御权衡、鼠类取食与贮藏(传播种子)权衡理论:植物能通过调节种子的结实、形态及营养特征,操控动物的取食和贮藏行为,提高种子传播的适合度。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工作,张洪茂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互作中复杂的多变量问题,把生态学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报告结束后,学生和老师踊跃提问,张洪茂对关于野外实验设计、种子标记法、野外研究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问题作了详细解答。专家简介:张洪茂,华中师范大学生科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动物学会(ISZS)专家工作组召集人,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
    2021-05-24
  • 5月23日上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官道刚教授来我校讲学,并在学院生物报告厅作题为“组学整合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在临床与转化医学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150余人参加。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陈建军主持。官道刚从当前组学的机遇挑战引入,主要介绍了基于组学数据的ncRNA功能探测技术体系、药物筛选及网络药理学技术体系建立、多组学联合解读肝炎肝癌转化过程中驱动网络及演化规律、药物优化及筛选体系在延缓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应用等多方面内容。官道刚的讲解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多彩,引起了现场热烈互动,师生积极提问,深入交流。本次报告观点新颖,反响强烈,为师生带来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使学院师生获益匪浅。专家介绍:官道刚,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博导,广东省单细胞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复杂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及其分子机理的计算建模,并利用中药筛选天然小分子对特异疾病的关键调节因子进行干预,是生物信息及数字中药分析领域专家。先后主持并参与N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研究资助局项目14项。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sci
    2021-05-24
  • 5月23日上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刘新春教授来我校讲学,并在学院生物东楼报告厅作题为“噬菌体分离鉴定及其应用研究初探”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80余人参加。报告由学院副院长王海磊主持。刘新春介绍了噬菌体在污水处理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讲解了噬菌体的种类、形态等生物学特性,分享了其团队在噬菌体分离鉴定、基因组分析、噬菌体与细菌的抗性机理、噬菌体在除生物膜及污泥发泡与膨胀控制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次报告观点新颖,内容丰富,反响强烈,为师生带来了微生物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使学院师生获益匪浅。专家介绍:刘新春,男,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理学博士,曾任中科院研究生院科研处副处长、北京中科研源公司董事/总经理、国科大(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招生组副组长等职。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四项、中科院创新方向性项目课题三项;目前已在国内外已发表学术论文六十多篇,其中SCI论文三十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多项。《煤层气田产出水处理与环境保护技术 》2013年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1-05-24
  • 5月20日上午,旅游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举行第一场名师名家讲座,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杨蕙馨应邀在学院第二会议室作《研究生学术(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专题报告。部分导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讲座。讲座由教学副院长陶玉霞主持。杨蕙馨从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切入,分享学位论文撰写思路与方法,强调研究工具的重要性,并向同学们推荐了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等相关书籍。结合丰富的科研经验,以企业管理类研究为案例素材,杨蕙馨对学术研究的宗旨、科学问题的识别、选题的要求与原则、科学研究的道德与规范以及开题报告回答的8个主要问题等关键内容进行讲解。她强调主题要“汇聚到点”这一“点”的特征,剖析了研究中学理、创新等关键问题。陶玉霞总结发言,指出杨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而深刻、讲解清晰而透澈,为研究生论文写作指明了方向和思路,为学院研究生专业建设提供了诸多启发性思考。(旅游学院 王二红 周 苗)
    2021-05-24
  • 5月23日上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暨南大学王一飞教授来我校讲学,并在学院生物报告厅作题为“艾草产业化及产业联盟筹建”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150余人参加。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陈建军主持。王一飞以历史著作中的艾草引入,讲解了艾草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及其作用,分享了其团队在艾草成分提取、质量标准建立、安全及活性研究、数据库建立、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分析了艾草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并介绍了艾草产业联盟筹建的过程及进展情况。本次报告内容丰富,反响强烈,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此次讲座的举办,有助于加强广大师生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了解,对推动学院产学研融合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专家介绍:王一飞,暨南大学生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传统中药研究开发、创新药物发现及药理学研究、医疗器械开发、干细胞研究等。主持、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新药临
    2021-05-24
  • 5月18日下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松涛教授在生物报告厅作题为“灵长类进化适应的整合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共15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由学院副院长王海磊主持。郭松涛以野生金丝猴的行为生态学为切入点,对金丝猴如何在高寒高海拔区域中适应并生存、如何在高纤维食物和低温的双重压力下获取能量、食物选择的营养机理性探索、其支配体系与一雄多雌社会的匹配度,以及金丝猴的亲缘关系对于社群稳定性的作用等五个科学问题作了深入的讲解。郭松涛团队在长期的研究历程中,阐明了金丝猴的营养与能量平衡的生态策略,创建了亲权识别分子标记和分析体系,揭示出金丝猴多雌多雄的交配体系与群体内单元稳定的亲缘纽及种群维持稳定的遗传机制。此次报告内容丰富,反响强烈,加深了师生们对动物行为生态和进化适应等领域的深入理解。报告结束后,郭松涛与在场师生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并对师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了详细解答。专家简介:郭松涛,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动物学科项目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副
    2021-05-24
  • 5月22日下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国家杰青、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侯雪龙研究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华中师范大学肖文精教授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作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近100人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江智勇主持。侯雪龙作了题为“Pd-Catalyzed Asymmetric Allylic Alkylationand Beyond”的学术报告。他主要对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包括手性配体设计与不对称反应设计,钯催化烯丙基取代反应存在的一些科学问题作了详细介绍。他还对反应的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以及对映选择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肖文精作了题为“Visible Light Induced ControlledRadical Reactionsand Beyond”的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其课题组在设计和发展手性配体及催化剂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包括可见光诱导的环加成反应、羰基化反应、氧化反应、光催化不对称转化及光催化可控自由基反应等研究成果。报告会结束后,侯雪龙和肖文精与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座成员积极发言、热烈讨论。专家简介:侯雪
    2021-05-24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