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3月17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我校校友、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琳在数学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科学计量学的新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高福根主持。张琳从科学计量学的历史讲起,简要回顾了科学计量学的发展过程,重点阐述了科学计量学的新发展与新应用(包括科学信息计量到科技评价、科学计量如何更好体现实际的科学活动规律、多源数据的整合与集成、混合方法的比较与结合等),并对科学计量学的新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深层剖析。讲座最后,张琳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心路历程,她告诫同学们要坚信付出就有回报,要能不怕苦不怕累,要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院副书记李富杰在总结讲座时表示,此次讲座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讲述精辟。他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讲座对科学计量学研究有更系统、深入的认识,让优秀校友的成功榜样激励同学们成长成才。专家简介:张琳,1999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现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SCI/SSCI国际权威期刊Scientometrics杂志副主编(亚洲区总编),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
    2019-03-18
  • 3月10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系教授胡红钢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数学南楼107学术报告厅举行。数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3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教授庞善起主持。胡红钢以《NewProvablySecurePseudorandomnessGeneratorsFromBlockCiphers》为题,向到场师生介绍了优于国际标准ANSIX9.17中的设计方法的一种适合并行的可证安全伪随机发生器的设计研发。他指出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安全均是计算安全,这里所说的计算是指图灵计算,而计算又涉及到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等众多的领域。在此基础上,胡红钢介绍了一种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由此发生器生成的序列的安全性分析的结果。他还向大家展示了最终的分析报告中各项测试指标的情况。最后,他基于自己的研究经历,讲解了在信息安全领域研发的经验以及研究生培养的体会。报告结束后,胡红钢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并就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地解答。专家简介:胡红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0年
    2019-03-14
  • 2月28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唐健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唐健以《玩转不可见粒子—中微子》为题,向师生介绍了中微子振荡实验及探测器的研发。他指出粒子物理是科学领域方兴未艾的热门方向,自欧洲核子中心超级强子对撞机发现西格斯粒子和中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确定一个非零的中微子混合角以来,更是掀起了一波研究热潮。在标准模型下,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微子物理,中国正在建造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和锦屏中微子实验,基于加速器的中微子实验计划MOMENT也正在酝酿当中。他基于自己的研究经历,讲解了在中微子振荡实验及其探测器研发方面经历。报告结束后,唐健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并就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地解答。专家简介:唐健,博士,2012年毕业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理论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曾荣获201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先后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粒子物理中心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5年1月以“百人计划二期”青年杰出人才加
    2019-03-01
  • 2月26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张新民教授在我校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进行讲学。教务处负责人、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体育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等学院相关教师聆听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上,张新民介绍了物理学科的改革发展及师范专业认证中的相关内容。在新国标的要求下,高校要建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规格毕业要求、重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形成持续改进机制”的人才培养新范式。最后,张新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的物理与体育专业进行师范专业认证所需要注意的多个问题进行指导建议,为我校的师范专业认证及专业发展指明了工作方向。报告结束后,张新民与现场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并就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张新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河南理工大学评估办副主任、教务处常务副处长、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院长。现任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项目管理和认证专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专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等学校机
    2019-02-27
  • 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复旦大学王琛研究员于2019年1月16日下午在生物东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蛋白质组与精准医学”的精彩学术报告。学院师生约100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报告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丁琛以蛋白质组学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蛋白质组学相对于基因组发展滞后、蛋白质定量QconCAT设计、设计多拷贝ERE富集ER转录复合物、蛋白质组大数据生产及分析平台等内容,并详细介绍了复旦大学在该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研究现状。报告结束后,丁琛研究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讨论,使大家受益匪浅。此次报告的举行对拓宽广大师生视野、学院培养人才以及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专家简介:丁琛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毕业后赴美国贝勒医学院从事生物质谱和蛋白质组学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全职回国在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任副研究员、研究员。2013年入选北京市第九批“海聚工程”,2014年入选“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015年起受聘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生命科学学院董然)
    2019-01-17
  • 1月14日下午,武汉理工大学杨杰教授应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来我校讲学。杨杰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03会议室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报告由副院长刘栋主持。报告中,杨杰由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脉络讲起,介绍了大数据、深度学习、云计算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推动作用。随后杨教授根据自己近几年的研究课题向大家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雷达信号处理、智能船舶控制及决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杨杰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王伟)
    2019-01-16
  • 1月14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智利大学博士生导师JuanPeypouquet和AndresContreras教授在数学南楼107室分别作了题为“极大单调算子的惯性邻近算法”和“具有一定结构的单调算子的连续和离散轨迹的近似等价”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到场聆听了此次讲座。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高福根主持。JuanPeypouquet从基本的下降方法出发,引入本次报告要解决的问题----含有光滑和非光滑函数的两个函数和的最小化问题,为解决此问题,Peypouquet提出邻近梯度算法,分析了算法的收敛性和收敛速度。最后,举例介绍了极大单调算子和强制算子,结合极大单调算子和强制算子性质讨论连续和离散邻近算法的收敛性。AndresContreras首先提出两个极大单调算子的零点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连续和离散的前向-倒向算法,介绍了Kobayashi不等式,并且给出其有限步的结果。最后,分析了连续和离散的邻近算法和前向-倒向算法是近似等价的。报告结束后,两位专家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王亚敏)
    2019-01-16
  • 12月28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薛留根和程维虎在数学南楼103室分别作了题为“纵向数据下部分线性模型的广义经验似然推断”和“基于次序统计量的统计推断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到场聆听了此次讲座。报告会由副院长庞善起主持。薛留根首先介绍了常见的现代统计模型和复杂数据,重点讲述了纵向数据下部分线性模型的估计问题,基于二次推断函数和经验似然方法给出了参数分量和非参数分量的估计及其大样本性质,并通过统计模拟和实际数据验证了经验似然方法的优势。程维虎介绍了样本次序统计量及其分布、次序统计量矩的计算、次序统计量之差矩的计算,详细讲解了几种基于次序统计量的统计推断理论和方法,讨论了统计量的性质,最后给出几类特殊分布的基于样本次序统计量的总体分布的统计推断新方法。(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刘娟芳)
    2019-01-0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