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2月8日下午,国家优青、青年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顾振华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在化学北楼N102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过渡金属催化的阻旋手性分子的构建”的学术报告。学院有关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会议。顾振华从阻旋异构体的概念,具有阻转手性的天然产物讲起,报告了高效合成阻旋手性分子方法学的开发及其在天然产物合成上的应用。报告会结束后,顾振华和与会师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简介:顾振华,国家优青,2002年6月在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2-2007年6月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麻生明院士。2007.8-2008.7,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博士后。2008.8-2011.12,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后。2012.1至今,在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任教。2006年,获RocheCreativeChemistryAward,2007年2009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主要研究领域:轴向手性结构;不对称催化;过渡金属催化;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化工学院王曼曼王东超)
    2018-12-19
  • 12月15日下午,应音乐舞蹈学院邀请,音乐声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长城学者(2017)付晓东作了题为“中国近代音乐声学学科的发端探寻”的讲座。音乐舞蹈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聆听了本次讲座。报告中,付晓东讲解了通过探讨构成音乐声学学科的基础要素、回顾中国古代至近代音乐声学的知识辑录,将音乐声学在中国的起源定位于19世纪后半期。他首先以音乐声学中文译著为对象,追溯其外文原著,对其内容结构予以分析与总结,并对其中的重要概念、理论与术语进行文白对释与中英对译,由此对中国音乐声学的开端进行溯源,并对学科的经典文献予以填充。会上,付晓东还与大家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的故事和心得体会。讲座结束后,付晓东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师生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现场气氛融洽。此次讲座促进了学院的学术交流,开拓了学生的研究思路,提升了师生的学术视野。(音乐舞蹈学院赵梓媛贾文静)
    2018-12-17
  • 12月14日上午,应商学院邀请,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家平教授在学院119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全产业链创新驱动的企业价值创造研究”的学术报告。商学院骨干教师及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谢家平以我国产业转型为背景,从“转型升级之系统创新思维”“全产业链创新思维与方案”以及“全价值链创新之共创升级”三个方面展开阐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他以宏观产业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与管理模式转型逻辑,得出了商业模式重构须先于管理模式转型的结论。随后,他结合物联网对勾曲线进行分析,提出了企业应该以物联网为驱动力,通过统计测算产业链全过程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推进全产业链环节及关联环节绿色化,进而实现产业链结构平衡。教授谢家平以“互联网企业跨界转升进入迎战”为例,介绍了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强调了传统企业应该主动融网,遏制渗透,推陈出新,互助重构,推动全价值链的创新与升级。(商学院陈旭张文清)
    2018-12-17
  • 12月13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穆雷在学院学术报告厅和学院CommonRoom做了专题讲座。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分别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志强和院长梁晓冬主持。在题为“翻译调研报告的撰写”的讲座中,穆雷首先指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写作有多种模式,调研报告是其中之一;其次他从调研报告的基本知识入手,介绍翻译硕士调研报告的由来和基本格式;最后穆雷以自己所做的两个调研报告为例,详细讲解了翻译行业调研报告和翻译教育调研报告的撰写。在题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撰写问题分析”的讲座中,穆雷首先针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撰写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围绕项目选题、研究设计、相关研究动态的梳理以及申报书填写的规范性等几个方面做了专业解读。最后,他从申报书的总体质量提升方面提出了注意事项。在两场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穆雷对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外国语学院程文杰)
    2018-12-14
  • 12月11日上午,应法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奋飞在法学院模拟法庭作题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相关问题研究”的学术讲座。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3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李奋飞以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刑事诉讼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他主要从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的衔接问题、犯罪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及缺席审判程序三个方面展开讲述。李奋飞从司法的独立性角度分析了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分离处置司法适用问题,从而得出以调查权取代侦查权的公诉模式“新样态”研究理论。刑事诉讼改革应拓展律师的辩护空间,将律师的辩护职能拓展到审前,凸显法律服务的交涉性。在职务犯罪中介入监察法的独立刑事调查职能,并实现与现行刑事诉讼的过渡衔接,把过去司法实践中“对席审判”变为现在的“参与审判”方式,以期更好保障刑事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讲座结束后,李奋飞就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的解答,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法学院申汪洋/文吕品/图)
    2018-12-13
  • 12月10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田浩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田浩以《无铅KTN晶体:制备、光电及压电性能》为题,主要向师生介绍了无铅晶体及研究进展。该晶体具有很好的环境友好性,在高科技功能材料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KTa1-xNbxO3具备十分优异的光电和压电性能而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材料体系,但是由于大尺寸高质量KTN的制备十分困难使得发展和应用受到了限制。利用顶部籽晶熔盐生长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大尺寸、高质量的KTN晶体,解决了大晶粒和高质量的KNT晶体生长困难的问题。通过研究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的偏析现象,提出了有效能量模型来解释晶体的形貌,指导晶体的均匀生长。可变梯度功能材料工程也被提出,设计了铌组成分梯度变化的KTN晶体,通过控制生长条件,成功地生长出了二次电光系数可控梯度材料。基于该KTN晶体可变梯度折射率,研制了一种2.2MHz高速电偏转器。高质量KTN晶体的可控生长对无铅晶体性能的提高和光电子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探索巨大电光效应和压电效应的起源提供了依据。报
    2018-12-11
  • 12月9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雯宇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研究生教室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报告会。王雯宇以《21cm氢线温度计算》为题,主要向师生介绍了宇宙演化的历史就像一本用隐形墨水印刷的图集:人类现在有幸看到了宇宙神秘的开篇(即宇宙物质分布的初始状态)和精彩的现状,但是中间漫长的演化历史对我们来说仍然是空白。人类只能通过演绎法推测中间的过程。21厘米谱线观测就好像是显形灯,让那些空白页露出庐山真面目,人类将可以直观地翻看宇宙波澜壮阔的演化图集。最后对研究方向的成果进行了预测。报告结束后,王雯宇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王雯宇,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先后主讲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本科教学和高等量子力学、量子场论超对称理论等研究生课程。从事高能粒子物理研究,研究方向为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超对称粒子,暗物质唯象等。承担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基金等项目,迄今为止在国际理论物理专刊上发表论文近30余篇,获得500余次引用。为意大利国际理论物
    2018-12-11
  • 12月9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武汉大学社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向德平在学院办公楼503报告厅作了题为“社会工作介入减贫的实践与探索”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教师和本科生代表共50余人聆听了本次报告会。向德平以我国减贫的形势及要求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减贫的巨大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他指出,中国减贫发展面临贫困人口规模大、发展差距大、致贫因素多样化和减贫成就不稳定等诸多挑战。向德平认为,在此背景下,社会工作可以为减贫提供专业价值观、专业化理论、专业方法与专业平台,有效促进减贫工作发展。他提出社会工作在助力减贫过程中应积极参与贫困群众救助帮扶、参与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建设、促进易地搬迁贫困群众融合适应、参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以及针对其他特殊困难人群开展关爱服务。讲座结束后,向德平就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的解答。(社会事业学院韩娟娟刘双双)
    2018-12-1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