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2月7日下午,应环境学院邀请,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健生教授在环境学院二楼会议室作了题为“多孔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对水中微污染物的高效去除”的学术报告。环境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相关教师和研究生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报告会由环境学院院长蒋凯主持。李健生从水处理工程应用的角度分析了因材料的粉末特性所引发的易团聚、难分离回收及环境暴露潜在毒性等制约其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障碍,特别是对于非均相过程催化单元操作而言,因超细粉末所致的床层压降剧增、反应器堵塞等则是工程应用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他介绍了通过设计多孔载体负载、静电纺丝、超滤膜指状孔结构负载等手段实现了纳米催化材料的固定化,并开展了其对水中典型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性能与增效机制的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李健生教授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专家简介:李健生,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
    2018-12-08
  • 12月6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飞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胡飞以《被动毫米波成像探测与反隐身》为题,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目标探测技术。利用物体自身发射的毫米波电磁辐射和综合孔径辐射计阵列成像方法实现空中隐身/非隐身目标、海面舰船目标、地物目标等的成像探测。内容涵盖材料与目标的被动毫米波电磁辐射机理、信号特性,阵列信号接收与高分辨率、宽视场成像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在反隐身、末制导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胡飞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胡飞,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国防973)项目专家,两项973课题负责人。2002年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获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2004年7月博士后出站。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副院长,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技部绿色通信与网络国际合作基地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毫米波/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弱随机信号的阵列接收与处理
    2018-12-07
  • 12月4日晚,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敏在CommonRoom作了题为“从世界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中,周敏首先立足于对世界主义概念进行谱系考古的基础,通过分析当代众声喧哗的世界主义话语中阿皮亚的“有根的世界主义”和贝克的“作为方法论的世界主义”,指出在当前全球分化的状态下,世界主义愈加呈现出其词源“cosmos”原初的含义——“秩序”或“装饰品”——中所内蕴的结构性矛盾。随后,周敏总结了超越构成世界主义内核的个体与世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二元对立模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是“人类纪”时代的新型方法论和世界观。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周敏对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外国语学院蒋中洋)
    2018-12-07
  • 12月4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红祥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全体教职工及相关专业学生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魏红祥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双一流”建设探索》为题,向师生介绍了中科院的“双一流”即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待遇建设情况。战略布局则由中关村本部的基础研究、怀柔园区的平台建设、珠三角研究院的材料与工艺发展、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的产业化进程组成,伴随着物理所悠久的历史文化、严谨的组织结构、逐渐壮大的人才队伍以及大量的代表性工作,从基础性研究到产业化进程,表现对人才引进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他也介绍了所内学生奖助学金体系,实验装置以及院市共建交叉平台,学科布局,基建规划及运营模式。最后,魏红祥代表中科院表达了对于人才的渴望和对物理学科建设发展的希望,通过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把握鼓励广大青年同学和教师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秉持开放、包容、共享的理念,让自己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真正的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出一份力。报告结束后,魏红祥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和招生情况,给予了耐心的解答。专家简介:魏红
    2018-12-05
  • 12月2日上午,应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米据生和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清华,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03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概念格属性约简的图论方法”和“大规模分类任务的多粒度学习”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及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米据生介绍了概念格属性约简与图的极小顶点覆盖之间的相互转化,概念格属性约简与图的顶点覆盖,基于图方法的概念格属性约简等问题,给出了形式背景与决策形式背景下概念格约简的图论方法。胡清华从分层分类概念、层次结构构建、分层特征学习、跨粒度推理等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不同模型的优势及应用背景。最后,胡清华综合人工智能领域中层次结构构建、停止机制设计、场景分层学习等几个方面做了总结,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讲座结束后米据生、胡清华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个人简介:米据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北省机器学习学会副理事长
    2018-12-04
  • 12月2日,应河南省特聘教授郭宗明邀请,武汉大学教授陈化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03教室作了题为“Globalexistenceandblow-upofsolutionsforinfinitelydegeneratesemi-linearpseudo-parabolicequationswithlogarithmicnonlinearity”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郭宗明主持。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相关专业方向的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陈化介绍了带有对数非线性项的无穷阶退化半线性伪抛物型方程的研究背景和相关的研究成果。他指出,伪抛物型方程描述了各种重要的物理现象过程,如均质流体通过裂缝岩石的渗流问题、人口的聚集等问题。陈化强调,在什么条件下带有对数非线性项的无穷阶退化半线性伪抛物型方程解是全局存在的以及爆破等,并给出了关于此类问题的开问题。报告结束后,陈化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并就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数学学院关晓红)
    2018-12-04
  • 12月2日,应河南省特聘教授郭宗明邀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书彬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03教室作了题为“阻尼Boussinesq方程的衰减估计”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郭宗明主持。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相关专业方向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王书彬介绍了一类具有外部或结构阻尼波动方程的研究背景,重点讲解了此方程带有初值问题的全局小数值解、线性阻尼Boussinesq方程关于解的最优衰减估计以及利用此线性估计,得到阻尼Boussinesq方程的唯一的全局的小温和解等问题。报告结束后,王书彬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并就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数学学院关晓红)
    2018-12-04
  • 11月29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青岛大学教授楚天舒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楚天舒以《荧光探针分子检测机理研究》为题,介绍了荧光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在环境与人类健康方面的意义。他介绍了采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氟离子荧光探针分子、生物硫醇荧光探针分子、以及爆炸物荧光探针分子的荧光检测机理方面所开展的激发态动力学研究工作,以及一些新发现和新机理。在氟离子荧光探针的检测机理方面,课题组提出了与以往实验报道不同的荧光检测机理;在生物硫醇荧光探针分子的检测机理方面,课题组研究并揭示了激发态氢键对生物友好环境中荧光检测的影响;在爆炸物检测方面,课题组提出了荧光探针分子与爆炸物的结合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荧光探针的检测机理并揭示了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在爆炸物荧光检测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报告结束后,楚天舒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和招生情况,给予了耐心的解答。专家简介:楚天舒,教授,研究方向为复杂大分子体系激发态动力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强激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及强场动力学研究和原子
    2018-12-0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