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1月30日上午,应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河南大学教授黄明举应邀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黄明举以《贵金属基核壳纳米粒子的性质及其应用》为题,介绍了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光、电和催化性质,使其在材料科学、生物物理、分子电子学以及基于表面增强效应的荧光工程学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报告综述了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并对贵金属核壳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结束后,黄明举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和讨论。专家简介:黄明举,博士,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材料专业委员会会员,国家高等学校“光电信息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作分会委员。《Opt.Eng.》《Chin.Phy.Lett.》《中国激光》《光子学报》等专业期刊审稿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省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获省部级以上优秀奖4项。近五年来发表科研论文40篇,其中SCI、EI收录32篇。(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张浩兴)
    2018-12-02
  • 11月30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河南大学教授王渊旭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王渊旭以《几种Zintl相热电材料的研究》为题,主要从热电材料的结构、物性、电子结构进行讲解。他介绍了热电材料优势、以及一些典型的热电材料,如蹄化物、金属氧化物和Zintl相化合物等具有高塞贝克系数、低的热传导率和低阿德电阻等特征的物质,并进而介绍了一些关于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有阴离子基团排布方式对电子结构及热电性质的影响;能带结构调控改善热电性质;最优载流子浓度,热电性质对载流子的依赖等。报告结束后,王渊旭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并就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王渊旭,博士,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河学者。1993-1997年,山东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1997-2002年,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博士学位。2002.7-2004.4,山东大学物理学院,讲师;2004.5-2005.9,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博士后;2005.10-2007.3,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2007.3-
    2018-12-02
  • 11月26日上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中山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巢晖教授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作了题为“金属多吡啶配合物抗肿瘤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有关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研究生等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化学化工学院由副院长陈长坡主持。巢晖根据本课题组的具体研究,详细介绍了金属钌、铱配合物的构建,实现了对肿瘤内不同细胞器的靶向富集和特异性杀伤,以及利用金属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开发了具有双光子荧光示踪和光动力治疗的分子诊断试剂。会后,巢晖同与会师生进行了交流和互动,对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同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化学化工学院王曼曼毛国江)
    2018-11-29
  • 11月23日上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亚柯教授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作了一场题为“参加养老保险划算吗?”的学术报告。商学院骨干教师以及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王亚柯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缴费标准与缴费率的变化为背景,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及地区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了参加养老保险是否划算的问题。她指出,政府应该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采用其他措施弥补转轨成本,建立健全的待遇增长机制,提高个人账户的记账收益率。接着,她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四个方面展开阐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王亚柯结合大数据对四种制度下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人群的养老金收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越低,获益越大的结论。(商学院张舒雅张恬萌)
    2018-11-26
  • 11月23日下午,应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廖伯琴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廖伯琴以《物理课程功能的探索与教学建议》为题,结合2018年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属性、探究方法等进行了深入解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物理学习把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为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廖伯琴依据我国中学教育现状,就如何在中学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对我国物理教学方式改革提出了建议。物理教学方式的调整对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教师要注重科学探究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和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报告结束后,廖伯琴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详细的解答。专家简介:廖伯琴,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
    2018-11-25
  • 11月23日晚,应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宁波大学教授许文武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许文武以《配体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的理论研究》为题,介绍了配体保护的金纳米团簇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催化、纳米技术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得到了广泛关注。他结合自己的研究介绍了巯基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的结构预测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并发展普适理论模型来解释巯基保护的金纳米团簇在稳定性方面的成果。最后,许文武向大家介绍了二维金硫单层的结构预测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报告结束后,许文武与在场师生进行了问答互动,对大家的问题给出了耐心细致的回答。专家简介:许文武,宁波大学理学院教授。2009年9月-2013年7月于大连化物所韩克利研究员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基元化学反应动力学。2013年9月-2015年11月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理论上研究配体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的结构与性质。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化学系从事配体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的博士后研究。2018年11月被宁波大学理学院聘为学术带头人。
    2018-11-25
  • 11月22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建涛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各专业师生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王建涛以《锐钛矿二氧化钛的表面活性与水分解》为题,介绍了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二氧化钛的研究工作及二氧化钛在多个领域得到的应用。二氧化钛的表面活性取决于其表面的形貌。基于近期的实验成果,分析了分析了理论计算的作用。结合自身的工作介绍了应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深入研究了锐钛矿二氧化钛(211)表面的活性及锐钛矿分解水的机理。报告结束后,王建涛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和招生情况,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王建涛,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3月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4月-2000年9月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获材料物理博士学位;2000年10月-2002年5月,物理所博士后;2002年6月-2007年6月历任物理所副研究员、科技处副处长、处长等职;2007年7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
    2018-11-23
  • 11月21日上午,受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金侠研究员在生物东楼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inDengueandZikavirusinfections”的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相关教师及研究生代表近百人共同聆听报告。本次报告由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金侠首先介绍了登革热、寨卡两种病毒,详细阐述了感染这两种病毒后发生的抗体依赖性增强的生理过程。他讲解了抗体的作用机理,并总结出抗体处于由高含量状态转为低含量状态的过渡阶段时,极易与病毒结合,从而引发重症。在讲解中,金侠讲述了其所在团队从提出问题、实验设计、操作实践到得出结论的研究历程,并展示了实验过程中相关的图表及数据分析。他强调,做研究不要总奔着当下的热门话题,一切未解决的问题都值得被提出、被解决,每一项研究成果对国家、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报告结束后,金侠对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解答。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颇多。专家简介:金侠,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病毒疾病与疫苗转化研究组组长,2001年到2011年期间,先后担任美国罗彻斯特
    2018-11-2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