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9月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李新正研究员受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在生物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乘蛟龙,探探海”的学术报告。学院院长余国营、部分任教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近二百人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由余院长国营主持。李新正从任务来源、考察过程、考察结果和心得体会四个方面展开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向阳红9号――“蛟龙号”母船的结构性能及其在南海出海中的作业和航行路线,并介绍了在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鼠尾雪,海百合,海参等深海生物,雪莲海绵、棍棒海绵、蛟龙折尾虾等新物种的发现更是作业中的一大收获。讲解的同时,在场观众也纷纷感叹海底生物之丰富奇妙。通过李新正出海作业时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在场观众深深体会到祖国的强大以及保护国家领土完整的重要性。他还分享了自己写的诗句“炎夏,蛟龙,向上;深宫,海怪,雪莲”,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海洋中生物的喜爱、对时间相对论的体验以及对深海域有生命存在的坚定信念。报告会结束后,李新正与师生们交流互动,他耐心细致地对师生们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李新正,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事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分类学、甲壳动物学
    2018-09-17
  • 9月13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暨南大学王一飞教授在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开发”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负责人和部分教师以及研究生等百余人聆听了本次报告会。王一飞首先介绍了自己实验室的四大研究平台――创新药物、传统中药、保健护肤和干细胞医学。他主要讲述了实验室抗病毒、抗肿瘤新药研究的进程以及中药新药、中药天然药物产量研究,并展示了作为中药六类新药之一的虎贞痛风胶囊的研究成果和药物效果。王一飞重点强调了关于中药艾草健康产业的研究,从传统中草药艾草的开发规划路线到平台建设、产业开发展开讲解,全方位讲述了艾草的研究历程。此外,他简要地介绍了一些关于干细胞医学的项目,包括人体干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工程产品的研究和发展路线。报告结束后,王一飞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师生们的疑问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解答。专家简介:王一飞,暨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主任。主要从事抗肿瘤、抗病毒药理学、干细胞及创新药物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事部留学生重点基金项目等20余项;获得了国家新药临床批件3
    2018-09-14
  • 9月10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林在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作讲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党政领导、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杨林以“硅光通信与互连:一种变革性技术”为题,向大家介绍了光纤通信网和数据中心的数据流量和功耗。数据流量和功耗的急剧增长使得光纤通信网和数据中心对高速、低功耗光通信和光互连需求非常迫切,硅光通信和互连是实现高速、低功耗光通信和光互连的理想方案。报告结束后,他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并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杨林,男,1973年9月生,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半导体材料与光电学院教授。1997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物理教育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赴日本北海道大学集成量子电子学中心留学,历任研究机关研究
    2018-09-11
  • 8月29日下午,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太成教授应环境学院邀请来我校讲学。安太成在环境学院二楼会议室开展了主题为“环境毒害污染物的光催化净化机理与应用研究”的报告。学院相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会议由环境学院院长蒋凯主持。本次报告中,安太成介绍了近十年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研究现状-四个热门研究方向(=1\*GB3①光催化剂设计制备=2\*GB3②光催化反应机理=3\*GB3③污染物降解机制=4\*GB3④光催化工程化应用),阐述了光催化剂应用于防腐剂降解及其在杀灭细菌、病毒等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光催化材料如g-C3N4/TiO2、天然闪锌矿等在自然界太阳光等条件下降解防腐剂的机理及降解产物毒性的变化和杀灭细菌的原理及其特点与效果。最后,安太成向大家介绍了光催化降解大气污染物及其工程化研究。报告结束后,安太成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专家简介:安太成,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现任广东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
    2018-09-04
  • 7月26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韩洪宪研究员在物理南楼508作了题为《人工光合成太阳能燃料》的学术报告。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党政领导、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三十余人参加了报告会。韩洪宪主要介绍了其课题组在利用光生载流子在人工合成光活性晶体的不同晶面上的差异分布来高效制备太阳能染料和开发新型的储量丰富、廉价的电解水催化剂,以及结合商业化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产生的电能制备清洁能源-氢气两个研究方向取得的主要成果。报告结束后,他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太阳能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科技部“人工光合成太阳能燃料创新团队”负责人。在NatureCommun.,EnergyEnviron.Sci.,Angew.Chem.Int.Ed.,J.Am.Chem.Soc.,Acc.Chem.Res.,Chem.Rev.等杂志上合作发表论文60余篇,他引4000余次。承担科技部、
    2018-08-30
  • 受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李皓于8月7至9日访问我校。8月7日下午,李皓作了题为“Cyclablesetsandcircumferencesofgraph”的学术报告。数学学院相关负责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共二十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苗雨主持。李皓的报告围绕图的圈结构展开,首先介绍了“确定一个图是否是哈密顿的?”是NP-C问题,因此图论学家不断寻找一个图有哈密顿圈的充分条件,例如经典的Dirac条件和Ore条件。接着,他把Dirac条件和Ore条件推广到独立集度和条件,并报告了图的围长和可圈性的最新进展。访问期间,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学志向李皓介绍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情况,以及中外学术交流情况,就加强中法学术交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专家简介:李皓,我国授予的图论界第一位博士,现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终身职务titulaire,公务员fonctionaire),法国巴黎南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博士导师(HDR);江汉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楚天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兰州大学2006-2009),博士生
    2018-08-12
  • 8月7日上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黄廷林教授应环境学院邀请来我校讲学。黄廷林教授在环境学院二楼会议室开展了主题为“水源水库水质演变特征及水质污染原位控制技术”的报告,学院相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会议由院长蒋凯主持本次报告中,黄廷林介绍了水源水库水质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和危害,同时阐述了水库水质污染主要特征并提出改善水库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控制的途径,重点介绍了以扬水曝气技术和强化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的水源水库水质原位改善技术原理、技术方法、适用条件及水质改善效果。最后,黄教授向大家展示了扬水曝气技术修复水源水库受污染水质的实际工程项目。报告结束后,黄廷林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师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专家简介:黄廷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特聘教授、博导、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市政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
    2018-08-08
  • 8月6日上午,应环境学院邀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夏四清教授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环境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学院相关教师和研究生100余人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会议由学院院长蒋凯主持。夏四清作了题为“膜技术在污水处理及资源化中的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他首先简要介绍了膜材料的性能,表征方法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自己工作以来的科研经验谈了污水处理及资源化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随后,夏四清以同济大学校内的一个污水处理示范项目为例,向大家详细介绍了MBR工艺处理洗浴废水回用工程的应用实例。夏四清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基于MBR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氟电子废水,垃圾渗滤液,市政生活污水等的课题研究和重要研究成果。这方面研究成果在污水处理中已经得到工程化实际应用,同时取得了显著效果。最后,夏四清向大家展示了课题组的成果转化实际工程项目和获得的荣誉。报告结束后,夏四清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专家简介:夏四清,教授,博士生导师。夏教授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研究工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
    2018-08-0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