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10月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开展“红色精神”大讲堂活动。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担任主讲嘉宾。学院部分教师、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此次活动。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福运教授主持。李庚香以“坚定理论自信,做伟大时代需要的真学问、大学问”为题,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定位时代,找准形势,并分析了理论体系、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以及中国文化四个层面,强调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引领改造世界,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驾驭现实,以及中国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方向。最后,针对如何做大学问、真学问的方面,李庚香结合中西方哲学思想进行了梳理。整个报告中,李庚香站位高远,立意深邃,逻辑严谨,旁征博引,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哲学智慧的坚定光芒。在举国欢庆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际,举行此类活动旨在鼓励新时代的大学生,坚定理论自信,做时代需要的真学问、大学问,担当起为中国学术创新做贡献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莹)
    2017-10-21
  • 10月19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岳荣先应邀在数学楼107教室作了题为“R-optimalDesignsforMulti-factorModelswithHeteroscedasticErrors”的学术报告。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相关专业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聆听了报告。岳荣先从试验设计的概念、目的及分类入手,详细讲解了最优设计、精确设计、近似设计和方向导数等内容,并举例说明了R-最优设计的若干研究结果。最后,岳荣先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学科分类、招生计划与学术活动平台,欢迎数学学院学子前往进修学习,并对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细致的解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杜蛟苗山根)
    2017-10-21
  • 10月19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中北大学吴森林教授在数学楼103报告厅作了题为“赋范线性空间中的若干几何问题”学术讲座。学院相关负责人、青年教师、研究生共30余人聆听了报告。吴森林介绍了n维欧氏空间中关于凸体覆盖的Hadwiger猜想的起源、现状和北京大学宗传明教授提出的攻克该猜想的研究方案,以及他在该猜想研究方面取得的初步进展和面临的研究问题,进一步论述了赋范线性空间中直径完备集的概念和性质、将集合完备化的若干方法以及完备集和其它集类的关系。最后,吴森林提出了与直径完备集相关的若干前沿研究问题供大家思考。讲座结束后,吴森林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郭路军苗山根)
    2017-10-21
  • 10月19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胜利在我校数学楼107教室讲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师生代表近百人聆听此次讲座。赵胜利以“试验设计及其数据分析”为题,介绍了试验设计最优性理论的重要性、研究方向、基本概念及基本原则,重点阐明了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并通过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展示了试验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报告结束后,赵胜利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杜蛟苗山根)
    2017-10-21
  • 10月18日晚,应文学院邀请,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相洲在文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什么是文学”的学术报告。文学院各教研室教师代表及百余名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吴相洲从“清谈内容在文学上的留存”角度切入,引出“什么是文学”的主题。他引经据典,围绕“文学是美的言说”这一定义进行具体阐释。并引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以及北朝文学家庾信的人文轶事来阐释“美”和“文学”的理念。他以极富艺术价值的《滕王阁序》为例,透彻地指出文学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具体表现,是一种社会生活,并从音乐对诗歌传唱的作用层面讲述歌与诗在唐代的发展与传承,以此延伸到对“艺术美”和“文学美”的对比上。对于“如何真正实现文学价值”,吴相洲谈到文学的学习需要积累,纯粹的理论无法窥其精髓。他联系课堂教学和日常学习,提出当代大学生应当多背诵诗和深入研究文学作品的中肯建议。吴相洲幽默风趣的语言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进行提问,吴相洲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在场师生获益匪浅。吴相洲,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乐府学会会长,日本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台湾逢甲大学客
    2017-10-19
  • 10月18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郭照立教授来我校讲学,学术交流在学院报告厅进行。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00余人参加了讲座。讲座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苗雨主持。郭照立作了题为“跨尺度多相流动的介观模型和方法”的报告。他从跨尺度多相流动的概念入手,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和GPU计算技术,在空隙尺度上数值模拟了多孔介质中包含界面化学反应的黏性指进现象,定量分析了化学反应对流体混合的影响。并对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基本原理、常用模型、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提出该方法的边界处理方法、作用力描述及非标准模型等基本问题。会后,郭照立同与会师生进行了互动,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的解答。郭照立,1994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研究方向:复杂流动的介观物理模型和数值方法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含1项杰出青年基金),973专题2
    2017-10-19
  • 10月16日下午,应教育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良华教授在东教B楼302报告厅作了题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哲学视角”的学术讲座。教育学院部分教师及在校研究生、本科生200余人聆听了报告。刘良华从三世说出发,分析了不同社会形态及其变迁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提出新六艺的课程变革主张。在促进儿童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刘良华结合“文武双全、通情达理、劳逸结合”,提出了身体好、性格好、学习好的新三好的主张。结合中西方哲学思想展开的脉络,刘良华梳理了课程与教学改革者如何在刚柔之间进行选择。刘良华的教育哲学贯通中西,系统而严整,讲座深入浅出,解析精到,旁征博引,语言生动。讲座结束后,刘良华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教育学院朱珂杨扬)
    2017-10-18
  • 10月1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明新教授应邀来我校作了一场题为“具有双自由边界的Leslie-Gorwer捕食被捕食模型的动力学性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数学南楼107会议室举行。学院师生共50余人聆听了报告。王明新讲解了如何利用抛物型方程初边值问题的L^p理论和压缩映像原理得到解的局部存在唯一性,进而得到整体解的存在唯一性。他重点讲述了如何构造精细函数序列和建立特殊的迭代格式给出入侵捕食者的蔓延和熄灭二择一性质以及如何建立比较原理,构造精细上解给出入侵捕食者蔓延及熄灭的充分条件。最后,王新明指出,研究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报告结束后,王新明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学生的踊跃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气氛十分活跃。(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赵永刚苗山根)
    2017-10-1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