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0月26日下午,应法学院邀请,郑州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田土城教授莅临我校模拟法庭讲授《民法总则的创新与发展》。法学院部分教师与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围绕“理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体例的创新”三个方面展开。田土城以幽默诙谐的授课方式通过案例引导同学们深入本次讲座的主题,他认为,理念的创新包括《民法总则》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充分体现效率优先观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特别强调绿色发展原则。《民法总则》对人进行了重新定位,承认人的差别与客观变化,实现了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的跨越。此外,田土城着重介绍了主体制度中、行为制度中、权利制度中、责任制度中及时效制度中的制度创新,详细阐释了民法对提升民众幸福感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意义。在体例创新方面,根据《民法总则》的结构体系,田土城认为我国民法典会采取总-分-总的立法体例,相较德国民法典总-分结构更为科学合理,但也指出了缺乏对客体及担保规定的不足。最后,田土城强调了《民法总则》的划时代意义,它不仅是新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还是充满人文关怀、回应时代关切、突破传统体例的立法。讲座后,法学院副院长于庆生表示,《民法总则》于10月1日正式施行,本次田土
    2017-10-27
  • 10月22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金莉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斯托夫人的‘红与黑’:谈斯托的反种族主义思想和种族主义偏见”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金莉总述《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的巨大影响,依次阐述了该书的创作原因、小说情节的两条主线(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汤姆和敢于反抗的伊莱扎)以及作品的意义,结合美国南北战争讲述了美国奴隶制的发展历程、废除奴隶制的原因及结果。她依据《奴隶叙事》一书和19世纪上半叶人们对奴隶制的态度详细分析了汤姆叔叔的角色塑造、斯托的种族主义偏见以及当下阅读斯托的意义,指出《汤姆叔叔的小屋》仍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历史的进程,是探讨美国文化和历史、宗教思想、种族关系、性别关系、阶级关系、跨大西洋研究等话题的重要论坛。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结合讲座内容与金莉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外国语学院陈淑芬王磊秀)
    2017-10-26
  • 10月25日下午,法国政府最高荣誉金棕榈统帅勋章获得者、曾获法国总统奥朗德接见的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志清应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邀请,在东区模拟法庭为学院师生作了两个半小时的题为“法语学科导论”专题报告。学院教师和2017级新生200余人到场聆听。报告由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陈运香主持。报告主要介绍了法语的地位、法语的特点与魅力和学习法语的方法。李志清介绍了法国的综合实力和法语在全球的重要地位,对法语在世界上的使用范围和国际认可度做出整体概括,使同学充分认识到法语在国际语言环境中的重要影响力,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法语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他从语言背景和发音特点出发,深入阐述了法语的语音、语法特点和魅力,并且和英语、日语等其他语种进行平行对比,推敲出了诸多学习法语的方法和技巧,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李志清从文学、艺术、体育、科技和经济发展等不同角度谈到自己对法国的看法,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知识,使其对法语和法国文化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最后,李志清逐一回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此次报告提高了同学们对法语的认识水平,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法语的积极性,为学习法语树立了一个正确的目标。(国际教育学院方颀卓张珊珊/
    2017-10-26
  • 10月24日上午,环境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分析与环境效应研究组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刘景富研究员作了题为“环境分析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环境学院主要领导及相关专业师生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环境学院院长蒋凯主持。刘景富以“纳米材料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为题,分别介绍了其研究团队所从事的基于纳米材料的污染物分析新方法、基于膜分离技术的污染物分析新方法、基于同位素示踪的污染物分析新方法及纳米材料分析方法的应用实例,并对该领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报告会后,刘景富与师生们就纳米材料分析方法在环境相关条件下对污染物的痕量检测、形态分析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等话题展开了互动交流。(环境学院曹治国)
    2017-10-26
  • 10月24日下午,应环境学院邀请,法国洛林大学博士生导师Jean-LouisMorel和Marie-OdileSimonnot教授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环境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进行,环境学院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共80余人聆听了报告。Jean-LouisMorel介绍了法国的洛林大学的基本情况并欢迎我校广大师生前去交流或继续深造,随后作了以“Agromining-usingplantstominesoilmetals”为题的报告。他主要从目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使用何种修复方法更合适,他们使用的植物修复方法的优点及从2005年起的一些实验结果,从植物修复、植物采矿到农业采矿的发展及未来的展望。Marie-OdileSimonnot的报告关于“Agromining-recoveryofstrategicelementsfromplantbiomass”。她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处理收割的将重金属吸附到地上部分的超富集植物,分别进行了从超富集植物中提取回收镍、镉和锌的研究,并介绍了新开展的筛选稀土超富集植物并进行后处理的一系列工作。会后,两位教授同与会师生进行了现场互动,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
    2017-10-26
  • 10月23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戴彧虹教授在数学楼107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ComplexityAnalysisandAlgorithmDesignofPoolingProblem”的学术报告。数学学院相关专业教师、部分研究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上,戴彧虹介绍了“PoolingProblem”的应用背景,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方法,以及“PoolingProblem”的后期的可能研究方向。着重讲解了他们团队在“PoolingProblem”上所做的算法设计以及复杂度分析等工作。会后,戴彧虹就与会师生感兴趣的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交流。戴彧虹是国际最优化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非线性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是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副理事长。曾获钟家庆数学奖和德国洪堡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10月获第十六届陈省身数学奖。(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汪春峰苗山根)
    2017-10-24
  • 10月23日下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贵州大学池永贵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举行。化学化工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池永贵作了题为“CarbeneOrganicCatalysis:NewActivationModesandRapidAccesstoFunctionalMolecules”的学术报告。他详尽介绍了自己开发的通过氮杂卡宾类催化剂(NHC)实现羧酸酯类化合物α位、β位、γ位以及δ位的催化活化模式,成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有机催化活化领域,实现了羧酸酯类化合物向功能分子的快速转化,并阐述了如何利用NHC催化剂实现单电子转移自由基活化模式,讲解了通过新型的活化模式和催化反应策略开发一系列功能分子的高效简洁合成方法。报告会结束后,与会师生就报告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池永贵一一进行了解答,现场气氛活跃。(化学化工学院谢明胜刘起胜)
    2017-10-24
  • 10月21日上午,应文学院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仁瑄在崇文楼502室作了题为“《辨证论》之慧琳‘音义’校勘举例”的学术报告。文学院教师代表以及一百余名学生代表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上,黄仁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辨证论》的渊源,在肯定慧琳《一切经音义》学术价值的同时,明确指出慧琳《一切经音义》在文本方面存在粗疏之处。他将《辨证论》“音义”的文字问题高度概括为“讹、脱、衍、倒”四方面,并通过例句引证,言简意赅地向观众说明“讹”为形训、音训、义训方面的讹误,“脱”为词句注释的遗漏,“衍”为刻板失误造成的字句冗余,“倒”为词语在注引中出现的顺序错误,综合运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知识理论校正慧琳《一切经音义》,有力讲述了校勘该书的必要性。黄仁瑄针对校勘无他本可考的《一切经音义》,以注者行文格式的固定性为依据,运用理校法进行校勘,在内典中找问题,辅以外典论证,研深思精,讲解精彩,赢得现场观众阵阵的掌声。讲座结束后,黄仁瑄对观众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黄仁瑄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兼任《语言研究》副主编、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主要从事汉语史暨佛典音义研究、计算机辅助语言研究
    2017-10-23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