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18日上午,应环境学院邀请,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科学院物理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AlexandrBildyukevich教授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物理有机化学研究所PalkhouskiYauheni研究员在勤政楼第三会议室做报告。报告会由环境学院院长蒋凯主持。AlexandrBildyukevich做了题为“WaterandAirPurification”的学术报告。他主要介绍了其团队在功能纤维材料和膜分离技术方面的研究,该团队研究的FIBAN牌号的功能纤维材料不仅性能优异,而且品类齐全,目前被世界各国公认是两大离子交换与化学吸附功能纤维材料品牌之一。AlexandrBildyukevich还详细介绍了这些新型材料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PalkhouskiYauheni做了关于“FibrousIonExchangersPanion: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inFieldofAirPurification”的报告。他主要介绍了该团队研制的离子交换纤维的优异性能,及其在空气净化方面的应用广泛应用,例如在汽车尾气处理、家庭空气净化、人体防护衣防护口罩、便携式空气
    2017-05-19
  • 4月至5月,我校教师发展系列活动之第6期专任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工作坊顺利举办,来自各学院和职能部门的45名教师报名参加了此次教师工作坊培训。本期工作坊历时四天,由人事处(人才引进与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育学院承办。工作坊依托我校的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心平台,以《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大纲》为依据,精心挑选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数字化教学媒体资源(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的获取与处理方法,PPT课件制作与美化,图像与视频处理,移动技术支持课堂教学,高校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等7个模块共24学时内容。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采取理论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主讲教师的讲授示范和培训学员的实践操作、小组研讨、微课比赛等研修方式,使我校中青年教师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主动性和必要性,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能力,提升了信息素养和现代化教学实践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人事处、人才引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张利远)
    2017-05-18
  • 5月12日上午,应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西民来我校讲学,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07教室作了题为“Finitegroupactionson4-manifolds”的学术报告。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教师、研究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苗雨主持。刘西民以4-流形上群作用的光滑性为主题回顾了该方向的研究背景和动态,展示了一些最新研究结果,给出了spin4-流形上光滑Z3作用的一个约束条件,借助这个条件在一类spin4-流形上构造了一些非光滑的Z3群作用。会后,刘西民同与会师生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耐心的解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王文杰苗山根)
    2017-05-17
  • 5月12日下午,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雷建国教授在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07报告厅作了题为“1-设计及其相关设计”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6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数学学院院长苗雨主持。报告会上,雷建国从经典的组合设计问题引入报告内容,介绍了1-设计、2-设计的概念和1-设计的提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介绍了1-设计与距离正则图的关系以及构造方法和利用这些构造方法得到的新结果。报告中雷建国根据自己做科研的经历和经验,就如何寻找课题,怎么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参会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受益匪浅。会后,雷建国教授同与会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耐心的解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苗山根陈光周)
    2017-05-16
  • 5月12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基金项目会议评委常彦勋教授在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07报告厅作了“Sylvestersproblem”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6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苗雨主持。报告会上,常彦勋从饶有趣味的数学游戏KirkmansSchoolgirlProblem引入报告内容,介绍了Steiner三元系,Steiner三元系的大集,Kirkman三元系和Kirkman三元系大集相关问题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进展情况。并且介绍了陆家曦在该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鼓励青年教师和同学们以此为榜样,踏实工作学习,做好研究。会后,常彦勋教授同与会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耐心的解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苗山根陈光周)
    2017-05-16
  • 5月14日下午,应环境学院邀请,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化学系李景虹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徐东升教授来我校讲学,学术交流在化学南楼二楼学术报告厅进行。环境学院、化学化工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00余人聆听了报告。李景虹做了题为“高效电催化研究与可持续化学”的报告。他通过系统分析,探讨利用纳米光电化学技术-高效去除水中新型污染物,结合原位电芬顿技术-电催化水处理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与重金属和电催化氧化、还原降解与催化析氢耦合产氢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李景虹提出利用纳米电化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研究意义和发展思路,展望纳米电化学在电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原位电催化还原与转化、有机污染物的还原与可生化性提高及油类、染料类污染物吸附去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徐东升做了题为“表面等离激元材料及其应用”的报告。他从表面等离激元的基本物理学概念出发,介绍了该现象是金属或半导体纳米结构中自由载流子的共谐振荡,具有一系列新奇的光学性质,例如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散射、局域电磁场增强、电磁波的亚波长束缚等。徐东升还介绍,通过调控
    2017-05-16
  • 5月13日下午,应环境学院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谢毅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天西教授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化学北楼N102学术报告厅进行。环境学院、化学化工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00余人聆听了报告。谢毅作了题为“低维固体中的激子过程调控及其光催化应用”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激子效应是半导体一种重要的光激发应用,光催化过程的研究一直被局限在对光生载流子行为的调控,而激子效应对其催化过程的影响被长期忽略。谢毅以一系列典型半导体材料为例,通过结合光致发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超快光谱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光物理过程,深入理解了激子效应对其光激发过程和能带结构的影响。在对半导体材料中激子效应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维度控制、缺陷引入以及晶面工程等方法实现激子过程的调控,从而增强特定光激发物种的浓度,最终实现材料光催化性能的优化。谢毅的报告阐述了半导体激子效应在光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通过激子过程调控来实现光催化性能优化提供了新思路。刘天西作了题为“纳米碳基杂化材料的结构构筑及其复合体系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实现无机纳米颗粒在聚合物基
    2017-05-16
  • 5月11日下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雷晓光教授在我校化学北楼N102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ComplexNaturalProductasaDrivingForceforDiscoveriesinOrganicSynthesis,ChemicalBiology,andDrugDevelopment”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郭海明教授主持。雷晓光介绍了过D-A反应策略完成的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萜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并将这些天然药物作为探针分子来研究细胞的程序性凋亡,揭示了这些天然药物分子与细胞表面的靶蛋白结合的机质。报告会后,与会师生就报告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雷晓光一一进行了解答,现场气氛活跃。(化学化工学院刘起胜黄可心)
    2017-05-1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