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4月16日上午,应法学院邀请,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董惠江教授在学院模拟法庭作了题为“中国票据法的修改”的讲座。法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参加此次讲座。董惠江阐述了票据的种类、功能以及流通状况,并指出我国票据法自1995年制定以来,便存在着较多歧义,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亟待修改。他提出,应坚持“促进票据流通,确保票据支付”的原则,并深刻剖析了民法诚实信用原则与票据无因性的冲突,及不利于票据流通的后果。在现行票据法规范基础之上,董惠江总结了票据法中的迷恋式原则设计、不严密的概念表达、无必要的概念设计等十类错误现象。他概括了票据法修改发展的趋势,同时对未来票据法的修改完善寄予了厚望。(法学院郭少飞化小伟)
    2017-04-19
  • 4月12日下午-13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中国海洋大学李志清教授分别在学院报告厅和Commonroom作了题为“谢阁兰的中国结”和“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详解”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董海主持。在4月12日下午的讲座中,李志清以谢阁兰的三次中国之旅为主线和内容,用谢阁兰的亲笔信、日记等大量文献为佐证,从正、反两方面全面、客观地阐述了谢阁兰极为复杂的中国情结。在4月13日上午的讲座中,李志清与法语系专业教师就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视阈下的法语教材建设进行了深入讨论。李志清对“欧框”的历史、内涵和意义进行了讲解,揭示了该框架在法语教学中的重要参考应用价值,为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组织教学、评估教学提供了新视角、新依据。(外国语学院刘颖王艳蕾)
    2017-04-17
  • 3月29日下午,加拿大T4GLimited首席数据科学家JamesLi在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17报告厅作了题为“Hadoop与大数据分析”的学术讲座。学院部分领导、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200余人聆听讲座。讲座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栋主持。JamesLi主要从大数据和相关职业方向介绍、Hadoop-IT职业方向、BigData大数据分析方法、大数据实际案例分析,并提出了思考问题供大家讨论。JamesLi与大家分享了其团队的大数据建设经验以及如何进行大数据知识学习的经验。讲座后,JamesLi与现场师生积极进行互动,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王伟)
    2017-04-11
  • 4月7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吕斌教授应邀在环境学院二楼会议室作了题为“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医学中的应用”专题报告。环境学院相关领导老师、研究生及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由环境学院院长蒋凯主持。在报告中,吕斌围绕环境医学检测,介绍了分子印迹在其中的应用。他讲解了分子印迹作为传感器对环境中农药的检测和病毒的特异性识别,介绍了在样品预处理中分子印迹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剂对污染物的分离与富集,还列举了印迹材料与生物降解联合作用下对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吕斌结合分子印迹的特点,对其在环境与健康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展望。讲座后,吕斌与现场师生们积极互动,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环境学院朱桂芬)
    2017-04-10
  • 4月1日下午-2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LauriRamey教授在外国语院学术报告厅和CommonRoom分别作了题为“CriticalTheory,CreativeWriting,andLiteraryStudies:WhatIstheFieldof‘English’?”和“SpatialandTemporalDislocationinPoetryoftheAfricanDiaspora”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在4月1日的讲座中,LauriRamey从自身兴趣引入,通过探讨英语文学发展的原因与方式,以及英语专业带来的收获这两个问题展开讲座。LauriRamey提出创造性写作、批判性理论和英语文学研究应结合在一起,不应被当作各自孤立的领域,英语文学的价值在于回归本原:保存过去并在现在的舞台上展现过去。在4月2日的讲座中,LauriRamey拓展创新了研究视角,她由AfricanDiaspora的产生谈起,指出黑奴被强迫运送至美洲的现象导致了极具实验性作品的出现,现代主义作家的实验创作晚于非裔
    2017-04-05
  • 4月1日下午-2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美国格伦达社区学院MartinRamey博士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和CommonRoom分别作了题为“TheDeathofaDeityFigureasaSymbolofNationalism”和“ParablesasNovelInterpretations:CognitivePoeticsandtheGospels”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在4月1日的讲座中,MartinRamey博士从哲学角度探讨了耶稣死亡的相关问题。他以耶稣的死亡和复活为起点,展开对“死亡”的哲学解释,并对比分析了“沉睡”和“死亡”这两个看似相关,实则不同的概念。他指出,对文本的解读不仅要隐喻式地解读,也要通过联想来创造意义。在4月2日的讲座中,MartinRamey博士从认知视角提出文学研究不可避免典故,而西方文学大量典故源于《圣经》,从而肯定了《圣经》研究的重要地位。MartinRamey博士就《圣经》研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鼓励英语专业学子重读西方经典,通过学习诗歌修辞等,补充对复杂文本的过
    2017-04-05
  • 3月30日上午,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高飞教授应邀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量子保密通信简介”的学术报告。学院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一百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报告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庞善起主持。讲座中,高飞介绍了量子保密通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指出随着量子卫星、京沪干线等项目的实施,量子保密通信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他详细讲解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典型通信协议和实验进展等内容。高飞的报告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帮助初学者理解了量子保密通信的基础知识,激发了同学们学习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的兴趣。讲座后,高飞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解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杜蛟苗山根)
    2017-04-01
  • 3月29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林群院士在学院103报告厅做了题为《微积分问题讲解的新方法》的学术报告。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相关领导老师、研究生共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侯学萍主持。在报告中,林群将微积分“归纳化,简单化”,就师生们在教学和学习中遇到的微积分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他从微积分中的一维和二维问题引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总结出一个别具风格的微积分哲学公式。接着又利用圆周与弦长的求解,简单而直观的验证这个看似浅显却又令人深思的公式。林群以其广博的学识和对微积分的独到见解将原本深奥的微积分原理用形象语言展示给在场师生,并对青年人热心微积分学习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扬。报告会提问环节,林群就师生们在数学教学和数学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做了风趣幽默的回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张瑾郭晓磊)
    2017-04-0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