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3月29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佩皮尼昂大学旅游经济管理学教授ChristinePAGNON-Maudet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旅游消费行为演变视角下的营销策略”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董海主持。ChristinePAGNON-Maudet从分析游客需求入手,相继介绍了如何适应消费者需求、为何产生消费需求变化等,并就时下旅游业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讲座后,Christine详细解答了与会师生的提问。(外国语学院刘颖王艳蕾)
    2017-03-31
  • 3月27日,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王思斌教授于东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作了题为“社会科学研究创新之探讨”的学术报告。新乡市民政局社工科科长张晓玺,教务处、社会事业学院相关负责人、学院骨干教师及本科生共二百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社会事业学院党委书记魏雷东主持。王思斌提出社会科学命名的过程,即发现真种、解释起点及避免不当命名,强调纯理论研究以及社会科学研究中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征和着力点;并从社会科学提出问题的方式和创新,社会学、社会工作概念和理论的发展机制和创新等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社会科学关于社会变迁的典型概念之间还有中间状态,社会科学可以通过对两极化中间现象和过程的概括实现创新。社会工作的行动研究和实践研究应以我们自己的社会定位和现代化等条件为基本前提,运用实证主义验证西方理论,参照“差序格局”的做法,在中西方结合点上进行实现创新。在互动交流环节中,王思斌对现场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解答。(社会事业学院陈妍娇张欢)
    2017-03-29
  • 3月16日,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莫小欢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作了题为“漫谈几何学的发展”专题报告。学院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苗雨主持。莫小欢以几何学发展历史为序,介绍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欧几里得几何中的贡献,讲解了法国哲学家、数学家“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用坐标(直角坐标、极坐标)把几何变成代数的方法,讲述了笛卡尔和克里斯汀的心形线的故事。莫小欢还重点介绍了数学家黎曼在黎曼几何和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对芬斯勒几何做出的杰出贡献。讲座后,莫小欢对师生们的提问做出了详细解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苗山根朱红梅)
    2017-03-22
  • 3月20日上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技大学数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麻希南教授应邀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07室作了题为“非线性椭圆偏微分方程的Neumann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校特聘教授马力主持,省特聘教授郭宗明、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麻希南主要讨论和研究了Hessian方程、曲率方程等几何非线性椭圆偏微分方程的Neumann边值问题,讲解了这些几何非线性椭圆偏微分方程对应的抛物方程的版本。会后,麻希南详尽地解答了与会师生的疑问。(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李静裴永刚)
    2017-03-21
  • 3月15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PaulPatton教授在外国语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TheHistoryofAesthetics:thecomplexrelationshipbetweenphilosophy,artandliterature”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PaulPatton教授的讲座旨在从美学史的视角探讨哲学、艺术、文学三者之间的复杂联系。他分析了为什么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没有“模仿的”诗人:诗与真理具有相对的言说方式,所以柏拉图对诗人表现出排斥的态度并要将其驱逐出理想国。他通过分析荷马史诗中人物与诗歌的关系进一步阐述了哲学、艺术、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令在场师生获益匪浅。讲座结束后,PaulPatton教授对师生们的问题做出了详细解答。(外国语学院陈淑芬董琪)
    2017-03-16
  • 3月8日,长江学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美术学院系主任黄厚明教授在美术学院教学楼多媒体教室为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中国早期绘画史研究的两个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美术学院副院长陈巍主持。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文豪、各教研室教师及多位优秀研究生参加此次讲座。黄厚明主要围绕早期绘画中的空间和方位两个问题展开论述。他介绍了自己对中国早期绘画史的研究的系列理论成果,通过古代画像石及壁画等材料的研究为大家阐述古代绘画中空间的演变过程。黄厚明通过中国古代关于方位的理论及绘画作品为大家阐释早期绘画中的方位问题,并结合中国绘画中的传统元素的布列讲解了宾位参照和观者参照等问题。本次讲座使在场师生对早期绘画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为大家今后在专业上的研习增添了精神动力和理论积淀。(美术学院石珂相小敏)
    2017-03-10
  • 3月4日下午,巴西国家科学与计算实验室研究员、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JamieMunozRivera应邀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Theessentialspectrumradiusanditsapplicationstotheexponentialstability”的学术报告。河南省特聘教授郭宗明以及部分年轻教师、研究生等共60余人聆听了报告。在报告中,Jamie教授从地震频发的日本桥梁建造问题入手,引入解决大桥斜拉振动问题半群稳定性理论的研究,展示了用谱理论来证明的半群多项式衰减的充要条件以及不会指数衰减的充分条件,给出该理论在大桥模型Timoshenko系统中的应用和意义。Jaime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理论与应用并重,令师生受益匪浅。(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杨新光苗山根)
    2017-03-09
  • 2月25日上午,美术学院特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松莅临我校讲学,在崇美楼三楼会议室专题指导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工作。社科处、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学院师生共同聆听了讲座。讲座由美术学院院长张建伟主持。李松介绍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项目申报综合情况,并针对项目申报注意事项进行了一系列讲授。他提出进行项目设计时不宜过大或过小,项目要具有可持续性、眼光要开阔、思维要活跃等建议,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随后,多位参与项目申报的教师进行了项目申报展示。李松结合各位教师的项目申报书,深入指出项目申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指导建议。李松表示,选题时一定要做好两点,一是选题的现实意义,对当前文化建设有何实际意义;二是选题优势,主题要清晰,要有独立意识,同时前期做的储备工作。会后,李松与学院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互动,针对师生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耐心解答。李松,笔名李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美术史,佛教美术史,道教美术史。主要著作有《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远古至先秦绘画史》《陕西古代佛教美术》等,主持国家艺术
    2017-02-2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