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月15日上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肖贵清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本场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牧野论坛第八讲,报告在东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以及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河南工学院相关教师近200人聆听了讲座。报告中,肖贵清根据自身的学术研究经验以及指导学生做学术研究时发现的问题,针对如何写好学术、学位论文做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他从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概念内涵入手,辨析了二者之间的异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论文的选题和题目的确定”“关于搜集资料和引用资料的问题”“关于论文的写作提纲”和“论文的写作和修改”等问题。肖贵清还列举了当前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错误,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马克思主义学院余保刚)
    2017-01-16
  • 1月14日,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骆郁廷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本场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牧野论坛第七讲,报告在东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以及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河南工学院相关教师近200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报告开始前,我校副校长陈广文代表学校向骆郁廷颁发了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聘书。骆郁廷的报告题目是“全球语境下的文化话语权”。他从“认清全球语境下文化话语权的时代价值”“把握全球语境下文化话语权的深刻本质”“推动全球语境下文化话语权的结构优化”“增强全球语境下文化话语权的对策研究”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中,骆郁廷重点揭示了文化话语权的本质内涵,指出文化话语权是国家主权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提出了立足中国文化话语建设的实际需要、实践基础和自身特色,给出了加强我国的文化话语权建设的具体对策。(马克思主义学院余保刚)
    2017-01-15
  • 1月6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河南大学刘泽权教授在我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两岸三地百年女性文学翻译史论构建的意义与方法”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教授主持。刘泽权的讲座从其本科在河南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活展开,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随后,通过循序渐进地讲解如何确定选题中的“百年”“女性文学翻译史”等要素,刘泽权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为论文选题,如何提出研究目标及问题等研究方法。刘泽权的讲座图文并茂,详实的视频音频资料,及其对史料的细致梳理,为同学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榜样。讲座后,刘泽权对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提问做出了详细解答。(外国语学院陈淑芬顾雅琦)
    2017-01-09
  • 12月25日晚,由校团委主办、文学院团委承办的第163期人文讲坛系列讲座之“孔子的智慧”于东教B302教室举办。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刘强担任本期人文讲坛主讲嘉宾。校团委、文学院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三百余名学生代表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李永贤主持。讲座中,刘强围绕题目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及智慧。刘强通过PPT展示带领大家诵读《论语·为政》中的孔子自传,以此展开了对孔子生平的详细介绍。他分享了周敦颐《通书·志学》里的“人道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更加深入地剖析了孔子智慧,并从“智仁之辨”“义智之辨”“智直之辨”的讲解中总结出孔子“智在仁中,仁是智之根”“智在义中,义是智之魂”“智在直中,直是智之骨”的智慧。刘强以“义智与权道”总体阐述了孔子的过人智慧。讲座结束后,现场同学积极提问,刘强为同学们作耐心细致的解答。刘强,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诗学研究集刊《原诗》主编,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台湾东华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近年来,刘强教授致力于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阐释与传播,已出版《世说新语
    2016-12-30
  • 12月2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蒲国良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本场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牧野论坛第六讲,报告在东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以及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河南工学院相关教师近200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报告开始前,副校长孙先科代表学校向蒲国良颁发了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聘书。蒲国良的报告题目是“比较社会主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在报告中,蒲国良分析了社会主义比较研究中的主体、目的、客体、内容和方法。尤其指出在社会主义比较研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一是比较研究不是简单地罗列,更不能犯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二是比较的概念要始终保持内涵一致,不能在比较的过程中偷换概念;三是比较的标准要前后一致;四是比较的对象要有可比性;五是比较所依据的资料要经得起推敲,不能犯似是而非的错误,更不能犯无中生有的错误。报告会结束后,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楼会议室,蒲国良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了专题辅导。蒲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6-12-29
  • 12月21日下午,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育学院王勉教授应邀在我校东区B楼302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的趋势》的学术报告,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20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由教育学院副院长李醒东主持。在讲座中,王勉结合自身经历从“什么是学前融合教育”“为什么要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以及“如何实施学前融合教育”三个方面对学前融合教育进行讲解,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学前融合教育对残疾儿童的归属感、社交关系、身心发展和开发自身潜能等方面的影响。王勉还指出正常儿童通过和残疾儿童的合作学习,相互帮助也会在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有利发展。王勉指出,虽然学前融合教育中存在教师不能满足所有孩子需求和时间分配不均等担心与挑战,但还是要充满信心。王勉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又不乏幽默,事例生动,亲切自然,对特殊儿童教育敏锐的观察力体现出他对现实教育的思考,令师生受益匪浅。(教育学院刘晓红李梦阳)
    2016-12-26
  • 12月23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华山教授受邀在东区B楼302教室作了题为《教育与特殊教育中的社会文化历史观》的学术报告。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200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熊建萍主持。刘华山分别从“维果茨基及其文化—历史发展论”“教育领域中的文化—历史观点”与“缺陷学中的文化—历史观点”三方面深入剖析了社会文化历史观在学校教育和特殊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刘华山分析了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区别,着重介绍了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中的中介性原理,通过列举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加深了同学们对该理论的理解。对于特殊教育问题,刘华山则通过缺陷理论,以盲童和聋哑儿童为例,解释社会文化在个体发展的作用,最终提出“缺陷是一种社会错位”“缺陷补偿主要是社会补偿”和“缺陷儿童教育应是社会的教育”的观点,引发了在座师生的深入思考和激烈讨论。讲座后,刘华山现场答疑解惑,与在场师生互动讨论。刘华山丰富的知识内涵与精彩的学术报告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教育学院熊建萍王兰)
    2016-12-26
  • 12月19日下午,应法学院邀请,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秉志教授在我校东区模拟法庭做学术报告。新乡市公检法部门、知名律所等法律实务部门代表及法学院师生代表共300余人听取了报告,报告会由法学院院长王鹏祥主持。讲座之前,赵秉志应邀到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交流和座谈,新乡市委常委暨政法委书记李跃勇,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袁荷刚及相关领导,我校副校长孙先科等出席座谈会,与会者就加强交流合作进行了座谈。赵秉志作了题为“刑法修正案(九)修正重要争议问题研究”的学术报告。他对《刑法修正案(九)》一次性取消了九种犯罪的死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对死缓犯执行死刑门槛的提高、法益保护前置观念下的反恐新罪名增设、网络犯罪新罪名增设的合理性、贪污罪受贿罪定罪量刑标准的修改、危险驾驶罪的行为增补、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修改等问题进行了解析。赵秉志认为,修法要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达到我国改革要求力度,因此,大规模、成批量的取消死刑罪名是十分有必要的。他针对国际、国内目前存在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活动情形进行分析,说明了《修正案(九)》修改已有的四种犯罪,新增六种新的恐怖
    2016-12-2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