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2月1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先生应邀到我校文学院作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我校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丁永祥主持。报告开始前,刘魁立参观了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和文学院资料室,对我校的非遗研究、教育及资料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刘魁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强调了非遗保护应该注意其可共享性、活态性和以人为载体的特点;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措施以及保护的意义进行了讲解。报告结束后,刘魁立耐心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他生动的讲解使师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也为我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和研究指明了方向。(文学院李娟)
    2016-12-15
  • 12月11日上午,应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党安红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次明教授在我校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为学院师生分别作了题为“空间光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彭玉峰主持,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共300人聆听了讲座。彭玉峰对党安红和周次明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总结概括了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在第六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中的科研活动,并代表学校为党安红和周次明颁发了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的聘书。党安红介绍了空间光通信的研究背景、现状、优势和发展方向,详细介绍了空间光通信中传输机理、抗背景光噪声、微弱光信号相干检测等关键技术,分析了大气湍流对光通信的光束漂移原理,以及弱信号检测中的光锁相机理、相位控制补偿机理和信号处理机理三大关键技术。周次明从光纤的起源、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讲起,论述了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系列光纤传感器及其工程化、基于物联网的光纤传感网络和光纤传感智能化系统等光纤传感技术。通过武汉理工大学的光纤传感技术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的在研项目,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在桥梁检测、火灾安
    2016-12-12
  • 12月8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骏教授在我校CommonRoom作了题为“日本古代汉文研究与方法论”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学生近百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教师孙士超主持。马骏围绕着上代文学作品言说类四字格展开,对日本古代汉文研究与方法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主要包含了上代文学佛经文体研究方法论、位相、结构、内容三方面的文体分析及东亚汉字文化圈的视阈等五方面内容。马骏对日本上代文学与中国文学交流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也进行了简单介绍,其研究的深入、考据的严谨也为在座师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马骏向同学们讲述了《日语学习与研究》的选题及论文写作规范,让同学们了解了选题中的一些技巧,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外国语学院袁园陈淑芬)
    2016-12-09
  • 12月7日上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建宁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本场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牧野论坛第五讲,报告在东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以及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河南工学院相关教师近200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报告开始前,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雪山代表学校,向郭建宁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任证书。郭建宁的报告题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在报告中,郭建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三个渠道:日本渠道、欧洲渠道和前苏联渠道;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分别介绍了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艾思奇、李达和毛泽东在此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文化逻辑;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的关系。下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楼会议室,郭建宁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了专题辅导。郭建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教育部2011计划“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任,曾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
    2016-12-09
  • 12月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树荫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本场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牧野论坛第四讲,报告在东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以及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河南工学院相关教师近200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报告开始前,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孙先科代表学校,向王树荫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任证书。王树荫的报告题目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政治宣言”。在报告中,王树荫指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要地位,详细分析“初心”的具体内涵,回答了为什么要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提出了实现“不忘初心”的具体要求,即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结合、坚持理论基础与阶级基础相结合、在实践中坚守政治红线和道德底线相结合。晚上,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楼会议室,王树荫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了专题辅导。王树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中国共
    2016-12-08
  • 12月7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文中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国培教室作了题为“译入、译出与写出”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教授梁晓冬主持。李文中从“译什么、谁来译、为谁译、怎么译”这四个问题入手,提出“因要了解而译入,因要表达而译出”这一观点,并指出中国译者应抓住将中国文化译出的机遇,掌握文化表达的话语主动权。李文中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概念转变为浅显易懂的故事,并通过具体的翻译评价动态模型,使在场师生对翻译实践及意义有了新的认识。讲座后,李文中对师生们的提问做出了详细解答,并鼓励在场师生阅读外文小说,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外国语学院陈淑芬顾雅琦)
    2016-12-07
  • 12月5日上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柴永海教授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张贵生主持。柴永海作了题为“糖类化合物的快速组装策略及高效糖苷键构建方法研究”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糖化学合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及寡糖合成的不同分离策略,讲解了一类新型苄基型氟载体在溶液反应条件下快速高效地合成组装寡糖及多糖类化合物的方法。柴永海还详细介绍了基于Au(I)催化的串联环化反应的新型糖苷键化反应及该类反应的特点。报告会结束后,柴永海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化学化工学院刘起胜谢明胜)
    2016-12-06
  • 12月4日上午,应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国强教授在我校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电磁探测和成像”的学术报告,并为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作了题为“如何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专题报告。报告由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彭玉峰教授主持,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共300余人聆听了讲座。彭玉峰对刘国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刘国强研究员的基本情况、研究成果,强调了刘国强研究员在电磁探测等领域的先进性,并代表学校为刘国强研究员颁发了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的聘书。刘国强针对工程电磁场在电气、材料、信息科学、国防等领域中的应用,结合中科院电工所承担的“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介绍了超声波在线监测技术、变压器中有源降噪技术、金属磁记忆无损检测技术、磁感应成像和感应式磁共振成像技术、磁热声成像技术等关键技术。刘国强还提出工科专业的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软件编程能力和硬件设计能力。刘刘国强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和申报书的填写”问题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他从选题、命题(定位)、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目标/方案、项目特色与
    2016-12-0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