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潜涛教授来我校讲学12月2日上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潜涛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本场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牧野论坛第二讲,报告在东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以及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河南工学院相关教师近200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报告开始前,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雪山代表学校向吴潜涛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任证书。吴潜涛作了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重维度”的报告。吴潜涛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与深层凝炼;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逻辑结构,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关键的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他比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下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楼会议室,吴潜涛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了专题辅导。(马克思主义学院余保刚郭德荣)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2016-12-05
  • 11月26日上午,我校体育学院89级校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大有应邀在东区B楼302教室作了一场题为《中学体育教师应有的素养》的学术讲座。体育学院3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讲座。张大有分别从个人成长经历、中学体育教师应有素养、北京中学体育老师发展规律、如何能到北京做中学体育老师四个方面进行阐释。在谈及中学体育老师应有的素养时,张大有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思想品德、专业技能、自觉深造、科研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互动环节中,张大有与在座师生积极交流,对毕业生即将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北京中招加试体育、如何面试做出了认真细致的解答。(体育学院孟国正牛牧浩)
    2016-11-30
  • 远程教育杂志社陶侃研究员来我校讲学11月21日上午,远程教育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陶侃研究员应邀在田家炳812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学术论文建构”的学术报告。教育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20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教育学院副院长叶海智主持。陶侃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的变革与影响,即人机结合——人与电脑、智化设备、互联网等的快捷连接,成为现代人认知、学习、交互的基本方式,碎片化、快餐化、图像化生存成为生活常态。随后,陶侃从机器人技术、无人驾驶技术、AR和VR技术、360度全景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领域应当关注的前沿发展信息,提出了数字化学习会更加凸显无缝连接与泛在化、分布式共享、可视化与自适应、情境与体验,未来学习可能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内在兴趣驱动、有意义问题探究、与生活场景关联、社群与交互、智化技术渗透等方面。陶侃还就论文选题、文献收集、图示、写作与投稿技巧等方面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提出了建议。报告会结束后,陶侃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现场互动,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的解答。(教育学院朱珂)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新
    2016-11-24
  • 11月18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厦门大学吴光辉教授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经典诠释与翻译视角”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教授主持。吴光辉介绍了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及其代表作《雪国》的不同译本,并围绕《雪国》起始句的多种译文版本进行了阐释,尤其是对“国境”“であった”的文本意义与语法功能展开了理论探讨,提炼出这段文字中潜藏的川端康成文学的独特内涵,揭示出中国学者理解、译介、审视川端康成文学的基本问题所在。吴光辉教授的学术观点新颖、言语诙谐幽默,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日本文学作品解读的知识盛宴。讲座后,吴光辉针对与会师生的提问做出了认真、详细的解答。(外国语学院陈淑芬焦馨卉)
    2016-11-23
  • 11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张文生教授在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17报告厅作了题为“‘结构+统计’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栋主持,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领导、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随着数据数量增加和数据结构的日益复杂,信息社会产生的数据早已超越了人力所能处理的范畴,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张文生从“大数据理解、机器学习框架、大数据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他对同分布---机器学习本质、非参数贝叶斯聚类、快速在线计算等基本技术进行了介绍,结合阿里巴巴的“用户购买行为预测”大数据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分享了其团队在“雷达气象大数据超短临时时空精准降水估计”等项目中取得的显著成果。会后,张文生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耐心的解答。(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袁培燕)
    2016-11-21
  • 11月20日,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巩敦卫教授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17报告厅作了题为“基于测试域知识的遗传算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栋主持,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200余人聆听此次讲座。巩敦卫从研究动机、消息传递并行程序、所提方法、实验和总结等五个部分,为大家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如何采用融入测试域知识的遗传算法,从而更高效生成覆盖目标路径的测试用例,为学院师生拓宽了研究视野。会后,巩敦卫与现场师生积极进行互动,耐心解答师生提出的问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袁培燕)
    2016-11-21
  •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范国睿教授来我校讲学11月1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范国睿教授应邀在校东区B楼302报告厅作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改革》的学术报告。教育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20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教育学院副院长李醒东主持。范国睿结合目前国内教育改革总体趋势,围绕大数据的意义与特征、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未来发展趋势、问题与陷阱四个方面,层层深入地揭示了大数据应用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密切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了进一步的阐述。随后,他向大家展示出未来大数据时代教育变革的趋势,如:平板电脑将成为最主要学习工具、smartclassroom和智能课堂的普及、游戏与游戏学习是主要学习方式等。范国睿建议大家要积极应对科技发展大势,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效能,规避风险,以达到完善教育意义的目的。(教育学院师鸽张玲瑞)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清堂教授来我校讲学11月11日下午,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清堂应邀在教育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学习分析技术、方法及应用》的学术报告。教育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
    2016-11-17
  • 11月14日下午和11月15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中国海洋大学李志清教授在我院COMMONROOM进行了题为“解读法国文学”的学术讲座。相关专业教师、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董海老师主持。在14日下午的讲座中,李志清教授先概括介绍了19世纪的法国文学流派及其特点,即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和自然主义文学。然后通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指出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感受和想象,通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指出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通过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指出象征主义文学主张从丑恶中提取美,通过左拉的《萌芽》指出自然主义文学完美客观地反映生活。15日上午的讲座中,李志清教授详细讲解了20世纪的文学流派及其特点,即达达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和荒诞派戏剧,指出20世纪是一个“荒诞”的世纪,被其影响的文学作品也具有荒诞色彩。李志清教授强调达达主义影响了整个20世纪文学,其他的文学流派都或多或少受到它影响。讲座结束后,李志清教授对与会师生的提问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外国语学院王艳蕾杜佩航)
    2016-11-17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