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0月13日下午,应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邀请,河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富禄研究员在商学院学术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河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探索与思考》的报告。报告会由商学院企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国恒教授主持。报告会从“改革基本方案”“当前重点内容和意义”“长远方向”“协调推进问题”四个方面展开讲解。张富禄详细介绍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及其办公厅针对供给侧改革而出台的两大文件,并结合其中具体数据及实际案例深度分析了该数据下的经济问题。张富禄指出,针对我省当下经济发展特点,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将十分有利于改革的成功进行,是推进改革的主战场。他重点论述了结构化改革对我省制造品行业的重大促进意义,并指出河南省目前的经济结构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改革将会是大势所趋。在未来实际改革的过程中,应把着重点放在企业转型上,为产业发展做加法,同时要严格把握好内在逻辑关系,协同推进战略改革。(商学院王令耀张紫薇)
    2016-10-14
  • 10月10日至11日,中国海洋大学李志清教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在学院CommonRoom作了题为“我国法语专业现状、危机与应对策略”与“古典主义法国文学”的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本科生近百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董海主持。10日下午的讲座,李志清对目前“全国法语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现状与课程设置”及“法语学科的现状和危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对法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文学修养进行了具体分析。李志清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以及《圣经》入手,讲述了法国文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题材以及文艺复兴的主旨,并例举《拉伯雷巨人传》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的阐释。11日上午的讲座,李志清详细讲解了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特点与18世纪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特点,通过对《波斯人信札》等作品中精彩情节的讲解,介绍了这两个时期的文学大家及其作品,系统地分析了每个作家的写作特点及思想,并指出“理性主义”在18世纪法国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讲座后,李志清对与会师生的提问作出了详细解答。(外国语学院王艳蕾杜佩航)
    2016-10-13
  • 10月9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李京波研究员到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杨宗献教授主持。李京波作了题为“二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学术报告,他阐述了以单层过渡金属硫化物为主的二维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对半导体微纳光电器件和相关工艺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机遇进行了展望,并简要介绍了自己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会上,李京波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现场互动,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的解答。报告会后,李京波与学院领导和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就二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项目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夏从新)
    2016-10-11
  • 10月8日下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陈昌斌博士应邀在生物报告厅作了一场主题为《后基因组时代的植物改良(PlantBreedinginthePost-genomicsEra)》的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科相关师生约18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建军主持。陈昌斌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新细胞器G-body的发现过程、玉米基因组重组热点的作图与研究、染色体重排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等,并探讨了这些新发现新进展将如何影响未来农作物改良。报告结束后,陈昌斌与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一起就报告内容及实验设计思路进行了讨论。此次报告不仅向大家介绍了陈昌斌科研团队近些年的科研成果,也使同学们在科研思路、科研方法上有所收获、得到启发。报告会后,陈昌斌与道地药材组培快繁课题组师生就药用植物教学与研究、项目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生命科学学院李俊华张黛静)
    2016-10-10
  • 2016年9月26日上午,西南大学李力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对外语教学的再思考”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李力从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入手,提出“英语、日语、法语等语言对我国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还是外国语言”这一问题,并展开讨论。李力向师生讲解了第二语言的广义定义与狭义定义、外国语言的定义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他通过引用《外国语与第二语言的特征对比》一书的观点,从存在空间、文化环境、语言环境、教师、近期目的、远期目的、眼前应用需求与日常使用频率八个方面着重分析了第二语言与外国语言的区别。李力指出英语教学应基于中国国情,要从日常输入、“言不达意”现象、文化距离、学习方式、母语迁移这五个方面来认识外国语言特征,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法。(外国语学院陈淑芬董琪)
    2016-09-28
  • 2016年9月26日晚,天津师范大学宁春岩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颠覆传统语言学(的统治地位)”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国兵主持。宁春岩的讲座围绕传统语言学历史背景、传统语言学到当代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转变、各自探讨的问题等一系列特征展开。他着重分析了当代语言学的特征,即透过现象,研究本质,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具有颠覆性的语言学思想,即新鲜的语用学和语义学,并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向在场师生作了讲解。基于以上两种思想,宁春岩提出了“如何证明人类婴儿天生就有ConceptionAtom及Merge两种因素”等15个研究课题。宁春岩指出语言学不仅研究语言本身,而且研究语言背后的人脑、基因、进化等因素,他鼓励广大师生从传统语言学的藩篱中挣脱出来,仔细钻研,刻苦探究,在生物语言学的天地里有所作为。(外国语学院陈淑芬董琪)
    2016-09-28
  • 9月22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何晓炜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喻浩鹏主持。何晓炜向在场师生讲述了特殊型语言障碍的相关定义,展示了一系列诊断特殊性语言障碍的筛选量表,包括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筛查表、儿童词汇检测表、儿童智力检测表等。他指出,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需要早诊断、早治疗,通过一系列量表,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锁定SLI疑似儿童。何晓炜介绍了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在词汇、语法、语用方面的实例以及乔姆斯基最简方案的相关内容,分享了有关汉语SLI儿童语言研究的几点思考:筛查工具和语言评价工具的开发、家长及社会对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的重视、语言治疗师的培养工作等。讲座结束后,何晓炜对与会师生的提问作了详细解答。(外国语学院陈淑芬袁晓雪)
    2016-09-23
  • 9月21日上午,马来西亚环境与自然资源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沙巴大学PiakongMonhTuah(比亚琨)教授来我校讲学。学术报告会在环境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环境学院有关负责人、学术骨干和研究生等100余人听取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环境学院院长蒋凯主持。会上,比亚琨作了题为《Green-techtotreatWASTEs:aBUSINESSOPPORTUNITY》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利用微生物技术来处理生活与工业废弃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与嗜热菌进行油棕榈空果串纤维以及都市固体废品等生物分解、利用有益酵母菌和假单胞菌对未提炼油的生物修复、利用铅耐金属受芽孢杆菌接种水生植物去除金属进行植物修复等四项绿色新科技技术在不同废品处理行业的应用。随后,比亚琨又作了题为《LOVEENVIRONMENT:Touchtheheartandthengivethescience》的环保教育报告,他与广大师生共同就高山、河流、树木的生态效益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行了深入交流。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比亚琨深刻的指出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人类的自私与贪婪,解决好环境问题绝不仅仅是环境科学家的事,只有环保理念以及对自然
    2016-09-2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