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西南大学罗益民教授来我校讲学10月28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西南大学罗益民教授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拓扑学与莎士比亚”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教授梁晓冬主持。罗益民的讲座从柏拉图的名言“Letnooneignorantofgeometryenterhere.”展开,介绍了几何学的重要性,并引出拓扑学的概念。罗益民用精妙的比喻以及独到的视角介绍了拓扑学的定义、发展简史以及拓扑学与文学的关系。他引古论今、据经引典,将晦涩难懂的概念转变为浅显易懂的故事,具体分析了拓扑学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并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解读了“宇宙”、“星星”等意象,给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讲座后,罗益民对与会师生的提问作出了详细解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岚教授来我校讲学10月30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岚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国培教室作了题为“外语学习与社会”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本科生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教授刘国兵主持。王岚从当代大学生应“先成人再成材”这一观点入手,将一条条人生哲理娓娓道来,号召在场学生要在学
    2016-10-31
  • 10月21日下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国家杰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部组“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丁克教授和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研究员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举行,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张贵生主持。丁克作了题为“NewGenerationKinaseInhibitorsTargetingtheClinicallyAcquiredResistance”的学术报告。丁克介绍了其研究成果,即通过以关键氨基酸为着手点的研究策略来发现并设计一系列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并阐述了蛋白激酶抑制剂设计的背景、先导化合物的设计、生物活性的测定等,讲解了“GZD824”和“D101”两个新药研究案例。柳红作了题为“创新药物发现研究”的学术报告,讲述了药物合成新方法及杂环化合物库的构建和重大疾病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介绍了非天然氨基酸等的高效构建和药物筛选方法及平台。会后,丁克、柳红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化学化工学院刘起胜谢明胜)
    2016-10-24
  • 10月19日下午,应商学院邀请,首都经贸大学高闯教授在商学院119报告厅作了题为“谁更能成为企业家——成为企业家的先决条件”的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骨干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百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由商学院院长任太增主持。高闯分别围绕“成为企业家的基础条件”“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为什么风险爱好者更可能成为企业家”三方面展开阐述,着重介绍了不同的风险态度对成为企业家的影响。他指出个人财富、经营能力以及风险偏好是成为企业家的基本条件,并通过卡尼曼实验解释不同的风险态度对成为企业家的不同作用。他为大家讲解卡尼曼实验的结论“损失厌恶原理”,通过优秀企业家李河君、刘忠田的创业事例介绍风险爱好与成为企业家的关系,得出“不确定性偏好较高的的个体更能成为企业家”的结论,并从脑刺激技术、多巴胺水平及创新能力三方面解释了为什么风险爱好者更能成为企业家。报告会上,高闯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耐心解答了观众提出了问题。(商学院张紫薇余杰)
    2016-10-24
  • 10月20日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徐永富教授应邀到我校讲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福运主持。徐永富作了题为“中国人▪中国梦”的学术报告。他在讲座中运用大量历史事实、数据,从三个方面:近代中国的天朝太平、富国强兵、学西革新来溯源中国梦;从现代中国的“两个一百年”(建党一百年和建国一百年)和“四个阶段”(富国强兵、改革开放、全面小康和中等发展国家)来阐述现代中国梦;从时代价值、国际意义、基本内涵来直面中国梦;最后阐述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讲座后,徐永富和马克主义学院领导老师就社会科学研究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余保刚)
    2016-10-20
  • 10月18号上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吴龙华研究员应邀来我校讲学。学术报告会在环境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环境学院有关负责人、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生、本科生等100余人听取了报告。报告会由环境学院院长蒋凯主持。吴龙华作了题为“农田重金属镉污染治理与植物修复技术示范”的学术报告。他从我国各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这一现状出发,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联合修复技术与范例、植物吸收修复对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吴龙华还通过湖南株洲、河南济源市等地土壤污染的实例以及土壤修复前后的比较,突出了重金属土壤修复技术的重要性。会后,吴龙华与环境学院师生就国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政策导向、植物修复技术的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环境学院张鑫)
    2016-10-19
  • 10月14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邹为诚教授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Research/Practice/Reflectivity”(教学与研究互为映照)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邹为诚介绍了90年代二语习得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他从语言输入的作用、语言输入对学生的作用、互动的作用以及是否要纠错等四大问题展开讲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实践/研究互为映照”的研究模式中应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基础。邹为诚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两个方向、四个维度”讲述了如何将课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并介绍了JigsawReading,JointProduction,QuestionMasters等教学活动方法。邹为诚鼓励在场师生将语言教学实践与课堂环境中的二语教育研究融为一体,采用自然数据的方式,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讲座后,邹为诚和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对数据采集、实际课堂操作等问题给予了细致耐心的解答。(外国语学院董琪陈淑芬)
    2016-10-19
  • 10月14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在学院学术报告厅分别作了题为“汉语‘乡土语言’翻译研究课题与文化‘走出去’主题解读”和“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与相关研究课题”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张志强教授主持。在上午的讲座中,周领顺介绍了什么是乡土语言以及研究“乡土语言”翻译的重要性,并用精彩的译例从五个方面系统讲述了葛浩文英译莫言十本小说“乡土语言”语料库的初步研究成果。周领顺就研究路径、译介模式和实践改良提出了精辟见解。他指出,利用语料库对葛浩文的翻译进行交叉对比,可以做到全面、客观、深入的结论。周领顺还将翻译实例与理论相结合,分析鞭辟入里,并为在场师生提供了一些研究选题。在晚上的讲座中,周领顺介绍了翻译界的外围与内围背景知识。他指出,中国的翻译学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拥有悠久的翻译历史,但缺少创新且不成体系。80年代始,随着翻译界“愈近、愈妥”观点的转变,周领顺对翻译研究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划分,即:翻译学阶段、社会学阶段和翻译社会学阶段,并提出了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周领顺通过内容大树的方式,将译者的意志
    2016-10-19
  • 10月17日上午,应商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吕冰洋教授在计算机学院二楼217报告厅作了主题为“现代财政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学术报告。商学院相关专业教师以及300多名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由商学院院长任太增主持。吕冰洋分别围绕“现代财政制度与国家治理”“市场经济中的财政目标”“现代财政制度的职能拓展”“中国财政制度的演变逻辑”“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等五个方面展开阐述,着重介绍了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和国家管理财政的情况。吕冰洋讲解了财政学的学科定位及其发展的需要,并细致讲解了国家治理和现代治理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强调财政管理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吕冰洋提出传统财政学“社会保护”“社会开放”“社会控制”的三个作用,他指出,实现市场经济中的财政目标要完成从经济效率到社会秩序的落实,并认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财政嵌入社会后,政府的目标将重新确立。(商学院王令耀张紫薇)
    2016-10-1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