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4月15日上午,厦门大学李无未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之“语言学名家讲堂第二期”,在文学院506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题为“东亚视阈下的汉语音韵学史研究”的讲座。讲座由学院教师孙志波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学习。李无未明确划定东亚概念,从上位学科追溯汉语音韵学学科建立过程,提出站在世界视角开展研究,在联合考虑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实现东西域关照,整体研究东亚音韵学。他突破传统研究方式中的国别界限,通过分析周边国家的衍生语系,形象阐释语言学发展对民族本质的直接反映,鼓励学生建立“交错”的东亚汉语音韵学史格局。面对学界大量文献被雪藏的现状,李无未建议重新定位文献,深度发掘实体材料与学术理念,广泛吸纳最新成果,打破文化与国别局限,把握新的历史机遇,加快重构汉语音韵学史的进程。在讲座互动环节,他就“语音演变方向”“东西方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异同”等方面的问题耐心解答,并与在场教师展开讨论。孙志波在总结中特别讲述李无未通过学术对话方式的爱国事迹,表示此次讲座实现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凭借“辐射”的思维方式与“兼容”的空间视野,成为搭建学术研究框架的优秀范式,对学院师生未来专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专家简介:李无未,
    2023-04-16
  • 4月14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民军副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多边档案与学术研究漫谈》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院长李洪河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其中。报告伊始,张民军依据英美外交档案与国内文献资料,介绍了开展档案研究的思路与做法。他以《当小说遇到档案——关于郑念形象的文史互证》一文为例,他从问题来源、资料获取、论证分析等方面指出分析档案时要注意不同史料之间相互印证关系。张民军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与档案收集过程和与会师生进行了交流。会议尾声,李洪河进行总结,他鼓励与会师生投入到史料研究当中,在学术实践中扎实基本功,拓展研究视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周梦圆)
    2023-04-15
  • 4月14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新贵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齐次线性方程组与矩阵秩不等式”的线下学术报告,报告在学院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报告会由科技处处长苗雨教授主持。方新贵教授分享多年教学经验中总结的高等代数课程中的线性方程组与矩阵之间的联系。结合例子可知若干矩阵秩的不等式问题可以转化为讨论齐次线性方程组他们解空间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个想法给出了若干矩阵秩不等式的一个证明。方教授将复杂深奥的问题以清晰明了的方式,耐心细致地向学生们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对此类知识有更深的感悟,学生们受益匪浅。本次报告会生动有趣,有助于拓宽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也有利于加深学生们对高等代数的研究兴趣。专家简介:方新贵,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7月退休)。主要从事数学基础课教学和代数与组合领域关于群与图的研究,参加或主持各类科研基金项目十余项,在群与图的对称性研究方面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曾长期参加教学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部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等职务。曾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国家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2023-04-15
  • 4月14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詹欣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俄乌冲突中的核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教授原晶晶主持,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围绕报告主题,詹欣阐释了核威慑的含义和核威慑的四个要素:核威慑目标、核威慑能力、核威慑运用决心和核威慑的信息传递,并从核电站老化问题和战火中的核安全问题入手,对俄乌冲突中的核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他结合俄乌冲突问题带来的五大核风险,提出两点展望:第一,敦促核大国继续承担核军控和裁军责任;第二,推动有核武器国家之间重建战略互信。报告尾声,詹欣和与会师生进行了交流。原晶晶总结指出,詹欣的报告理论资料详实、实践探索深入,为与会师生提供了一场充实的学术报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罗睿睿)
    2023-04-15
  • 4月14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魏万青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碎片研究的系统化: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的几点体会》的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教授主持,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围绕报告主题,魏万青从立项情况、申报要求、前瞻性与回顾性等面向对“年度项目”与“后期资助”进行了比较与介绍。他结合个人案例,从逻辑关系、积累与反思、学科底色三个视角阐明了后期资助系统化的路径,并从后期资助的“申报”“组织”“立项与结项”等流程谈了自己的感想。报告尾声,魏万青与师生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韩万渠从“想象力”、“思辨力”、“规划力”三方面总结指出,魏万青教授的报告主题鲜明、案例生动、逻辑清晰,为与会师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启发。(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李丛丛)
    2023-04-15
  • 4月14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路在平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Biprimitive edge-transitive pentavalent graphs”的线下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硕士研究生30余人参加此次报告。路在平教授的报告主要介绍双侧本原的五度传递图。他详细地为与会人员讲解对称图、半对称图、边传递图和Cayley图等基本概念。路在平教授从1967年Folkman提出的关于半对称图的八个问题出发,介绍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进展。最后,他给出双侧本原的五度传递图有且仅有一个的结果,并且和参会人员分享证明过程和其中运用的证明技巧。报告结束后,路在平教授对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回答,并与师生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专家简介:路在平,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主要涉及有限群理论、图的自同构群和对称性以及相关问题,在本原置换群的局部结构、半对称图的构造、边传递图及2-弧传递图的刻画与分类等方面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在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 B、Journal of Graph Theory、Journal of Alg
    2023-04-15
  • 4月14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王恺顺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An introduction to Erdös-Ko-Rado theorems and Hilton-Milner theorems”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硕士研究生30余人参加此次报告。王恺顺教授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他介绍Erdös-Ko-Rado定理的来源,接着分别介绍了集合中t-相交族的定义、Erdös-Ko-Rado定理及其研究概况以及向量空间中t-相交族的定义和Erdös-Ko-Rado定理;第二部分王恺顺教授借由Erdös-Ko-Rado定理引出Hilton-Milner定理,然后分别给出集合以及向量空间的Hilton-Milner 定理;第三部分他分别介绍集合中以及向量空间中的r-交叉t-相交族的概念,最后分享了交叉相交族对应的Erdös-Ko-Rado定理和Hilton-Milner定理。报告结束后,王恺顺教授就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地解答。专家简介:王恺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代数组合论、极值组合论的研究,在Journal of Combinatori
    2023-04-15
  • 4月14日下午,应历史文化学院邀请,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谦平在文昌楼304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国际关系史视野下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作为百年校庆之“史学名家”讲坛之一部分,是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研习班“中国近代史前沿”系列讲座的第五讲。相关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16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由院长苏全有教授主持。陈谦平教授将中国抗日战争置于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各个历史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关系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他将抗日战争划分为局部抗战、全面抗战和国际抗战三个阶段,重点分析了局部抗战局面的形成、德国与中国抗战的准备、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太平洋战争与中国国际抗战局面的形成、钨砂与国际抗战等重要问题。最后,陈谦平教授着重强调“国际抗战”既是一种研究视角,亦是全面抗战发展到太平洋战争后的一个新阶段。他认为,从中国抗日战争视角来看,国际抗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视野观察,它是以中国抗战力量为主体,以中国为主战场的国际性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讲座结束后,陈谦平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知
    2023-04-1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