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4月14日下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少杰教授作题为“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新境界”的学术讲座。学院青年教师和部分学生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海龙主持。刘少杰教授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变迁”开始讲起,以互联网、元宇宙和Chat-GPT为例,讲述当今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他指出我们应立足技术基础和心理基础,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提升对社会生活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最后,刘少杰教授强调要继承和坚持马克思创立的实践立场和辩证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创新发展,期望青年一代提高自身能力,调动智慧,运用充沛精力,以应对现实变化。讲座结束后,刘少杰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就师生所提问题进行专业且细致地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学院师生受益匪浅。专家简介: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并且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社会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23-04-15
  • 4月14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杰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听音识数,赏乐辨形”的线下学术报告,报告在学院楼一楼报告厅举行。学院相关教师、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共13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报告会由科技处处长苗雨教授主持。王杰教授从“毕达哥拉斯与铁匠的传说”讲到“不和谐的声音”,从“三分损益”讲到“旋宫不归”,从十二平均律讲到了等比数列、新密法等,且讲解过程中伴有美妙的音乐视频,将复杂的数学知识与音乐结合起来,视听结合,趣味横生,深入浅出地将数学与音乐之间密切但又不为人知的联系娓娓道来,学生们受益匪浅。本次报告会生动有趣,有助于拓宽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也有利于加深到场师生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兴趣。专家简介:王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代数学、组合数学和密码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曾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密码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组合数学与图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马迎宾)
    2023-04-15
  • 4月14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杜少飞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Decompositions of groups and regular Cayley maps”的线下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硕士研究生30余人参加此次报告。群分解是群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杜少飞教授介绍群分解的相关知识以及与正则凯莱地图相关的结果。他的报告依次介绍了正则地图、群的因子分解、正则p-地图以及斜态射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之后杜少飞教授介绍群分解的几种分类,包括G-有限单群和循环群的乘积、初等交换p-群和循环群的乘积、二面体群和循环群的乘积以及四元数群和循环群的乘积等,并向参会人员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杜少飞教授对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专家简介:杜少飞,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到首都师范大学工作,1999年评为教授,2002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有限群论以及图、地图等组合结构的对称性研究。现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Algebraic Combinatorics和Ars Mathematica Con
    2023-04-15
  • 4月13日下午,应旅游学院邀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荣增教授、郑州大学旅游学院原院长杜书云教授为学院教师作题为《国家社科基金的设计、撰写和申报》的学术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雪山教授莅临指导,旅游学院11位申报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师参加。报告会由旅游学院党委书记冯峰主持。报告会伊始,冯峰向与会教师介绍刘荣增和杜书云两位教授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影响;李雪山致欢迎辞,他对刘荣增、杜书云两位教授在百忙之中为学院教师作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刘荣增分别从“选题”“思路框架”“学术创新”和“前期积累”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自身经验的积累,以实际案例向与会人员生动介绍了项目申报过程及前沿趋势。报告会第二阶段,两位专家分组在不同会议室逐一对与会教师的项目申报书内容进行面对面指导,耐心地解答老师们遇到的困惑及难题。与会教师表示受益匪浅,两位专家详细的论证指导对与会人员科学研究与基金申报帮助很大。冯峰作总结发言,感谢刘荣增、杜书云两位教授为学院老师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报告分析鞭辟入里,深入浅出;讲解高屋建瓴,指导切中肯綮,展示了两位教授在学术研究中的严谨作风与求真创新精神。学院要求申
    2023-04-14
  • 4月13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重点学科第八期“守政创新”学术沙龙在学院517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邀请学科成员许晓丽副教授作题为《文明冲突的悖论及其时代超越》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围绕报告主题,许晓丽以悖论为切入点,介绍《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作者塞缪尔·菲利普·亨廷顿及该书的研究背景。她按照书中的逻辑理路,对本书的研究内容和核心观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并就相问题和与会师生进行了细致交流。许晓丽结合读书感悟,从“文明冲突论的多方评价”“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文明冲突的时代超越”三个角度作观点分享,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杨梦瑶)
    2023-04-14
  • 4月12日下午,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费伟伟应邀做客“卫风一线课堂”,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新闻报道应把握的三种能力”的现场讲座。讲座在崇文楼一楼报告厅举行。学院副院长屈会超主持报告会。费伟伟围绕“政策把握力、现场表现力、人物还原力”三个方面依次对“新闻报道应掌握的三种能力”作了详尽的阐释。他从“政策是什么”的问题引出“新闻人应关注政策的当下与未来,把握政策的方向”的观点,用人民日报的例子进行分析阐述,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政策把握力”所蕴藏的具体含义。就现场表现力问题,费伟伟指出,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图片与视频以直观形式冲击网友的视觉,新闻写作也需要唤醒现场表现力,这首先要唤醒自己的感受力。他鼓励新闻工作者应坚持人民日报的“三不”原则,并树立正确的现场观。在人物还原力上,他提出有关人物报道的新闻应由“塑造人物”到“还原人物”的主张,以真实、结实、平实三个“实”作为人物还原的三个关键点。讲座现场,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具体的事例与理论相结合,与师生分享每个新闻的背景与自己的心得,娓娓道来的讲解方式让到场的师生大有收获。屈会超对费伟伟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本次讲座有助于学院师生深入了解做新闻应掌
    2023-04-13
  • 4月12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李小菊研究员做客“卫风讲堂”“百年华诞·学术专场”,在报告厅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中国戏曲的美学层次”的讲座,学院百余名师生参与学习。讲座由学院教授丁永祥主持。李小菊首先提出问题:中国戏曲是美的吗,中国戏曲美在哪里,为什么会有“我之蜜糖,彼之砒霜”的审美现象?她从三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表演之美、舞台之美和多剧种之美来认识中国戏曲。在此基础上,李小菊提出中国戏曲具有综合性、代言体、程式性、虚拟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并从戏曲本体的美学层次、戏曲声腔剧种的多元之美、戏曲风格的多样性、戏曲审美鉴赏的方法等方面带领与会人员走进戏曲艺术中,领略中国戏曲的魅力。丁永祥在总结中将流行歌曲与戏曲进行对比,强调戏曲创新过程中“守正”的态度。他表示李小菊的讲座对学院师生未来戏曲专业化研究有深远意义,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家乡戏曲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的事业之中。专家简介:李小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戏曲理论研究与戏曲评论。荣获第25届、第30届田汉戏剧奖理论奖二等奖、第三届中国河南曲剧艺术节论文三等奖、2018年文旅部戏曲评论高级研修班
    2023-04-13
  • 4月11日,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楼雄文教授做客我校百年校庆之“材料牛·New Materials”名家讲坛,作题为“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100余人参加此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高书燕教授主持。报告会上,楼雄文围绕纳米结构材料,介绍了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空心纳米结构的设计、合成和电化学性能,具体包括二元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不同空心纳米结构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纳米结构电催化剂和单原子催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ORR)、析氧反应(OER)、析氢反应(HER)和CO2还原中的应用研究。报告结束后,楼雄文与参会师生就纳米结构材料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同时,楼雄文还对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利媛)
    2023-04-1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