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4月11日上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第十一届世界和平与发展高端讲坛。应世界和平发展研究院邀请,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邱进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与现实探究》的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报告由研究院院长席来旺教授主持。邱进围绕着国家安全战略与师生代表进行了深入互动,详细解答师生代表提出的中美科技竞争、数字经济时代的安全治理等问题,并对政治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全球安全倡议等议题进行细致讲解。他表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每一个公民身体力行。讲座尾声,邱进研究员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安全事业之中。席来旺总结到,邱进研究员的讲座主题鲜明、案例生动、逻辑清晰,让师生们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开拓了与会师生的学术视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原晶晶李广宇)
    2023-04-12
  • 4月10日上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郭宝成研究员来我校讲学,并在生物报告厅作了“多刺鱼属鱼类多样性与演化”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姜丽娜主持。郭宝成以生命起源演化、鱼类多样性形成为切入点,结合团队近几年的最新科研进展,从基因渐渗与多刺鱼表型趋同、淡水适应的遗传基础、中国多刺鱼及其演化和多刺鱼属性染色体演化等三个方面阐明了多刺鱼属物种形成与演化的遗传基础。报告结束后,郭宝成研究员就相关学术问题与参会师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本次报告观点新颖,内容丰富,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专家简介:郭宝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鱼类进化与基因组学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鱼类生物多样性与演化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BMC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olecular Ecology、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等学术杂
    2023-04-11
  • 4月8日上午,应物理学院邀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葛泉波教授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题为“基于改进高斯和SRCKF技术的可信船舶运动状态估计方法”的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在报告中,葛泉波教授针对复杂环境下船舶运动状态估计精度改善的问题,详细介绍了他的团队提出的一种面向非线性非高斯系统的基于可信度和改进高斯和平方根容积Kalman滤波估计方法。葛泉波教授使用高斯分量融合策略,将高斯和算法简化为多个非线性高斯子项的可信度研究;引入平方根容积Klaman滤波作为高斯和的子滤波器,构造该平方根容积Kalman子滤波器的伪矩阵,采用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结合可信度理论和HPO-DOA两种寻优算法,获得船舶运动状态估计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际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该方法可将线性高斯可信度理论上升到非线性非高斯可信度理论,解决了非线性非高斯系统中信任因子的定义问题。葛泉波教授报告内容丰富多彩,由浅入深。报告会结束后,针对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葛泉波教授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并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专家简介:葛泉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3-04-09
  • 4月7日,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杨金民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题为“Low energy supersymmetry in light of current experiments”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交流学习。报告介绍低能超对称理论的现状和研究进展,指出低能超对称模型可以在考虑LHC对撞机实验、暗物质实验、缪子反常磁矩和W 玻色子质量等实验数据约束下存活,尽管有一些微调问题,但仍然令人信服。如果缪子反常磁矩和W 玻色子质量异常来自新的物理学,那么像mSUGRA、GMSB和AMSB这样的超对称模型就需要扩展。报告结束后,杨金民与学院师生就低能超对称理论具体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杨金民,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和日本东北大学兼职教授。1995年取得博士学位,1996-2000年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一直从事高能物理的理论研究,在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特别是超对称理论和希格斯物理方面有系列深
    2023-04-08
  • 4月7日晚,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百年华诞·学术专场”,在文学院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沈从文的后半生”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院长赵黎波主持,百余名学生参与学习。张新颖从创造事业、所处时代、创造力、人生态度和人生成就五个方面来讲述沈从文的后半生。讲座伊始,他叙述了沈从文在人生转折点时所遭受的巨大压力和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在谈到沈从文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时,张新颖表示沈从文与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自己独处一个角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超越了时代强加给自己的身份,进而创造另外一个身份,以彰显自己的价值。正是由于沈从文的生命中具有丰沛的创造力量,他才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沈从文对文物的研究,显示出他本人对创造文物的人和灵的关注,沟通他前半生的文学创作与研究,把对历史的认识融入到最普通人民群众的创造中去。张新颖讲述了沈从文以历史学家的身份从时间的长度看待自己的事业,认为他所做的事情是可以留给下一代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个结论。在讲座互动环节,张教授对上世纪七十年代沈从文的身份与伤痕文学的关系、沈从文与时代的关系对当代青年的启发等问题耐心地做出解答,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补充延伸。赵黎波对张新颖的分
    2023-04-08
  • 4月6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作为我校杰出校友的南京师范大学武雷教授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格斯物理和暗物质探测中的前沿问题”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参加此次交流活动。在报告中,武雷教授结合对撞机、暗物质实验等最新数据,对希格斯物理和暗物质探测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内容主要包括电弱精确拟合与希格斯新物理、(超)轻暗物质理论及探测等。报告结束后,武雷教授与我院师生就相关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武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2013-2017年 在悉尼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现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江苏特聘教授、理论物理所所长、副院长。迄今在PRL、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理论和实验同行的广泛关注,论文总被引用3700余次,H因子38。目前研究兴趣主要包括:暗物质理论与探测、希格斯新物理等。(物理学院姬清平张浩兴)
    2023-04-07
  • 4月6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香港城市大学李丹枫博士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无限层镍氧化物超导体的制备与电子特性”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中,李丹枫博士介绍他与Hwang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将拓扑化学反应与薄膜异质结结构相结合,在世界上首次发现镍氧化物超导材料的历程,重点阐述了薄膜镍氧化物超导材料的制备和电子输运性质,以及有效控制其晶体结构及镍氧化价态的方法,讨论如何利用X射线光谱及电子能谱手段研究其电子结构,分享有关构建超导相图和输运性质的前沿研究,并展望了拓扑化学法在氧化物薄膜材料和异质结中的新应用。报告结束后,李丹枫与学院师生就无限层镍氧化物超导体的制备与电子特性测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李丹枫博士,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导师。李博士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随后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研究型硕士学位(师从戴吉岩教授),2016年获得瑞士日内瓦大学量子物理系博士学位(师从Jean-Marc Triscone教授)。2017年2月受瑞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加入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Harold Hwang教授)。
    2023-04-07
  • 4月6日,应物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魏向军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题为“上海光源介绍及故宫色彩文物的同步辐射研究”的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交流学习。魏向军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目前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设和相关工作。着重介绍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特性与优点,以及利用同步辐射方法对文物考古研究方面的进展与结果。报告结束后,魏向军研究员与我院教师和学生就同步辐射在文物考古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魏向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兰州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工学博士。上海光源文化遗产科学研究实验室主任,上海光源动力学研究线站(D-Line)负责人。长期从事同步辐射X射线谱学相关技术、方法及应用研究。参与完成了上海光源一期XAFS线站的建设与运行,取得了大量重要的用户成果。负责完成了上海光源二期动力学研究线站(D-Line)的设计与建设,建成了国际上首条同步辐射红外光谱和ED-XAS谱原位同步采集线站,首次实现了快时间分辨的复杂体系原子、电子以及分子结构的原位同步探测。 (物理学院 乔春源 张浩兴)
    2023-04-07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