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新闻1

  • 7月28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冯淑霞、校长郭海明到科技创新港调研并召开现场调度会。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入驻学院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校领导一行深入教学区、学生书院、餐厅、全国重点实验室、体育场等进行实地查看,详细听取科技创新港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并针对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相关部门逐一进行交流探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郭海明对各工作专班近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推进情况表示肯定。他从三个方面对科技创新港暑期和开学后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一是加快推进任务落实,要增强时效观念,压紧压实责任,及时破解堵点难点问题,能快则快、应快尽快,全力全速做好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二是细致做好教育管理,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成长需求,进一步优化教学安排,细化学生活动方案,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切实让学生学起来、忙起来、动起来;三是严格守牢安全防线,要坚持“考虑在前、预案在前、措施在前”的工作思路,强化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同配合,全面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冯淑霞对各相关单位暑期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推进工作表示慰问,并就推动科技创新港工作任务落实提出明确
    2025-07-29
  •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成果评定结果,我校报送的《红孩子学校》和《“青春导航员”计划》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取得了全省高校最佳成绩,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实践和育人成效。《红孩子学校》秉承“推动理论传播、传承红色基因”的理念,坚持实践服务育人,迄今已举行了近300次集体备课会,打磨了100余节红色故事课,先后在全省多地开展主题巡讲活动1600余场,覆盖学生50000余人,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青春导航员”计划》以构建朋辈互助成长共同体为目标,坚持成长导向教育,先后组织1.6万余名高年级优秀学生,开展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安全宣导、生活向导、心理疏导及学业指导,累计为4万余名低年级学生持续提供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帮扶,引导他们不仅成为大学的伙伴、更要成为一生的朋友,实现“导航一程、陪伴四年、受益一生”的预期。本次评选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旨在总结全省高校学生工作的突出成绩,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内涵式发展。全省高校共上报400余项学生工作项目,经过学校推荐、专家评审、现场答辩和实地考察等环节,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9项。近年来,我
    2025-07-29
  • 近日,我校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青年教师陈豪华副研究员与重庆大学李杨教授合作在高张力对环蕃药物骨架分子精准构筑方面的合作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Synthesis of highly strained para-cyclophanes via ring-expansion [5,5]-sigmatropic rearrangement reac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 Chemistry。对环蕃骨架作为一类具有1,4-二取代苯框架的特殊大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万古霉素(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等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然而,传统闭环合成策略在构建高张力对环蕃时面临严峻挑战:高稀释条件需求、易发生分子间二聚或聚合副反应,且难以精确控制环张力等。针对这些诸多挑战,陈豪华副研究与李杨教授合作开发了一种通过N-芳基化-环扩张[5,5]-σ重排反应高效合成高张力对环蕃的新策略。利用环状叔胺与苯炔中间体的协同反应,一步实现八原子环扩张,成功构建了具有显著角度畸变的1,4-二取代苯环单元。该环扩张重排策略突破了传统合成高张力对环蕃的瓶颈,为构建复杂药物三维分子提供了
    2025-07-29
  • 近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和创新创业类决赛分别在烟台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举办。经过网络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共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6项,同时获得科学探究类赛道省级特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11项和省级优秀组织奖。本次竞赛我校入围决赛队伍获奖比例、数量和质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是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之一,覆盖生物、食品、医学、药学、农学、环境等生命科学领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对高校传统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作为河南省赛区秘书处单位,学院始终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赛教学研融合”的理念,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高水平实践平台,赛前精心组织队伍,积极开展预赛,赛中严谨指导竞赛。学院连续5年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奖”,充分彰显了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形成了覆盖广泛、参与度高、受益面大的学科竞赛体系。学院将积极把竞赛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不断探索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路径,为服务国家生命科学发展战略需求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生
    2025-07-28
  • 7月26日上午,由国际持久性有毒物质联合研究中心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承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极地环境与生态专业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南医药大学、城乡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交通大学、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协办的,第七届持久性、生物蓄积性、有毒物质国际研讨会(IJRC-PTS 2025)在新乡开幕,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苗雨出席会议并致辞,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专家学者,学校师生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曹治国主持。苗雨代表学校向出席大会的国内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及学科发展等情况,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能够彼此借鉴、共同进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创新与成果转化,进一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会上,与会嘉宾代表一同为国际持久性有毒物质联合研究中心河南师范大学分中心揭牌。挪威极地科学院院士、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教授Roland Kallenborn致祝贺辞,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大会,与会人员可以充分交流有关
    2025-07-27
  • 近日,我校绿色化学研究团队王键吉教授等联合韩国蔚山技术研究院Jong-Beom Baek教授在国际化学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了题为Overcoming Photochemical Limitations i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Low-Energy Light Driven Selective1O2Generation Achieved by Donor-Acceptor Strategy的研究论文。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仇记宽为本文的第一作者,王键吉教授、赵玉灵教授和Jong-Beom Baek教授为通讯作者,河南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活性氧物种在环境修复、有机合成、能源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尤其是具有独特电子构型与选择性反应活性的单线态氧(1O2)在氧化反应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目前主流的1O2光催化体系大多依赖蓝光或高强度光源激发,从而引起一系列问题,例如光穿透性差、能耗高、副反应多等,严重限制了其穿透反应能力和规模化应用。为此,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
    2025-07-25
  • 7月22日上午,校长郭海明,党委常委、副校长聂国兴到招生就业处调研指导2025年招生录取工作,党政办公室主要负责人陪同调研。郭海明一行来到高招录取现场,亲切慰问了招生录取全体工作人员,对招生工作人员不惧高温、坚守岗位、辛勤付出表示由衷感谢,并对招生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把握政策形势,做好分析研判。生源质量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及社会声誉密切相关,要对招生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内部着重梳理学校各专业录取核心数据,认真排查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外部要深入剖析新高考政策对提升生源质量的影响,研究同类院校招生优势,为明年招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二是善用各类数据,做好成果应用。要系统性梳理与整合招生数据,通过精准反馈为院系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聚焦专业优化调整,加强专业内涵式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进一步研判招生态势,创新招生宣传形式,让学生能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认可专业、选择专业”,不断提升生源质量。三是严格规范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招生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规范工作流程,细致审查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材料,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安全、公正、有序地开展,将“阳光招生”理
    2025-07-23
  • 7月21日,校党委副书记张尚字到孟州市槐树乡钱沟村调研指导定点帮扶工作。孟州市委书记岳益民、市委组织部部长邵飞、槐树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一同参加了此次调研。调研座谈会上,驻村第一书记邓晓刚汇报了驻村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张尚字对驻村工作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就如何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张尚字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责任心完成驻村帮扶任务。要把政策学深悟透,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好政策的执行者,让政策从文件里走到田埂上,从纸上福利变成群众实惠。二要深化调研,精心谋划项目。项目谋划要坚持“精准、可行、可持续”的原则,不能好高骛远,不搞短期效应;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努力方向,找准项目发力点;要管好用好项目资金,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三要端正态度,真正融入基层。要甘当基层“小学生”,主动请教“群众智慧”,提升处理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要甘当群众的“勤务员”,真心实意帮,用“主人翁”的担当赢得群众认可;要珍惜驻村工作经历,在乡村振兴一线锤炼党性、增长才干。四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高效治理。要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群众需
    2025-07-2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