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新闻1

  • 11月13日下午,由河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我校图书馆承办的驻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论坛暨掌上诗词大赛颁奖会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大厅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雪山,河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崔波出席会议并讲话。驻新高校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和获奖学生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石军红主持。李雪山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现状,以及我校近些年在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李雪山指出,本次驻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论坛将总结与梳理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成就与经验,探讨未来新兴技术和媒体进行阅读推广工作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更好更快地开展。崔波副充分肯定了此次阅读推广工作的形式和意义,他结合最新教育政策指出,图书馆对于教育资源保障和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作用,并对下一步阅读推广工作形式多样化提出指导性建议。图书馆馆长赵荣栓介绍了我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情况,指出图书信息资源建设对于保障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和学科评估的重要性。他勉励同学们要通过多读经典、多读诗词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和以文化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我校文学院学生王娟娟代表获奖
    2018-11-14
  • 11月13日上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在勤政楼第三会议室进行集体学习。校党委中心组成员、校纪委委员参加学习。校党委书记赵国祥主持集体学习并发表讲话。本次集体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赵国祥领学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并传达了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精神。赵国祥指出,全国教育大会深入分析研究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校各单位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全体师生要深刻认识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刻认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要求,深刻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深刻认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政治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2018-11-14
  • 根据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有关要求,10月19日至23日,11月5日至11日,教育学院组织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河南师范大学培养基地导师团队远赴西藏山南、新疆喀什和甘肃秦安等地区,圆满完成格桑欧珠、钱志安、杨德科名校长工作室授牌及基础教育发展研讨交流活动,为名校长培养和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工程是中小学校长培养体系中层次最高的培养平台,旨在培养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校长。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是领航工程的核心环节,旨在通过名校长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共同教育理想与追求、较强研究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中小学校长队伍,带动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2018年2月,接到教育部《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的通知》后,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历经材料申报、答辩评审和专家遴选等环节,成功挤身全国13家培养基地,承担西藏、新疆、甘肃、江苏、山东、广西、黑龙江7省区7名中小学名校长的培养任务,标志着我校中小学校长培养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跨入全国先进行列。(教育学院全金梁)
    2018-11-14
  • 11月9日至11日,第一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暨物理教育研究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研究生李冬青、樊向宇参加比赛,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秀教学设计奖,指导老师分别是侯新杰和杜爱慧。侯新杰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本次比赛由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旨在展示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和培养院校的培养成果,交流培养经验、提高培养质量。本次大赛历时近五个月,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设立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优秀教学设计奖(40%)四个奖次。初赛有全国57所高校的151位教育硕士参加,于7月20日之前提交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视频为参赛作品,经初赛专家评审组委会评选审查后,最终有43所高校的80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形式为现场抽取高中物理教材内容,限时90分钟准备1课时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比赛过程限时18分钟,包括3分钟的即席演讲,12分钟的模拟授课,3分钟的答辩。这些环节全面考察选手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同时,组委会举办了新时代理科卓
    2018-11-13
  • 近日,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对在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了总结通报。我校团委荣获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今年暑期,我校以“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为主题,采用校院集中组队实践和个人自主返乡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校院联动”的工作原则,共组织实施了63支校级和院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加上自主返乡实践的学生,共组织近万名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其中,3支团队获立“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全国农科学子聚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队,2支团队获立“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队,2支团队获立“推普脱贫攻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支团队获立“天翼互联网+”教育进乡村专项团队,4支团队获立“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团队。火热的七月,万名师大学子走出“象牙塔”,走进企业社区、乡村田野,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精准扶贫、教育关爱、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法律援助、挂职锻炼等实
    2018-11-13
  •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全省首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名师名单,我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冯峰获得“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名师”称号。为进一步提高全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推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深入发展,河南省教育厅前期发布了《关于开展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名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8〕605号),经过申报推荐、资格初审、网络评审、会评答辩、网络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10名同志为“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名师”,9名同志为“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指导名师”。冯峰位列“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名师”,这是冯峰继2017年入选“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特聘专家”之后再次斩获殊荣,彰显了我校教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领域的综合实力。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在队伍建设、载体运用、理论研究、课堂教学等方面多措并举,成效显著。冯峰荣膺首批“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名师”称号,是对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水平的充分认可,对我校就业创业队伍建设成就的有力展现。我校将以此为契机,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2018-11-13
  • 11月12日下午,我校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结暨2019年度申报工作动员会在勤政楼第四会议室召开。党委常委、副校长刘玉芳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理工科学院院长、科研副院长、科研秘书、理工科学院2018年新引进博士、2014年以来引进的未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博士,具有高级职称未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业务教师、科技处全体人员等150余人参加会议。科技处郭海明处长首先从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工作总结、立项分析、政策与措施以及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安排及要求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随后对2018年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中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会上化学化工学院代表先进单位发言,从学院学术传统,人才队伍建设,基金申请书论证,学术交流等方面汇报了学院层面开展的工作。教授代表化学化工学院陈学年教授、数学学院刘晓教授、环境学院李静华博士分别从申请书的选题、撰写和论证等角度分享了个人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刘玉芳强调,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科研是基础,本子是关键,宣传也很重要。在今后的基金申报工作中,希望各学院结合学科方向和发展规划,注重人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处理
    2018-11-13
  • 11月10日上午,由我校文明委主办,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41期道德讲堂宣讲活动在东区综合楼102教室举行。历史文化学院相关负责人和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活动。本期道德讲堂以“践文明之行,沐道德之光”为主题,旨在弘扬校园文明风尚,厚植师生文明理念,培养文明自觉行为,加强道德规范养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巨永明以《传统与现代—-文明规范漫谈》为题作报告。巨永明从文明的起源讲起,以文明交通为切入点,细数身边的不文明现象,从传统和现代两个视角,剖析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号召学院师生继承中华民族崇文尚道的优良传统,传承礼仪之邦的文明风尚,厚养敬畏规则的公民意识,自觉践行现代文明规范,争做一名懂礼守法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活动还安排2018级学生李之乐结合自身经历讲述榜样的力量,组织观看师生校园日常行为短视频,引导大家讲述身边文明或不文明现象,主动对标文明行为,带领大家反思自身不足。活动在共同诵读“讲文明、立道德”倡议书中落下帷幕。本期道德讲堂,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从身边人抓起、从身边事抓起,从点滴抓起、从日常抓起,教育师生“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对
    2018-11-1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