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新闻1

  • 12月4日下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在学院217报告厅,集中学习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晓东担任主讲,学院全体领导班子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谢华主持。王晓东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行了宣讲,他说,2018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是一次举国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会议,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特别重要的大会。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大会强调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明确了一个“根本任务”,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要围绕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开展工作,要坚决克服五个“唯”,着重培养“三种人才”,家庭做好“四个一”。最后,王晓东要求,全院上下要以习近平新
    2018-12-12
  • 11月25日至12月1日,应日中友好会馆邀请,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统一安排下,我校9名师生与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五所高校的50名师生组成河南省分团赴日本,参加“中日植树造林国际联合事业”中日大学生五百人交流活动。本次交流活动是“中日植树造林国际联合事业”内容之一,通过植树、听取环保及防灾讲座等活动增进中日友好相互了解。访日行程中,我校代表团参观了四日市科斯莫石油公司、东京芝浦水再生中心等单位,参加了三重大学的植树活动,并向三重县赠送了象征绿色环保的秸秆画。我校高度重视此次交流活动,前期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会同学生处及相关学院,选拔出8名优秀学生代表,由外国语学院教师曹崇带队参加活动。在出发前,我校为代表团举办了行前培训会议,再次强调了安全和在外纪律。访日期间,我校师生展现了积极精神风貌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得到日方及随行人员的一致好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焦克非)
    2018-12-12
  • 近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评选揭晓,我校申报的实践育人项目——《以“未来学院”为实践载体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入选教育部第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未来学院建设,自2010年创办以来,学院始终秉持“为党育人,担纲未来”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第二课堂为重要的培养阵地,不断丰富实践育人培养内涵,在培养目标上鲜明聚焦,在培养机制上科学规范,在培养方式上求实创新,完善“未来学院”实践育人体系,拓宽“未来学院”实践育人广度,走出了一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术培养相互耦合、融为一体的卓越人才培养新路径,探索出“三全育人”的新模式,形成了具有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可持续意义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是我校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取得了良好的育人实效和社会影响。未来学院办学八余年来,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年骨干,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各条战线上勤勉工作、崭露头角。未来学院办学模式连续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现代教育报、科技日报、光明网、新华网、中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该项目先后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和河南省
    2018-12-12
  • 12月11日下午,由校文明委主办,法学院承办的第44期道德讲堂宣讲活动在东区模拟法庭举行。法学院师生代表近300人参加本次活动。本次道德讲堂以“弘扬时代道德,践行时代担当”为主题,分为“颂诗歌,扬美德”“观视频,引深思”“讲心声,重担当”“听故事,传美德”“谈感悟,立誓言”五个环节。在场师生通过齐声朗诵诗歌《遵道行义,让我们播下道德的种子》,观看视频《重庆公交车坠江案》《最美客车司机吴斌》,分享卢永根教授和消防员杨科璋的故事、集体宣誓等活动环节,深切体悟到道德对国家、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当代公民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法学院党委书记任永利围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从最美客车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讲起,以社会公德为切入点,从“公共生活,需要学做公共人”“公共道德,需要规则意识的约束”“和谐社会,需要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三个方面,教育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崇文尚道的优良传统,传承礼仪之邦的文明风尚,厚养敬畏规则的公民意识,自觉践行现代文明规范,争做一名懂礼守法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此次道德讲堂提升了学院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让全体师生感受了道德的力量,接受了道德的洗礼,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
    2018-12-12
  • 12月10日下午,以河南科技大学网络中心主任王辉为组长的河南省教育厅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组一行5人莅临我校,对我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工作汇报会和反馈会在勤政楼第三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学志出席会议。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科技处、学生资助服务中心、研究生院等单位负责人和网络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网络中心副主任张喜平主持。工作汇报会上,王辉介绍了本次评估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指出此次评估旨在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高校在摸清家底基础上总结经验、固强补弱、创新发展。李学志对评估专家组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我校发展历程、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概况,希望评估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推动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张喜平就我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规划作了汇报。会后,评估专家组到图书馆、东区综合教学楼等处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反馈会上,评估专家组从制度建设、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智慧教学资源应用等方面对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意见与建议。李学志表示,我校将以此次评估工作为契机
    2018-12-11
  • 12月4日至9日,受河南省教育厅委托,由我校河南省教师发展评估院与河南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联盟联合组建的综合评估专家组对河南省9个地市15家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申报单位进行评估验收。专家组成员由高校专家、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地市教研室主任共同组成。第一专家组由河南省教师发展评估院执行院长肖广军带领,分别对三门峡陕州区教师进修学校、伊川县教师进修学校、宜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洛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淇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验收。第二专家组由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荆怀福带领,分别对社旗县进修学校、桐柏县进修学校、鲁山县进修学校、郏县进修学校、长葛市进修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评估。第三小组由教育学院副院长李醒东带领,分别对周口市川汇区、沈丘县、商丘市梁园区、睢阳区、濮阳市华龙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评估验收。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作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层堡垒,发挥着“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重要作用,是构建区域教师学习中心、教师研究中心、教师教育资源中心、教师教育服务中心的重要载体,是区域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平台。专家组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为引领,围绕基础建设、经费投入、师资
    2018-12-11
  • 近日,2018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落幕,我校学生参赛队共斩获省级以上奖项87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28项,省级二等奖32项,省级三等奖19项。今年,国内外共有1449所院校/校区、42128个队(本科38573队、专科3555队)、超过12万名大学生报名参赛。大赛本科组共评选一等奖292项(0.76%),二等奖1195项(3.1%)。河南赛区共有66所院校、1902支代表队参加比赛,仅有12支参赛队获得全国一等奖。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校团委和相关学院精心组织,经过暑期集中培训,最终选派了136支优秀代表队参赛,参赛队员在比赛中表现出较强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据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主办,始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经过不懈地探索和努力,我校已连续11年在该项赛事中取得佳绩。(校团委孙晓)
    2018-12-11
  •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公布了2018年河南省联合基金立项情况,我校共获得四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分别是常俊标教授申报的“新型抗HIV嘌呤核苷的设计、合成、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刘玉芳教授申报的“高精度金属冶炼在线辐射测温理论及应用研究”,陈学年教授申报的“新型硼基固体离子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导电机理研究”和高书燕教授申报的“配位分子衍生M-N-C基高效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材料研究”,资助经费总额合计超过1000万元。本年度河南省联合基金共资助17项重点项目,我校占全省重点项目立项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联合基金由河南省政府与国家基金委联合设立,主要支持河南科技人才培育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通过吸引和凝聚全国各地科技人才,解决我省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科技战略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培养和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逐步提升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带动中原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科技处王栋)
    2018-12-1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