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新闻3

  • 8月27日,我校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水生所协办我校水产专业40周年致谢活动在实训楼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缪炜、党委书记解绶启,我校校长郭海明、副校长聂国兴出席仪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人事处、我校发展规划处、水产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仪式由水产学院院长孔祥会主持。郭海明在致辞中代表我校向中国科学院水生所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我校近年来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水产学院的发展情况。他指出,我校水产专业办学之初,中科院水生所无私援助办学的事迹已传为佳话,两单位间结下的真挚情谊日久弥坚。在中科院水生所长期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校水产学科得以快速发展。希望以此次战略合作为契机,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协同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与中科院水生所深入合作,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以推助中原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缪炜对我校近年来取得的标志性成绩和水产专业办学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历史沿革、发展成就和未来规划。他表示,未来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共建实验平台、共享
    2025-08-28
  • 8月24日至26日,2025年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Workshop暨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学术活动在我校举行。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负责人、我校中原英才-引才系列特聘教授、巴西科学院袁锦昀院士,法国诺曼底-勒阿弗尔大学、我校中原英才-引才系列特聘教授Alain Miranville教授,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校长李学志教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苗雨教授出席开幕式。来自法国诺曼底-勒阿佛尔大学、英国萨利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各高等院校3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代表共60余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黄广月主持。苗雨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表示诚挚欢迎,对师大百年办学历史、学科建设成就、人才培养成果、国际合作及数学与统计学院发展现状作简要介绍。他回顾了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的发展历程和突出贡献,同时指出数学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继续高质量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数学学科发展。袁锦昀院士代表
    2025-08-26
  • 8月25日下午,在我校2025年新教师入职暨岗前培训开班仪式结束后,校长郭海明教授以“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大学教师”为主题,在党校教室为我校178名新入职教师开展“开班第一课”专题报告。报告由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主持。郭海明从“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综合能力、持续健全立德树人的评价机制”四个维度,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教育的核心使命与实践路径,为新教师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郭海明指出,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号召教师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大先生”为标准,弘扬教育家精神,践行“六个下功夫”,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郭海明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综合能力进行了详细阐述,他强调,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良好品德修养、扎实知识根基、奋斗精神与健全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深
    2025-08-26
  • 8月25日下午,我校2025年新教师入职暨岗前培训开班仪式在党校教室举行。校党委书记冯淑霞,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出席,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及178名新入职教师参加。仪式由杨玉珍主持。冯淑霞对新教师选择师大、加入师大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她围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主题,对新教师提出六点希望:一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做有理想的好老师;二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做有道德的好老师;三是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做有智慧的好老师;四是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做有学识的好老师;五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做有爱心的好老师;六是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做有追求的好老师。冯淑霞要求,各职能部门要做好各类保障,关心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成才;学院要营造教师安心从教的良好氛围,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逐步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各位新教师要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奋力答好“教育强国、师大何为”的时代命题,共同谱写师大新百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杨玉珍在主持仪式时指出,全体新入职教师要尽快调整角色,树立主人翁意识,快速融入学校、热爱
    2025-08-26
  • 8月24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议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承办。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韩劲红,省教育厅副厅长刘林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海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河南省教育厅、各地级市教育主管部门和省内兄弟师范院校相关负责同志,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中心、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负责同志,附属学校与集团校教师及在校师生代表等近300人参加。开幕式由副校长宋晔主持。郭海明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表示诚挚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现状,他指出,师德师风是所有教育者的价值坐标和精神灵魂,引导师范生树立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涵养德高为范的道德情操、修为乐教爱生的仁爱之心,与建构教育理性、学习学科知识、锤炼教学本领同等重要。他强调,师大始终坚定“精育良才、教育报国”的初心使命,致力于为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师大智慧与师大力量。刘林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指出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培养培训的灵魂,也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牛鼻子”。希望河南师范大学协同各师范院校,依托河南师德教育文化馆,加强教育家精神研究阐释,引领广大教师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
    2025-08-24
  • 8月20日上午,由中国民俗学会指导,我校社会事业学院、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原民俗学论坛”学术研讨会暨河南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成立仪式在我校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论研究处二级调研员张礼敏,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河南大学教授彭恒礼出席会议,我校社会科学处、社会事业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开幕式由社会事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向东主持。杨玉珍代表学校致辞,她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及近年来在民俗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她表示,民俗学研究所的成立将为我校人文社会学科建设注入新活力、开辟新领域、提供新视角。成立研究所不仅是挖掘研究中原民俗文化资源,更是为推动学术交流创新搭建高水平平台。民俗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河南师范大学银龄教师特聘教授康保成对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期待民俗学研究所在开展中原民俗研究以及培养民俗研究人才方面作出贡献。彭恒礼在致辞中表示,河南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的成立,是中原民俗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标志着中原民俗研究进入新阶段。他表示,河南不能没有民俗学,中国民俗学也不能没有河南的声音。我校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5-08-21
  • 8月15日至17日,几何与拓扑学的研究前沿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张天运,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段海豹教授,清华大学李海中教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教授出席开幕式,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各高等院校6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黄广月主持。杨玉珍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表示诚挚欢迎,对师大百年办学历史、学科建设成就、人才培养成果、国际合作办学、博士后工作等基本情况及数学学科发展现状作简要介绍。她指出,博士后群体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蓄水池”。一直以来,师大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在制度创新、人才引育、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成效显著。希望与会学者多推介师大,助力引才,在学术交流中畅所欲言,共探科学之美。张天运向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对我校博士后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从平台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全方位介绍了河南省博士后工作的蓬勃发展态势。希望青年
    2025-08-19
  • 8月16日至19日,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韩万渠教授主讲的《数字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荣获二等奖。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持续推进“课堂革命”,不断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潜心教学、锐意创新。韩万渠教授及其课程团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据适应性学习理论,提出“基于ADAPT教学法构建迭代共生式研学共同体”的创新理念。该课程引导学生深入数字政府治理真实场景(Actual Scene)开展调研,主动发现问题(Discovering Problem),通过师生共建本地知识库,依托AI赋能(AI Empowerment)实现共生式交互,通过设置不断进阶的问题链(Problem Chain)推动迭代式探究,并通过基于国际比较的学理化阐释(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强化制度认同,全面落实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备赛期间,学校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专题培训、一对一辅导、模拟演练等系统化备赛指导,助力参赛教师精准把握备赛要点、持续优化课程设计。学校持续深化大赛育人功能,以
    2025-08-1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