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新闻2

  • 4月22日,2025年关工委工作会议暨2024年“读懂中国”活动表彰大会在勤政楼第四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关工委主任杨玉珍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关工委全体成员及成员单位、各二级关工委负责人、“读懂中国”活动获奖学生等100余人参加。会议由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雪山主持。杨玉珍以《凝聚力量 夯实基础 奋力开创学校关工委工作新局面》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中,她系统梳理了中国关工委自成立以来的发展脉络与历史沿革,全面回顾了我校关工委33年的奋斗历程,从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品牌打造等多个维度,总结展示了学校关工委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成长成才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践经验。就进一步做好关工委工作,她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深化“读懂中国”等品牌活动,推动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发挥“五老”优势,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助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实现学校“双一流”创建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关工委副主任赵长新传达了2025年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会议精神,并对2025年我校关工委工作进行安排部
    2025-04-23
  • 4月22日,2025年校友与基金工作会议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召开。副校长宋晔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直属及教辅机构、附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学院(部)校友分会会长、常务副会长、联络员等参加。会议由校友与基金工作办公室主任苏现伐主持。会上,苏现伐通报了2024年校友与基金工作开展情况,并对2025年校友与基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校友与基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天意宣读了《河南师范大学关于表彰2024年度校友与基金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宋晔为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奖。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李浩作为先进集体代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清利作为先进个人代表分别就校友与基金工作亮点和特色经验作了分享。宋晔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示祝贺。她表示,校友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全校上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针对下一阶段的校友与基金工作,她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凝聚共识,下好“一盘棋”。全校上下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校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协同工作意识,确保全校校友与基金工作同向发力。二是抓好联络,建好“朋友圈”。要健全校院两级联系校
    2025-04-23
  • 4月23日上午,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校第九届“牧野存经典 卫水流书香”读书月启动仪式在帕瓦罗蒂音乐厅开幕。河南省高校图工委主任崔慕岳,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副主任、河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崔波,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苗雨出席仪式并致辞,省内高校图书馆馆长及中外阅读学研究专委会代表,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学生代表参加启动仪式。仪式在全民阅读大会主题推广曲《阅读有光》中拉开帷幕。苗雨表示,推动全民阅读是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全民阅读”已连续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书香校园建设是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环节,图书馆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主阵地,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文献信息中心、教研支持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的保障作用。希望全体师大学子都能与书为友,传承深厚绵长的学术命脉,传播博厚悠远的书香文化。崔慕岳表示,长期以来,河南师大图书馆积极投身书香校园建设,涵育校园阅读风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建设阅读资源、创新提供阅读服务、打造舒适阅读空间,有效发挥了高校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体系中的阵地作用,为
    2025-04-23
  • 4月19日至20日,由河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年河南师范大学变分法与偏微分方程会议在我校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苗雨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各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新乡,围绕变分法与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研究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探寻多偏微分相关学科的前沿发展态势。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李海刚教授主持。苗雨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优势、品牌特色、办学理念、社会服务等情况。他指出,会议成功搭建起相关学者交流最新学术成果与发展动态的优质平台,对国内偏微分方程理论研究以及数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重要契机,持续聚焦科技前沿,深化合作共享机制,加强与全国同行的交流、学习,为学校“双一流”创建贡献数学智慧和力量。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高福根向专家、学者介绍了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情况。他表示,数学与统计学院将进一步推动偏微分方程科研团队迈向新高度,为数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贡献坚实力量。在学术交流环节,大会特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嘉禹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
    2025-04-21
  • 笔走乾坤恢弘气,墨染中华四时春。4月19日上午,我校第三十二届大学生基本技能大赛开幕式暨“三笔字”比赛在图书馆前广场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部)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团委书记、参赛选手、志愿者参加。开幕式由党委学工部部长葛照金主持。秦法跃指出,我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32年来,大学生基本技能大赛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历史传承久、学生参与多、内容涵盖广、育人效果好”等显著特点享誉省内外。秦法跃向大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练好教育素养“基本功”,砥砺强国之志。要锤炼本领,把个人价值实现主动融入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年力量;二是涵养教师技能“硬功夫”,夯实强国之路。要掌握职业基本技能,坚持勤学苦练,提升书写技巧,享受书法创作,培育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三是掌握教学智慧“新媒介”,赋能强国之梦。要树立智慧教学先进理念、创新思维,提升教学技术水平,掌握数字化“新工具”,拓宽智慧化“新渠道”,提升教学智慧“新技能”。比赛现场紧张而有序,参赛选手用心书写汉字之韵,用情传
    2025-04-20
  • 4月19日,中国英国史研究会2025年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召开,主题为“新时代英国史前沿和重大问题研究”。论坛由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主办,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承办,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向荣教授,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出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由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苏全有主持。杨玉珍代表学校向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她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概况、主要成绩以及历史文化学院的发展情况,希望各位专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英国史研究的内涵式发展传经送宝,希望历史文化学院围绕学科发展前沿,开展创新性研究,持续提升科研水平和学科竞争力,助力学校“双一流”创建。向荣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欢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会交流,并向会议承办方表示诚挚感谢。他简要回顾了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的发展历程,并就本次论坛的主题“新时代英国史前沿和重大问题研究”进行了说明。他指出,青年学者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希望,前辈学者有义务帮助他们逐步成长,搭建世界史研究的学术梯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学者要与时俱进,肩负起
    2025-04-20
  • 4月19日,由《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主办、我校文学院承办的首届“新时代文学批评新人培育计划”启动仪式暨“新媒介时代与文艺大众化”学术研讨会在新乡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师生参加。启动仪式由文学院院长赵黎波主持。秦法跃对各位专家莅临牧野大地交流指导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随着新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文艺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和接受途径发生了深刻变革,文艺大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文学批评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回应时代的呼唤。本次会议的召开将为新媒介时代文艺大众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启动仪式上,《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介绍了“新时代文学批评新人培育计划”的宗旨及评选情况,并宣读入选者名单。山东大学尹林、邵部,香港城市大学刘东,中央民族大学李强,中国作家协会李壮、刘诗宇,上海交通大学韩欣桐,上海师范大学刘欣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刘月悦,厦门大学胡行舟等10人入选首届“新时代文学批评新人培育计划”。郑州财经学院党委书记、我校马治军教授宣读10位导师名单。导师一对一向首届“新时代文学批评新人培育计划”入选者颁
    2025-04-20
  • 4月18日上午,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河南省基础教育发展监测与评价中心承办的“2025年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动员暨培训会”在我校召开。河南省教育厅总督学杨光,我校副校长苗雨出席会议,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督导办公室、河南省基础教育发展监测与评价中心负责人和省内260余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市县两级联络员参加。会议由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督导办公室主任赵世矿主持。苗雨代表我校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优势、品牌特色、办学理念、社会服务等情况。他指出,开展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质量监测,是省委、省政府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河南省教育事业朝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将在教育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全力做好2025年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监测工作,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政策决策科学化、精准化提供有效支撑。杨光充分肯定了各级教育督导负责同志和市县联络员在服务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今年监测要体现三个导向,一是丰富相关因素调查内容,建立监测指标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科学联系;二是突出差异性评价,建立“城区挤”“乡村弱”“县镇滞”
    2025-04-1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