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提升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申报质量和效果,12月29日下午,社会事业学院在崇智楼210会议室举办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专题论证会,魏雷东院长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学院青年教师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方式参加。会议由副院长海龙主持。魏雷东强调,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强院之基和兴院之本,青年项目是学院课题申报的突出优势和重点关切。他着重强调三个方面:一要高度重视,明确任务和决心;二要知己知彼,厚植优势和信心;三要集思广益,赋能论证和诚心。他勉励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进博士教师,要敢于申报,尽早谋划,立足前期研究成果,结合现实关切,精心准备项目选题。李丹、翁堂梅、来宪伟等近年获批国社科青年项目的教师代表先后分享了项目申报的心态、经验与论证技巧。三位老师分别就如何选题、研究述评撰写、研究重点难点、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辅导,并与参会教师进行了互动与答疑。随后,申报老师围绕项目的研究背景、选题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汇报。魏雷东、海龙、李丹、翁堂梅、来宪伟等老师相继对申请书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最后,海龙阐述了近年来全校和学院国社科青年的立项情况,他指出,学院在青
    2022-12-30
  • 12月22日和28日下午15:00-17:00,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美国佐治亚大学博士生导师胡薇薇教授两次作客百年校庆之“牧野格致”讲堂,为学院师生作题为“Optimal control for suppression of singularity in chemotaxis”的线上学术系列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30余人参加报告会。系列报告由杨新光副教授主持、李学志教授做报告总结。两次系列报告中,胡薇薇讨论了通过Patlak-Keller-Segel(PKS)方程模拟的趋化流平流抑制奇异性的最优控制设计问题。胡教授通过定义一个严格负算子,借助Constantin等教授的最近结果,结合使用半群方法讨论了PKS系统在有界域中存在流平流时的全局正则性和指数稳定性。胡教授重点介绍了设计抑制奇异性的最优流场控制,并给出一个严格的理论框架和数值实验来证明这些想法。报告会结束后,胡薇薇同与会老师以及硕、博士研究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鼓励学生赴佐治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或深造。专家简介:胡薇薇,佐治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在中国北京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2012年在美国
    2022-12-29
  • 12月23日,应物理学院邀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新风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题目为“微纳区域超快光谱与应用”的线上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交流学习。报告介绍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微区超快光谱技术在半导体载流子迁移率,电子-声子强耦合,以及纳米级边缘态诱导的光谱特性及相关载流子动力学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工作。首先,利用瞬态显微成像技术,揭示了立方砷化硼半导体材料中的高载流子迁移率,该结果与先前研究中的理论预测非常吻合。其次,从理论角度出发构建了“有机”-“无机”纳米级自组装超晶格结构,实现了材料内更强的电子-声子耦合以及自陷态发射。而后,利用球磨法制备的二硫化钼纳米片,实现了边缘电子态的激发态动力学测量。结果表明边缘态捕获并超快解离激子,时间约为0.4皮秒。最后,刘研究员对未来微区超快光谱技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报告结束后,刘新风研究员与我院教师和学生就超快光谱研究材料载流子特性中的具体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刘新风,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中科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1年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博士学位,2015年中科院海外人才计划加入国家纳米科学
    2022-12-24
  • 应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电子科技大学张晓升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博导)于12月19日上午9点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作了题为《“微纳取能+感知传感”一体化集成智能微系统》的专题学术讲座。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院长王长清主持。张晓升教授介绍了微纳复合集成加工制造技术现状和构建以分布式智能传感节点为核心的万物互联网络的技术瓶颈,并讲解了自己团队提出的多模态多参量融合感知集成技术。最后,他介绍了团队成果——“微纳取能+感知传感”一体化集成智能微系统。讲座结束后,与会青年老师和研究生就讲座内容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提问,张晓升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均作了详细解答。(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徐世周)专家简介:张晓升,国家青年人才,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张晓升教授先后于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工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曾任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Research Scientist,并兼职日本东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外国人恊力研究員)。长期在微纳电子机械系统(MEMS/NEMS)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在批量化微纳复
    2022-12-20
  • 日前,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建设交叉融合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办,文学院承办。本次论坛以“当代生态审美”为主题,以线上方式展开,特别邀请山东大学教授程相占、南京大学教授赵奎英、南开大学教授薛富兴参加。程相占以“生态的含义及其与美学的联结”为主题,说明“生态的准确含义到底是什么?”“生态美学是如何看待‘生态’的?”“生态与美学到底是如何合法、合情、合理地联结的?”等问题的基本内涵。针对学界对“生态”一词的歧义,程相占从汉语和英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他介绍世界著名的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先生,并结合其自身面对伯林特先生对生态美学的批评做出的回应详细讲解了生态美学的六种合法途径、生态美学“全球共同问题,国际通行话语”的学术准则。赵奎英以“自然生态审美的三大观念转变”为题,结合自身的理解,围绕有关生态审美什么是生态审美,进行生态审美为什么需要观念变革,生态审美需要什么样的观念变革,经历观念转变之后的“审美”是否还是“审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赵奎英从生态审美的概念出发,指出生态审美是注重相互关联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审美,她详细阐述了康德审美概念中的非生态性,强调当
    2022-12-20
  • 12月16日,应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邀请,上海科技大学刘小井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基于先进光源的原子分子物理”的线上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报告会。刘小井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他们在法国SOLEIL同步辐射中利用高单色度软X射线激发和电离N2, O2, CO2等小分子内壳层电子,研究能量在后续反应路径中的传递和分配,同时研究电子在分子框架下散射,以此探知相干性的保持。接着介绍了他们在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研制了复合速度成像谱仪,与国际同类仪器相比性能领先,预期以此服务于国内原子分子物理用户,开展更为先进的实验研究。刘小井研究员向我们讲清了现代原子分子物理越来越依赖先进光源,同步辐射软X射线提供了选择性激发和电离分子内部某个元素原子的手段,自由电子激光的短脉冲、高光强和高相干性则为产生X射线波段非线性效应和实时跟踪分子内部反应路径。报告结束后,刘小井研究员与我院教师以及学生就基于先进光源的原子分子物理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刘小井,上海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PI,博士生导师。1992/9-2001/6, 中国科技大学本科、博士,2001/7-2004/11, 中国科
    2022-12-18
  • 为促进学院内部学术交流,加速经验传递和提高学院教师学术水平,12月16日,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博士论坛系列讲座第十一讲如期举行。学院新引进教师裴丽华博士在线作了题为“前置、后置和倒置框架下英语非常规语序研究”的学术讲座。百余名校内师生及省内外部分兄弟院校师生参会聆听。讲座由卢星博士主持。裴丽华指出,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基于语法关系的句法成分的线性和水平组合序列。作为印欧语系的一种,英语最初是屈折语言,通常使用屈折词缀来表达语法关系。随着现代英语逐渐被简化,目前处于孤立语言的边缘。她从焦点、主题、定指效应、信息状态等方面对英语前置、后置和倒置下的非常规语序进行了梳理,并以西方文学作品《喧哗与骚动》为例,借助语料库手段,探讨了引发英语非常规语序的因素,揭示了英语非常规语序的语用功能。通过此次讲座,聆听者对前置、后置和倒置框架下英语非常规语序有了清晰的认知,拓宽了学术视野,启迪了科学思维。据悉,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博士论坛系列讲座将由近三年新引进或毕业的博士教师陆续开讲,预计12月底结束。(外国语学院 刘予辉)
    2022-12-17
  • 12月16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重点学科第七期“守政创新”学术沙龙在线上举行,本期沙龙邀请学科成员张立国博士作了题为《历史与制度的碰撞:政治学中的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60余人参与。艾昆鹏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围绕报告主题,张立国首先从历史制度主义形成的原因切入,介绍了历史制度主义的相关著作,并厘清了政治学科史中历史制度主义的脉络。其次,他结合盖伊·彼得斯《政治科学中的制度主义理论:新制度主义》一书的内容,从制度和历史相结合的角度阐释了政治制度生成与运作的规律。最后,基于政治学研究的视角,他剖析了历史制度主义对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以及其在政治制度研究中的现实适用性。报告尾声,艾昆鹏总结指出,张立国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陈震华)
    2022-12-17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