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张军民老师在我院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维视角与多元融合范式”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
张军民老师首先分析了语言教学的理论、手段与技术,通过教学中英汉夹杂运用的一些例子,进而引出了应用语言学即语言运用的概念。随后,他着重讲解了应用语言学的运用,其范围主要有语料库语言学、语言与意识以及话语分析并依次分析了在每个方面的用法。最后他介绍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与数据,指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量化法、质化法以及混合法,并就其区别进行了详细阐释。张老师讲解方式深入浅出,语言诙谐幽默,令在场同学受益颇深。
讲座结束后,部分同学结合讲座内容与张军民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外国语学院 刘静观 王磊秀)
12月7日晚上,陈晓静副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国培教室作了题为“日语外来语的本土化”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
陈晓静副教授首先指出日语由表记和语种两部分组成,其次从外来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外来语的使用倾向包括新事物兴起而出现的新思考方式、行业用语、国际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再次从长处和短处两方面对日语中的外来语做出评价,接着以二战为界阐述了关于外来语的研究。最后,陈晓静副教授介绍了日语外来语本土化在“量”和 “质”上的变化。
此次讲座不仅有利于日语专业的师生了解日语外来语本土化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日本的历史发展。
(外国语学院 刘静观 王凡瑜)

12月8日上午,张冬冬老师在我院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中日文化的共性与个性——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四种类型”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
张冬冬老师具体讲解了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积极吸收模仿,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表层文化方面,包括汉字、雅乐等;第二种:曾经模仿实施,但在实践中发现不符合本国国情,中途放弃。主要表现在制度层面,如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等;第三种:不符合日本国情,从一开始就不予接受。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国体”方面;第四种:对中国文化进行改造性吸收,以适应本国的国情及统治的需要。主要体现在思想、伦理道德方面。包括不同的身份制度、家族制度等。
张冬冬老师讲解方式深入浅出,语言诙谐幽默,令在场同学受益颇深。
(外国语学院 柳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