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当前时间: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学科沿革及发展历程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点在19986月获批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获批校级重点学科,200012月获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3月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2018年被评为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本学科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国家,尤其是河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建设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为近期目标,以获批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为长远目标,努力建成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在省内具有示范性的优势学科。经过二十余年的凝聚历练,学科整体实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以上奖励和人才称号的获得数量等关键指标均位居省内外相关学科前列。


学术带头人及队伍建设

学科现有在编专职研究人员4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具有海外经历者26人。学术梯队年龄结构合理,56岁以上5人,46-5510人,45岁以下25人。

学科带头人为刘国兵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现任河南省外事翻译语料库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专家组成员(文学组秘书长),河南师范大学语料库应用研发中心主任,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河南省涉外翻译与语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学通用教材《英语》(新标准,初一至高三必修)CD-ROM核心编委。河南省英语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2008年被授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被评为“河南师范大学优秀青年科研创新人才”,并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先后入选“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家”;20165月荣获“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9月被评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2017年首批入选“河南省高级翻译人才库”,任副召集人;201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2020年入选新乡市首届优秀青年社科专家,2021入选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英语教学。长期担任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ies期刊编委,担任CSSCI源期刊《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外国语言与文化》、《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审稿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7篇,其中CSSCI及北大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12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译著3部、教材8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地厅级项目20余项。两次荣获河南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专著《语料库语言学与外语教学》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通用教材。

学术方向带头人姜士昌教授、娄宝翠教授和张志强教授分别在英国文学、语料库语言学、翻译学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及学科特色

学科特色在于本土视角的外国文学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研究和短语学研究、语料库软件研发、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并重的语言习得和教师教育研究。

经多年学科建设,本学科点凝练出四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1.外国文学研究。本学科方向重点关注英美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等。主要特色是,着力于开展本土文艺理论视角下的英国诗歌研究、“东亚汉字文化圈”内中日古代比较文学研究、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等。主要研究优势在于,团队实力强,学术骨干均为博士且具有高级职称,其中省优秀学者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专家4人。近五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3项;在《国外文学》《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当代文坛》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7篇,获省部级奖励3项。

2.语料库语言学。本学科方向重点关注语料库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英语研究、短语学研究和语料库技术开发。主要特色是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学术英语研究和短语学研究。团队实力强,学术骨干均为语言学方向博士且具有高级职称,其中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人、理事2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3人,国家社科同行评审专家3人,拥有省级科研平台1个。近五年以来,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2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

3. 翻译学。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价值哲学视域下的文学翻译批评和应用翻译、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等。本学科方向的特色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翻译研究并重。理论研究方面,借助于西方翻译理论,在宏观层面上通过翻译个案,揭示广义翻译对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社会文化变革的影响。此外,该方向还关注应用翻译以及国际新闻翻译中如何通过语际改写和重述建构目的语文本。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5项。

4. 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本学科方向主要涵盖二语习得研究、儿童母语习得研究、外语教学及教师教育研究。本方向的主要特色是将语言习得研究、外语教学方法研究、教师教育研究以及语言对比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及实验研究,揭示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与外语教学的规律特点,并将其应用到外语教师包括中小学教师职前与职后培训中,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本方向率先在国内创设了“职前培养—在职培训—教育硕士学历教育—教师发展”基地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高校与地方校际合作互动。近五年以来,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


主要研究工作及科研条件

本学科极为重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各方向研究团队和科研平台为依托,采取“紧盯潜质骨干、督促科研提升、重奖顶尖成果、加强学术交流”等办法,促进高层次科研成果的产出,科研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三年来,本学科共发表CSSCI源期刊以上论文23篇,其中二级顶尖和SSCI论文6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其中导向出版社8部。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新增国家社科基金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重点项目3项,省级一般项目5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学科4个团队都有充足的科研活动场所。学科依托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开展科研活动。学术期刊室常年订阅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100余种,资料室拥有藏书40000余册,涵盖中、英、日、法、俄、德等多种语言,有语言实验室11个、虚拟语言实验室2个、同声传译实验室、笔译实验室、录播室、录音室、学术讨论室、学术报告厅,为学科科研活动提供了优质学术资源和较为充足的活动空间。


学术交流和合作建设

本学科注重学术交流,积极营造学术氛围,采取举办高级别学术会议、邀请海内外专家讲学以及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进修等系列措施,初步形成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平台。学科牵头并组织2019年国际学术会议“莎士比亚戏剧表演与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全国语料库与外语教学研究专题研讨会”,2018年举办“东亚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高端论坛”。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讲学约40人次,邀请专家包括英国伯明翰大学的Wolfgang Teubert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的Michael Dobson教授、英国剑桥大学Nicolas Chrimes教授、法国佩皮尼昂大学的Nicolas PEYPOCH教授、日本摄南大学濑户宏教授、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李文中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等。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不仅提升了学科整体教学、科研实力,也极大地提高了本学科国内声誉和学术影响力。

外籍专家聘任方面,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专家、法国佩皮尼昂大学荣誉校长、终身教授弗朗索瓦·佛菲先生受聘我校特聘教授;聘请英语和法语专业国际教师12人次;共派出学科教师赴境外高校研修19人次,项目包括国家留基委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合作项目--高校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境外高校博士学位项目、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资助项目等。

持续拓展国际化合作办学渠道,与日本山形大学和皇学馆大学、台湾静宜大学、法国佩皮尼昂大学等人才培养上合作运行良好,与法国布雷斯特高等商学院建立交换生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