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当前时间:

培养工作

外国语学院举行“2025年《理解当代中国》进课堂——MTI中国时政文献翻译论坛”

发布时间:2025-10-15浏览次数:23


为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10月13日晚,外国语学院“《理解当代中国》进课堂——MTI中国时政文献翻译论坛”在国培教室正式启动。首场论坛由2024级两位翻译硕士研究生主讲,围绕教程第一单元“中国时政文献翻译概述”展开,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论坛上,王小楠同学首先作专题分享。她介绍了中国时政文献外译的基本特点与核心原则,分析了翻译实践中常见的典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并强调合理利用权威电子资源库对确保译文准确性与规范性的重要作用。她的报告逻辑清晰、例证详实,为后续系列论坛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后,牛莉娟同学就中国时政文献外译中的具体难点展开讨论。她结合丰富翻译实例,对修辞手法、流水句、无主句、反复结构及用典等高频率难点进行了细致解析与现场演示,系统介绍了各类问题的具体处理方法和技巧。最后,她对第一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扎实掌握这些翻译策略对提升译文质量、增强国际传播效果具有关键意义。

最后,张长辉老师对两位研究生的报告进行点评,充分肯定了她们前期的充分准备与现场的出色表现。他在点评中进一步阐释和厘清了中国时政文献翻译的核心原则与关键技巧,讲解深入浅出,在场同学深受启发。本次论坛有效激发了同学们钻研时政文献翻译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理解当代中国》进课堂——MTI中国时政文献翻译论坛”是学院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论坛自10月13日持续至12月29日,每周一晚在学院国培教室举行。论坛面向全院翻译硕士研究生,每期由2至3名2024级同学在导师指导下,围绕《理解当代中国:高级汉英翻译教程》相关主题,分享翻译方法与学习体会,旨在系统强化学生的时政文献翻译能力,积极服务国家国际传播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供稿:王小楠 审校:张长辉 终审:娄宝翠)


为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更好服务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1020日晚,外国语学院“《理解当代中国》进课堂——MTI中国时政文献翻译论坛”第二期活动在学院国培教室顺利举行。本期论坛由2024级翻译硕士研究生荆文楠、胡静担任主讲,围绕教材第二单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展开深入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互动热烈。

论坛伊始,荆文楠同学作专题分享。她聚焦时政文献中的核心概念与关键语句英译,系统讲解了“两个确立”“四个意识”“等核心概念的译法,对比分析了概括式与解释式翻译策略的适用场景,强调翻译过程中应兼顾语义准确与政治立场传达,避免因表述不当引发误解。她的分享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为同学们构建了系统的时政概念翻译框架。

随后,胡静同学就时政文献翻译中的难点展开深入解析。她结合典型的文本案例,针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的借代处理、“令之不行,政之不立”等典故的转译策略等高频率难点进行了实操演示,阐释了“忠实原文为要、坚定政治立场为本”的译后反思原则,并分享了特定语境下词汇灵活省略的实用技巧,使同学们认识到灵活变通的翻译策略是提升时政译文传播效果的关键。

最后,张长辉老师对两位研究生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对她们充分的准备和全面的分析予以高度评价。张老师结合分享内容,进一步阐释了时政翻译中“忠实原意、灵活变通”的核心原则,并以“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等译例补充说明了语境适配在翻译中的关键作用,讲解深入浅出,令在场同学深受启发。

本次论坛深化了同学们对时政文本翻译规律的理解,进一步营造了学院专注专业、潜心钻研的学术氛围。“《理解当代中国》进课堂——MTI中国时政文献翻译论坛”是学院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论坛自1013日持续至1229日,每周一晚在国培教室举行。活动面向全院翻译硕士研究生,每期由232024级同学在导师指导下,围绕《理解当代中国:高级汉英翻译教程》相关主题,分享翻译方法与学习心得,旨在系统提升学生的时政文献翻译能力,积极服务国家国际传播战略,助力高质量翻译人才培养。

                                 (供稿:荆文楠、胡静 审校:张长辉 终审:娄宝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