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我院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积木筑梦童趣无限

——社会事业学院走进红星社区开展第二期素质拓展活动

 


为激发儿童创新思维,培养动手实践能力,78日上午,社会事业学院青年进社区·携手共芬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走进红星社区活动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积木拼搭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准备了卡通造型、动漫人物模型等多种积木套装,将孩子们分成三组进行创意拼搭。在专业指导下,孩子们首先学习了基础拼搭技巧和结构原理,随后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有的专注搭建“卡通人物”,有的合作拼出“动物模型”,还有的用积木还原“跨海大桥”。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全神贯注、积极交流,活动室里充满欢声笑语。当一件件创意作品完成时,他们兴奋地向志愿者展示,成就感溢于言表

“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参与活动的家长李先生称赞道。活动负责人马石玉表示:“看到孩子们用积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我们深切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价值。这也是我们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的一次成功尝试。”

此次活动不仅为社区儿童提供了施展创意的平台,也让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中提升了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促进了高校与社区的互动交流。未来,志愿服务团将持续深耕社区,推出更多符合儿童成长需求的素质拓展活动,用专业服务守护童心成长,让青春力量与童年梦想在社区绽放。

(社会事业学院 指导老师 代梦缘 陈 名)



社会事业学院赴红星社区开展
“微光成炬,点亮童梦”支教活动

 


“老师,这个题怎么写呀?”7月6日上午,海德一号红星社区活动室,孩子们围在支教老师身边,稚嫩的眼睛里满是求知的渴望。这是社会事业学院青年进社区·携手共芬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的大学生支教时的场景,志愿者们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问题,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充实而快乐的学习之旅。

此次微光成炬,点亮童梦支教活动,旨在为社区儿童提供暑期作业辅导和学习陪伴。孩子们带着书本和作业,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认真思考、积极提问,活动室里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能帮助孩子们解答作业中的难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负责人马石玉介绍道。

“孩子在这里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交到朋友,我们家长去工作也放心!”社区居民李阿姨对活动赞不绝口。不少家长表示,大学生志愿者的到来,既解决了孩子假期无人辅导的难题,也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收获了成长。

此次支教活动是近期志愿服务团深入社区开展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志愿服务团将继续深耕社区需求,计划推出非遗文化课堂、红色故事宣讲等更多形式,通过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精神滋养等多维度服务,为社区建设注入青春活力,让文明实践之花开遍社区的每个角落。

 

(社会事业学院 代梦缘(审核老师) 陈名)



社会事业学院携手红星社区开展“童心筑梦启新程,青春领航好习惯”主题宣讲

为进一步助力儿童养成良好习惯,深化志愿精神与社区联结,74日上午,社会事业学院青年进社区·携手共芬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在海德一号红星社区活动室举办“童心筑梦启新程,青春领航好习惯”主题宣讲。本次宣讲由志愿服务团团员沈晓阳担任主讲人。


沈晓阳围绕好习惯的重要性、常见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方法、好习惯故事分享等方面展开进行宣讲。她以“什么是好习惯”的追问引入,并通过列举生活中众多好习惯的例子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好习惯的含义、挖掘自身已养成的好习惯。提及好习惯的养成方法,她以自己为例,从克服拖延、坚持不懈、及时反馈、寻求帮助四个角度进行阐述,并特别告诉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后不妨给自己一份‘小奖励’——无论是一块巧克力,还是半小时游戏时间,这种正向激励能让我们更有动力坚持下去,从而在成长中收获更多受益终身的好行为。”针对儿童对好习惯的学习界限模糊问题,沈晓阳分享了爱迪生、华罗庚等古今中外名人的好习惯养成故事,鼓励他们想名人学习、关注身边的好习惯典范。在互动环节,孩子们面带笑容,纷纷提问,沈晓阳给予一一回答。

宣讲在提问和回答中落下帷幕。志愿服务团队的负责人马石玉表示,此次宣讲不仅为儿童好习惯的养成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为推动志愿服务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机会。未来,志愿服务团将持续深入社区,联合各方,充分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开展更多主题的系列宣讲教育,借青年力量搭建社区成长桥梁,为社区治理注入力量。

(社会事业学院 陈名)



社会事业学院赴红星社区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7月3日上午,社会事业学院青年进社区·携手共芬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走进海德一号红星社区,为社区儿童开展了一场生动实用的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课。

活动中,志愿服务团成员通过真实案例向孩子们讲解了溺水的严重后果,并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正确应对溺水险情。“如果不小心掉水里该怎么自救啊?”问题刚一抛出,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有的甚至激动地站起来抢答,“要大声喊救命!”“要放松身体就能漂在水上!”“应该挣扎赶快游回岸边!”还有小朋友说“我不会游泳所以根本不会溺水”,引得现场一片笑声。稚嫩的童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活跃。志愿者在肯定孩子们积极性的同时,及时纠正了一些错误认知,系统讲解了科学自救方法。

随后,孩子们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学唱防溺水儿歌等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防溺水“六不准”等安全知识。。

“我以后一定不单独去河边玩,还要告诉其他小朋友也不能!”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本次宣讲不仅提升了社区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也为构建家校社协同的防溺水安全网络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几天,志愿服务团将持续深入社区,充分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开展更多主题的系列宣讲教育,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力量。

 

                           (社会事业学院 杨立恒)


版权所有©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学院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东校区 联系电话:0373-3328859

豫ICP备:05002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