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应我院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汉民教授在化学北楼N114为我院师生作题为“Huang-Complex: Discovery and Synthetic Applications”的学术讲座。学院骨干教师、研究生等40余人参与了报告,报告会由物理化学研究所轩小朋教授主持。
首先,黄汉民教授介绍了近邻杂原子稳定的金属络合物不仅能抑制烷基金属试剂的β-氢消除,而且能活化相应C-M键的特性,开展了结构明确的杂原子稳定的金属络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导向的催化反应研究。由此发明了邻位氮原子稳定的环钯金属活性中间体Huang-Complex,以其为Leading-Complex,发展了C-N键复分解的基元新反应,建立了有机胺动态排序和自适应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C(sp3)-C(sp3)和C-N成键新反应。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研究方向凝练、三元环胺钯化合物的发现及稳定性、DOSY-NMR等关键科学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黄汉民教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答。本次报告促进了学术交流,为相关研究方向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报告人简介:
黄汉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RSC-Fellow),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延续资助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974年6月出生于湖北浠水,2003年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8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作JSPS博士后研究。2008年4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到中科院兰化所工作,并任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16年3月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工作。主要从事导向有机合成的金属有机化学研究,针对低碳烃和资源小分子的高效转化,专注于发展过渡金属催化的基元新反应和催化新范式。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Chem.; Nat. Catal.; Nature Com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c. Chem. Res.; Chem. Rev.和Chem. Soc. Rev.等期刊上已发表论文180多篇,被引用8000多次。获授权中国专利15项,国际专利3项。分别担任中国化学会均相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金属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化学化工学院 刘建明)